Quantcast
Channel: 36氪
Viewing all 10839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课程共建正当时,面包求职想做一门财经圈求职的生意

$
0
0

对医疗和教育两个互联网渗透率较低的行业,很多初创公司和投资人都信奉一句话:“病人在医院,学生在学校。” 这句话表明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在线医疗和在线教育类的项目往往更喜欢和医院、学校打交道,因为用户群已经被圈定。近一年来,在线教育领域中做 “课程共建” 的项目频繁涌现,想一起瓜分人数逐年增长高校市场。

比如 36 氪曾经介绍过的职得一起点拨FutureTour,三者都有一定的内容研发能力,然后带着课程包,以实践学分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进入学校。和这三个项目类似,面包求职定位于一个高校生求职培训机构,只不过面包求职想做的生意在财经人群中。

据 CEO 魏冰清介绍,目前面包求职的 C 端课程主要有两种:一对一咨询和小班课程,涉及领域包括金融、投行、四大等等,从内容来看以相关企业的面试技巧为主,另外面包求职还会给学生提供简历修改、企业内推的服务。

3.pic.jpg

但是和在行一类的 C2C 产品不同,面包求职的一对一咨询主打 “课程” 的概念,魏冰清介绍说这是因为在校学生还不能完全接受按小时给 “聊天” 付费,有课程体系的产品接受度比较高。目前平台上的注册讲师有超过 500 人,讲过课的有超过 200,这些讲师全部是行业内工作经验 5 年以内的在职员工,其中 20% 入行时间在一年以内,虽然他们初入职场,但是都是高校内职业发展社团的领军人物,是大四就能拿到很好的 Offer 的 “面霸”。

因为尚未搭建上课系统,目前学生和导师需要自行商量上课时间,上课方式一般为 QQ 语音或者电话。一对一的价格为 400 元 / 小时,复购率在 40% 以上。

一对多的小班课程则是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年级划分而成,每个班级 20-40 人不等,客单价在 4000 元左右,上课时间在 2-5 天不等,而且支持线上线下实时同步上课。

和之前介绍过的 FutureTour 不同,不论是一对一的课程还是一对多,面包求职都会和上课老师分成,魏冰清说这是因为 “自己从不相信烧钱那一套”,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持公司的运转。面对不同平台,授课老师为什么要选择面包求职呢?其实,除了课时费以外,面包求职还给这些老师提供升值服务和内推机会,所以只要打通了一条企业资源,可以同时服务学生和老师两个群体。

大致浏览面包求职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每个课程包体系大概都是 “行业介绍-职业介绍-入职要求-面试真题讲解”,实战技巧非常强,有些咨询行业的面试题 “押题” 的准确率能达到 70%。面包求职的内容负责人来自环球网校,主要负责课程设计,有近十年的教学与运营管理经验。


而 B 端业务主要包括人才服务和进校,已经有确定合作的学校 15 所,以财经类的 985、211 大学为主。魏冰清介绍说,进校是一件成本非常低的事情,但需要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内容质量,现在这些课程已经覆盖了 1 万名学生,付费转化率 5%。另外面包求职还会通过社团、地推、打造校园 KOL 网络等方式持续获客。

目前,面包求职的总付费人数为 3000,在去年 8 月获得 100 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今年 4 月获得蔡文胜的隆领投资领投、某知名教育集团跟投的 600 万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其实,课程共建类项目之所以涌现,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高校的教育方向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鸿沟并没有被弥补。数据显示,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 3000 万人,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求职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而且在校生对求职培训的付费意愿和支付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这样的环境下,课程共建成为许多旨在解决 “后大学市场” 类初创公司的首选途径。但进公立院校也是在线教育的一个 “深水区”,因为学校的决策者以及他们的利益诉求完全不同;另外,进校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有些课程虽然进校,但却是 “免费进校”,学校并不对内容直接付费,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如果内容也没有构建起壁垒,则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用户量。


"企业服务直通车"6月助力电商领域,线下同时活动火热启动

$
0
0

内容电商时代已经悄悄到来,越来越多的购买行为来自于直播、自媒体文章。线下电商最注重的是渠道、实体推广;内容电商最注重的是如何通过内容将人们的理性变为感性。

电商无论选择那一条路,最必不可少是垂直的企业基础服务。

我们整合行业内最优质服务商,为垂直领域创业者提供最精准的服务。项目字开启以来,收到 300+ 企业服务商申请为广大创业者提供福利。

本月我们精心挑选出 6 家垂直电商领域的优质企业服务,搭载 “企业服务直通车”,以最优惠的价格和最优质的服务,在你的创业之路给你最强劲的助力。

第一期直通车服务商:

吆喝科技

吆喝科技致力于发掘移动产品真正潜力,核心团队来自 Google 等世界 500 强公司,已获得国际顶级投资机构融资。其开发的 AB 测试云服务,用数据帮助企业优化产品与广告,是国内唯一同时支持前端(Web/H5、iOS、Android)及后端(Node.js、PHP、Java 等)AB 测试服务的专业 SaaS 平台。

又拍云

UPYUN 是中国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在全球范围持续打造场景化 CDN 服务,帮助客户解决数据存储 、处理和加速问题,实现快速上云,让创业变得更简单。

网易蜂巢

网易蜂巢是专业容器云平台,兼具 IaaS 服务的灵活性和应用引擎类 PaaS 服务的便利性。支持极速创建容器和自定义镜像构建,提供业界领先的云关系数据库以及负载均衡、对象存储、云安全等后端服务,致力于让开发者聚焦业务,提供精品服务。

智齿科技

智齿科技专注于智能客服领域,属技术创新型互联网企业。旗下智齿客服系统将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及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解决移动时代、体验经济之下传统客服所不能解决的企业客服痛点。

联想

联想是一家营业额达 460 亿美元的《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在全球消费、商用以及企业级创新科技领域居领先地位,当中包括个人电脑、工作站、服务器、存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应用软件等。

云智慧

云智慧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商,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端到端的应用性能测试、监控及管理解决方案。旗下产品已累计为各行业的几十万用户提供了前瞻性的智慧性能管理服务, 是新一代应用性能领域的领导者。

线下活动同时开启

我们将邀请优质企业来到 36 氪总部,面对面解答行业痛点问题。

【活动信息】

时间:6月23日 下午 13:30-16:40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 34号海置创投大厦 6 层 

【活动流程】

13:30-14:00 参会签到

14:00-16:15 演讲 + 定向解答

  • 吆喝科技 创始人兼 CEO 王晔

    演讲主题:A/B 测试:帮助电商企业逆境增长

  • 网易蜂巢 产品总监 李振涛

    演讲主题:如何让中小企业的研发更聚焦于业务

  • 智齿科技 联合创始人 CEO 徐懿

    演讲主题:移动电商时代,客服如何智能化?

  • 云智慧 产品 VP 陆兴海

    演讲主题:电商平台百万并发云压测实战

  • 联想扬天 商用业务区域经理 许波

    演讲主题:助力创业,联想为您保驾护航

16:15-16:40 自由交流

报名链接:http://form.mikecrm.com/Om0GiP(报名截止时间 6月21日18:00)

【36 氪重磅福利】

线下活动现场设置抽奖环节,届时将有 5 家电商企业将获得企业服务首页轮播品牌曝光!

赛门铁克拟以46.5亿美元收购Blue Coat Systems

$
0
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计算机安全巨头赛门铁克计划以 46.5 亿美元收购安全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Blue Coat Systems,交易预计将在今年10月 完成,这是赛门铁克继 2005年 收购 Veritas Software 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后者 CEO Greg Clark 将在交易完成后接替卸任的 Michael Brown 担任前者 CEO。

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可观的机会,近年来频频曝光的安全事件给企业敲响了警钟,纷纷加大了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而老牌安全公司则靠并购整合等来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尽管赛门铁克是 PC 反病毒软件方面的先驱,但在 WWW 领域却是 Blue Coat 的地盘,这家提供应用交付加速与安全防护的安全解决方案公司迄今已有超过 15000 家客户。双方在产品上基本没有重合,而且两家公司合并后其工程师人数将达到 3000,这将使得赛门铁克成为安全领域的巨兽。

成立于 1996年 的 Blue Coat 曾经是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Blue Coat 被私募股权机构 Thoma Bravo 以 13 亿美元收购,后在 2015年3月 又被 Bain Capital 以 24 亿美元收购。今年早些时候 Blue Coat 曾提交了 IPO 申请,据分析师估计,其估值应该与赛门铁克的出价接近。

对于赛门铁克来说,在企业安全领域的强势是其收购的原因之一。这家老牌安全公司最近在企业安全收入方面遇到了麻烦。2015 财年这方面的收入为 21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2%。而消费者领域的收入更是下挫了 9 个百分点。不佳的销售表现令去年的公司股价下跌了 27%,所以赛门铁克急需新的业务刺激。

两家公司合并后其 2016年 财年的收入将达 44 亿美元,其中 2/3 为企业安全。在把 Veritas 数据存储部门以 74 亿美元售出后,赛门铁克的方向显然已经更加坚定了。

主力开拓东南亚互联网金融市场,芬兰 P2P 手机支付软件 TAPP 获 900 万美元融资

$
0
0

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一直尚待开发,各国本地市场也一直未被国际主流互联网金融公司占领。据科技网站 TechCrunch 消息,总部位于芬兰的手机支付软件 Tapp Commerce 近日获得 900 万美元的融资,而该笔融资将主要用于开拓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 

Tapp Commerce 2013年9月 成立于芬兰,在东南亚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主要商业模式是分析市场上现有的消费者行为和本社区内人们之间的生活习惯和信任,从而探寻发展机会。

而根据东南亚国家 “现金为王” 的用户习惯,Tapp 允许用户在没有银行借记卡或信用卡的基础上存入现金,利用电子货币来消费。目前,在 Tapp Market 平台已经为用户开通了预付电费、学费和小额保险等业务。在拥有电子货币和现金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电子货币和现金的交易中介。

由于用户支付习惯的原因,东南亚国家居民仍以现金支付为主。相关数据显示,菲律宾市民的银行账户拥有率不到 30%,印度尼西亚只有 7-8%的市民有信用卡账户。2015年 全球移动支付总量在 4500 亿美元,到 2019年 有望突破 1 万亿美元。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数据,在全球 25 亿的美元银行账户的成年人中,发展中国家占到 22 亿。而随着智能手机在东南亚的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普及,东南亚这一移动支付的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巨大的市场蛋糕也正在被国际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准,去年,总部设在伦敦的 WorldRemit 进入东南亚市场,并迅速扩张。新加坡的 MatchMove Pay 公司也很早开始在东南亚市场布局,风投与孵化器 JFDI Asia 也在去年也和风投机构 Golden Gate 合作,在缅甸投资了不少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 1pay 在越南的发展也较为迅速,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已经初步显现。

Tapp 公司 CEO Warren Sample 谈到,该笔融资首先用于拓展印尼市场,同时加快发展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市场,也有望在年底进入缅甸市场。同时也将用于开发新用户,补贴用户和增加终端用户产业链的用户粘性。目前公司团队已经有 77 人,其抢占东南亚市场蛋糕的野心,可见一斑。 

而在 B 端,Tapp 的主要合作伙伴是电力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代理商。公司去年七月份在印度尼西亚推出了 Tapp Market 服务项目。自上线以来,它通过 2.6 万多的销售代理商服务了 170 万的客户。

作为中国乃至国际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巨头,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也未能在东南亚市场获得先机。和谷歌、苹果和三星一样,蚂蚁金服尚要求用户在绑定信用卡或借记卡的基础上,获取相关移动支付的服务,这也让如 Tapp 等创业公司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有了抢占先机、继续生长的空间。

水岩科技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将开始批量生产仓储机器人

$
0
0

自 2012 年 Amazon 以 7.75 亿美元收购 Kiva 起,“货到人” 仓储机器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近日,国内研发仓储物流机器人的创业公司水岩科技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并表示将在融资后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本轮融资由合力投资领投,天使投资方信天创投跟投。

36 氪曾介绍过仓储机器人的运行模式:仓储机器人可以根据订单需要及库存信息,自动驶向货架并将其抬起送到配货站,配货员面前的电脑会提示配货订单所需商品在货架的哪个货位上,伸手取下即可,员工全程无需走动。而支持这一套系统运作的主要是三个部分:工作站后台系统、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和机器人硬件。

水岩科技称,其创立至今已经完成数次产品硬件迭代,以及多次运行系统更新。当前单套系统最高可实现 5000 台机器人同时作业,并保证其长时间,高速度,无冲突地实现订单生产需求,可帮助客户提升物流效率,提高仓储履约质量,把电商履约价降低 70%。在完成此轮融资后,除了继续研究硬件和系统技术,还将与物流 & 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模式的探索。

据悉,水岩科技两位创始人吕江和张祝分别负责机器人控制系统与硬件技术,和物流 & 供应链系统与市场。二人在各自领域都有丰富的对口经验且互相有多年的配合默契,其搭配组合被本轮领投方合力投资视为最大的信心所在。

最早吃螃蟹的 Kiva 已经在 Amazon 做得风生水起,2015 年 9 月 Amazon 曾宣称,已有 3 万余台 Kiva 机器人穿梭在其 13 个配送中心,在 2014 年为其节省了 9.16 亿美元的成本。而在 Kiva 之后也有不少创业公司盯上了这块蛋糕,包括国际市场上的 Swisslog(瑞士)、GreyOrange(印度)等,以及在国内与水岩科技竞争的快仓新松极智嘉

据今年早些时候的报道,极智嘉在 2015 年获得战略投资人千万元投资,估值上亿元,其数十台仓储机器人产品 Geek+ 在 2015 年双十一中开始投入使用。

为患者提供更多临床实验机会,医疗科技平台ePatientFinder完成820万美元B轮融资

$
0
0

6月9日,位于美国奥斯汀市的知名医疗科技公司 ePatientFinder 宣布完成 820 万美元 B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一家战略性医疗科技投资者联盟(未透露姓名)领投。截止目前,该公司共募集资金达 1100 万美元。

ePatientFinder 的主要任务是为内科医生们提供更多可以改变患者人生的临床试验机会。其具有创新性的临床试验交换平台将一些生命科学机构(包括很多排名前 10 的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与新药合同研究组织等客户)与众多潜在需要为病人提供临床实验治疗方案的内科医师(来自诊所、大型医院及可信赖的医疗组织)紧密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当某一药物实验在对应的医学领域发布了临床实验名额,该领域的医生会被立即通知;另一方面,平台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运算为医生识别符合条件的患者。

QQ 截图 20160613110329.jpg

一开始,ePatientFinder 主要是通过大量一级电子病历与健康信息技术合作伙伴进行信息调配。久而久之,平台拟将其他的医疗保健供应商及 EHR 合作伙伴添加到 “临床实验交换机制” 中,进一步加快壮大与医疗相关的供应商网络。

平台的目标是 “不遗漏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患者”。在掌握了数以百万的患者病历并采用复杂的 EHR 数据算法后,ePatientFinder 通过三层筛选流程帮助内科医生们识别并转介病人临床实验资格及他们可能不了解的最新批准程序。

“一般来讲,临床实验的患者招募问题历来是业界的一大挑战。而 ePatientFinder 则利用值得信任的医患关系及 ENR 数据确认了自己在这一问题解决方案上的领先地位。当然,这也是我们能拿到 800 万美元融资的根本原因。” ePatientFinder 联合创始人兼 CEO TomDorsett 表示,“我们的合作伙伴与投资人与 ePatientFinder 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临床实验招募过程中的低效率问题。这些资金将帮助我们继续扩大患者在 ePatientFinder 平台上获得有效治疗方案的选择范围。”

安全大数据公司微步在线ThreatBook获3500万A轮融资

$
0
0

近日,微步在线 (ThreatBook)宣布完成 A 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如山创投领投,北极光与华软投资共同参与,投资规模达 3500 万元。其中北极光为天使轮领投方,本轮继续跟投。本轮投资将用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在威胁情报领域的领先优势。

“微步在线” 自 2015年6月 成立于北京, 定位以安全威胁情报 (Threat Intelligence) 服务为中心的安全公司。创始人兼 CEO 薛锋曾任亚马逊中国首席安全官,微软中国互联网安全战略总监,是 Blackhat 欧洲安全大会和微软蓝帽子大会 Bluehat 上首位来自中国的演讲者。团队其他成员分别来自于来自亚马逊、阿里巴巴、微软、支付宝、京东、搜狗等。

微步方面告知,目前没有一个实在的方法方式能保证企业的数据绝对不会泄漏,但还是有一套体系可以参考:

第一步,要有基础的防御措施。如要有墙,要有足够的工具和方法去侦测。

第二步,威胁感知。在第一时间知道和发现威胁,发现 “有谁在搞你,怎么搞你,为什么搞你,从哪里搞你,搞了哪些数据” 等。

第三步,加密算法。在数据即便被拿走的情况下,让对方事后也没法使用。

这时候企业就需要有自己自主可控的情报平台。像是 IP、事实、访问时间点等,这些就是原数据。经过情报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分析师、自动化和人工处理之后,它会变成情报。这些情报的获取难度和破解难度也是呈金字塔型的。

2.pic.jpg

第一层是 Hash Values,获取和变换起来都很容易。逐层递增,到最高层就是 TTPS——工具、技术和流程,也就是说攻击者用的是什么战术,用的什么技术和方法。这些东西获取之后的变换成本非常高。

那么,检测和响应就成了情报所带来的最核心的价值。基于此,微步在线在全球范围收集威胁情报,包括千万级实时更新的全球失陷主机数据、数亿 IDC 服务器及代理、数十亿动态 IP、十亿级存量域名和每日千万新增域名等。每日处理样本 300 万以上,5 亿白名单累积;时间跨度包括 5年 的 pDNS 数据,3年 以上的域名 whois 注册信息数据。

产品形态上包括威胁分析平台、IOCfeed、资产发现:

威胁分析平台——可以提供鉴别分析(IP、域名、样本等)、关联数据拓展线索、掌握 IOC 上下文、溯源攻击者身份等功能。

IOCfeed——以 C&C 控制服务器为主,可下发到 IPS、NGFW、SIEM 等设备中,及时发现失陷主机并阻断控制通信,以控制实际危害发生。结合威胁分析平台可以完成从检测到响应再到溯源的闭环过程。

资产发现——通过逆向 whois 和子域名查询功能,全面掌握黑客组织的所有对外业务,可结合漏洞扫描器以分析安全风险,并监控新上线业务。

最后,微步强调,情报落地一定要和业务关联,形成一套体系。还有分析师是关键,在整个体系当中真正懂业务,懂情报,懂怎么来调用手头工具的分析师是难求的。

相关阅读:疑点披露:XcodeGhost 威胁情报分析

  • 我是 36 氪作者徐宁,长期关注企业服务,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项目质量够硬,近期又要融资,欢迎与我联系(微信:xu95704331)。

耗资约1.5亿欧元,中国汉德资本欲收购意大利工业机器人公司Gimatic

$
0
0

6月13日,据外媒报道,中国私募投资公司汉德资本(AGIC Capital)已经与意大利工业机器人公司 Gimatic 达成收购协议,但没有披露具体的收购价格,预计在 1-1.5 亿欧元之间。

汉德资本成立于 2015年,由德意志银行前高管蔡洪平创办,目标是 “打造智能产业”,专注于所谓的 “第四代工业革命”。目前,汉德资本主要投资欧洲的工业技术,在国际最知名的金融机构的协助下,首期募资达 10 亿美元。

Gimatic 成立于 1985年,过去 3年 销售额每年增速超 20%,其中 4/5 来自欧洲。亚洲在销售额中占比不到 1/10,但被视为潜力最大的市场。

今年1月 份,汉德曾联合中国化工和国新国际投资,以 9.25 亿欧元作价收购优质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设备生产商德国 KraussMaffei 集团。KraussMaffei 集团是德国最大的机械供应商之一,这是当时中国对德国公司最大的收购。

尽管这次收购 Gimatic 交易金额相对较小,但这一交易代表着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正在加速对欧洲工业 4.0、工业机器人方面公司的投资。

汉德资本驻慕尼黑主理合伙人 Heiko von Dewitz 表示,汉德资本的策略是通过国际化增加营收。过去 Gimatic 一直重视利润,之后会做出相应改变。

汉德资本收购 Gimatic 符合中国政府去年提出的关于升级基础设施的战略,目的是降低中国对劳动力的依赖,成为制造强国。

Heiko von Dewitz 说:“全球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增长的半数将来自中国。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将增长 10%-15%,中国的增幅为 20%。拓展中国市场对欧洲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机遇。虽然很多大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营收在 3000 万至 1.5 亿美元之间的公司却有点落后,它们知道应该从战略角度出发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不知道如何进入。”

据市场研究公司 Dealogic 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已经出价 720 亿欧元收购 119 家欧洲公司,超过去年全年的 335 亿欧元。

Dealogic 表示,去年意大利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收购的第一大目的地,有 14 家公司被收购,收购价总额为 106 亿欧元。Gimatic 是今年以来被收购的第 9 家意大利公司。

Heikovon Dewitz 表示,收购 Gimatic 的行为属于典型的 “杠杆收购”,今年汉德资本可能还会进行 1-2 起收购。

据 IFR 数据显示,2005-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 9%,期间中国增速达 25%,2014年 销售 5.6 万台,同比 +54%,收入约 90 亿元。预计到 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 26 万台,保有量达 180 万台。目前国外机器人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国内才刚刚开始起步,受益政策推动,未来 10年 将是发展的黄金期。


在2.5亿人口的印尼,Livejaja能再造一个“58赶集”吗?

$
0
0

国内互联网基本大局已定,垂直细分领域的创业者也基本完成跑马圈地。创业者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工具 + 流量分发” 是此前最普遍的模式,并孕育出了猎豹、Solo 这样阶段性成功的公司。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创业者们也在寻找新的出海机会。

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拥有约 2.5 亿人口,有统一的全国性语言,又属于世俗穆斯林国家,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 35%,4G 网络正在全国主要地区铺设,成为了不少中国出海创业者看中的市场。在华为印尼工作了 5年 的夏晓川,就在这里创办了 Livejaja,希望能打造印尼版的 “58 赶集”。

即将在 7月 份上线的 Livejaja 是一个面向印尼市场的信息聚合服务网站。CEO 夏晓川告诉 35 氪,之所以选择这个业务,一是因为这一模式已经在美国、中国、欧洲得到长时间的验证,是成熟的商业模式,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二是印尼的移动互联网要慢于中国 8年,增长潜力巨大,现在还有时间窗口;三是在初期这一模式(C2C)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启动门槛低,绕开了电商、支付的环节。 

可以聚合的信息有很多,Livejaja 在做了市场调研后,聚焦在了本地信息、 找工作、租房、二手车这四个点 (最初期着重租房和低端工作)。印尼当前互联网上信息还比较匮乏,但有很强的用户需求,会是 Livejaja 接下来发展的重点业务。比如,在印尼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省手续费会去 ATM 机取钱转账,会为了省钱找私人诊所,等等这类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还相对匮乏,正好可以成为 Livejaja 的卖点。

事实上,在印尼,已经有 OLX 在做分类信息的业务。不过,在夏晓川看来,OLX 的用户体验、产品运营都很不到位,虽然做了大量的广告,但用户仍旧感觉界面不友好,粘性较低。以租房为例,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搜索 “中关村区域附近的的房子”,但 OLX 公司目前的产品的寻址区域很大,只有两级(最低只能到区一级区域),用户很难方便的找到合适的房源,采用四级寻址后(类似居委会区域内寻找),Livejaja 将会有更优的用户体验。

对于在海外创业的公司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也十分重要。夏晓川告诉 35 氪,目前全球信息分类业务的盈利还是比较明确的:商家付费、会员、销售广告(2015年58 同城 2015年 实现营业收入 7.149 亿美元)。前期 Livejaja 主要是借鉴,等运营成熟后可能推出新的盈利模式(也许大数据分析和增值业务是突破口);不过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验证产品的逻辑,以及业务和产品能否被本地市场接受,初期用户增长速度不是工作的目标。

Livejaja 的创始人有 3 个,除了夏晓川外,还有他的一位老友及本地印尼籍的朋友。团队在国内主要是技术研发人员,在印尼有 2 名本地员工。当前 Livejaja 主要的工作是产品开发及及推广运营前的准备,同时也在寻求新一轮融资,用以扩充团队和市场推广。

 

 

 

小米再下一城:发起民营银行,已获银监会批复

$
0
0

小米要开银行了。 

6月13日,上市公司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一则公告披露了这一秘密:新希望集团、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红旗共同发起设立 “四川希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类别为民营银行,拟定注册资本为 30 亿元人民币,目前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复。

其中,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米)法人代表为雷军,股东为小米科技,银米拟出资 8.85 亿元,占股 29.5%,持股比例略低于刘永好新希望集团的 30%,而 “30%” 是目前民营银行单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限,不过公告称,四川希望银行名称、投资总额和持股比例仍需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四川希望银行筹备组称,已收到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筹建四川希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银监会同意在成都市筹建四川希望银行,银行类别为民营银行。

银监会也同意了新希望集团、四川银米科技、成都红旗分别认购该行总股本 30%、29.5%、15%股份的发起人资格。自批复后进入筹建期,时长不超过 6 个月。

屏幕快照 2016-06-13 11.53.11.png

  • 公告称,四川希望银行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结汇、售汇业务和其他业务。

刘永好算是银行界 “老炮” 了,早年参股民生银行,长期位居前三大股东,此次另起炉灶,为何要拉上雷军?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刘永好及其余几家川企与雷军合作,无疑是看中小米的互联网基因,有可能打造另一家互联网银行,毕竟银行业的趋势正在朝着互联网方向发展。

而雷军对金融的浓厚兴趣已是业内半公开的秘密,36 氪也在银米的工商资料中寻觅到雷军布局金融的蛛丝马迹。工商资料显示,银米有过 3 起对外投资,包括上海米筹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米筹),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宏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其中,收购宏源保险经纪公司意味着雷军极有可能在小米手机上卖保险。

对于众筹业务,小米副总裁张金玲昨日公开透露,小米近期将上线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米筹金服”,首席执行官由原上海市金融办市场处副处长赵明辉出任,将首先以互联网股权投融资为主要切入点,将来小米生态链企业的融资需求都可借助米筹来实现。

接近米筹的人士对 36 氪透露,米筹是敏感时期拿到的工商执照,为上海市政府特批设立,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是 1 亿,平台定位是 “国内前三的互金综合平台”。早期以互联网股权众筹和线下私募股权投资为业务入口,打算发展成包括产业链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的综合平台。其中,小米会提供整个生态链资源和 C 端客户,投资机构会提供项目资源和监管资源。

此前的 2015年5月,小米金融已经上线。目前提供活期宝、定期宝和贷款等金融服务。同年1月,小米还上线了小米钱包页面。此外,针对校园用户,小米又开发了 “分期付” 产品,显示出雷军对消费金融的兴趣。

雷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投资人,所投公司包括拉卡拉、夸客联盟、积木盒子、老虎证券、公牛炒股和捷付睿通,横跨了移动支付、P2P 网贷、证券和互助保险等多个领域。

然而,小米的主业——手机业务面临出货量骤减的窘境,市场份额节节下降,用户大量流失,这种情况下,能支撑起小米的金融梦么?

阿里 CEO 张勇:中国物流行业的“天下”正越变越大,三大趋势已经涌现

$
0
0

今天上午,阿里巴巴集团 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在菜鸟网络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发表了开幕演讲。他表示,物流是连接生产者、品牌商、服务商、消费者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物流行业正在涌现三大趋势:智慧化、绿色环保化,以及覆盖更广的 “货通天下”。

货通天下这一理想对物流行业并不陌生,但张勇指出,中国物流行业的 “天下” 定义,正变得越来越大。随着电商的发展,中国物流行业对内不仅深入到了各大城市、更开始走向县城乡镇,深入到每个村,渗透到中国的每个角落。对外,中国物流行业将走向货通全球,真正面对全世界的终端消费者,中间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以下为经整理的部分演讲内容:

今天物流峰会的名字叫 “重新连接”。什么叫 “重新连接”?我自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体会。其实我想对物流来讲,从头产生物流就是能够去连接工业和贸易,连接生产和消费,连接生产者、品牌商、服务商、消费者,这中间物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但是到今天,我想我们的共识都是说,物流的发展未来一定会走向一个大数据驱动,完全智能化、智慧化的物流。在这个当中,我想连接的方式不仅会因为互联网,因为大数据产生很多物理的反应。更重要的是,整个物流的组织方式、生产的效率,都会因此发生很多化学的变化。在很多场合,我现在都讲一个关键词,叫商业重构。

在商业重构面向着物流,互联网面向着物流,大数据面向着物流这样一个场景时。我想整个物流的生产组织、服务方式、效率、信息追踪,各种各样的考评措施都会因为大数据,因为整个世界连接而发生化学变化,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把会议主题定位在 “重新连接”。

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日子,其实在三年前的 5月 底,我们阿里巴巴集团和几家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出了菜鸟网络。当时真正是一个菜鸟,因为我们对物流可以说所知甚少。

三年过去了,菜鸟比刚刚生出来的时候大了一点。前几个月,我们也刚刚发布了 “菜鸟联盟 “的合作规划。我们和所有快递的、仓配的、末端的,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菜鸟联盟。我们共同致力于为客户、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有确定性的,服务质量更高,性价比更高的,多种多样的物流服务产品。

中国的物流行业从规模来讲,应该说是全球领先。但是今天在物流发展了那么长的时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机会,就是能够利用大数据,能够利用互联网,带来对商业重构的机会,对物流重构的机会,使中国物流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全球领先,同时也能够在技术水平,在效率上能够全球领先,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头开始,都一直致力于强调利用我们的大数据,利用我们物流的数据平台,能够服务所有从业的物流合作伙伴,使得大家的商业效率能够提升,使得大家能够更好的把准市场脉搏,更好理解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

7.pic_hd.jpg

今天,面向未来,我想我们能看到几个非常清楚的变化趋势。第一个趋势,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智能化。智慧物流最终一定是要用智慧赋能,只有以智慧赋能于整个产业的升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个智能化的物流。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在我们的快递领域,在仓储,在运输,在末端新兴的各种热门业务,比如分享经济带来的众包物流,才会带来完全符合用户体验的一个商业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用数据,如何用这样一种市场的机会来推动行业的发展,是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趋势,我们物流的发展一定会更多走向、全方位地走向绿色环保。今天阿里有一个业务叫天猫超市,我想大家都知道,也是我们今天跟很多合作伙伴这几年共同发展,一起打造的一个新业务。但是这个业务的发展,我作为一个用户,我一直在问我们的团队。我说我作为一个用户,买了东西收到一个包裹,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纸板箱。东西拿到之后,我把箱子扔了可惜,箱子堆在家里,很快就堆不下了。我们每个人既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同时我们又有一个优势,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个人都能代表市场,能够从消费者的心声,看到他们的心声,体验到,感同身受。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用智慧去研发新的产品,研发新的材料,研发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够真正的走向绿色的物流,环保的物流。我们今天需要积极的推动,使得国家的政策,产业政策,整个环境都非常支持行业更好更快速的发展。

第三个趋势,非常明显的,和当时菜鸟成立的第一天,我们抱的愿景和梦想相吻合的一个趋势,货通天下。大家会问货通天下对物流来讲再正常不过了,实际上今天 “天下” 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大。其实货通天下,今天已经从货通城市、货通县城、货通乡镇,到货通到每个村。货通天下,在中国的货通天下走向货通全球,我们真正走向一个对外面向全球消费者,对内能够深入到农村,我们每个角落的机会和整个网络的成长空间。

对阿里巴巴集团来讲,我们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战略早已经确定,我们三大战略就是全球化、农村和大数据云计算。其实大家都知道,对整个物流来讲,商业发展的结果,一部分结果需要物流来完成。其实没有商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整个物流就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我记得几年以前,我在快递协会的年会上讲过一句话,我当时也是不知天高地厚。

我就讲了一句话,我说我认为天下没有无缘无故产生的包裹。这个包裹产生一定是有道理的,一定是商业行为的结果。其实我们要研究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要在中间找到重构的机会,一方面是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另一方面是研究商业变化的特征。商业变化的特征、贸易变化的特征,一定会影响到物流的组织方式。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商业、电子商务,正在全面的推动整个商业的全面互联网化。我们的电子商务正在大踏步的渗透到中国 60 万个行政村;我们的电子商务正在走出中国,希望建立一个面向全球,没有国界的网上丝绸之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物流的机会在哪里,物流发展的蓝海在哪里,我想这是非常清楚的。

过去 10年-15年,中国物流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快递行业、仓配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可讳言是跟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在未来,当整个商业一方面全面和实体商业融合;另一方面又会大踏步走向农村、走向全球的时候,我们整个物流布局,物流整个业务的展开,我想对合作伙伴来讲,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崭新机会。

亲子阅读APP宝宝听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父母讲的故事是最好听的故事?

$
0
0

今天,36 氪获悉北京小优科技有限公司的宝宝听项目,获得了一笔数千万元人民币的 Pre-A 轮融资,具体投资方暂不方便透露。此前宝宝听还曾在 2015年12月 份获得过牛投股权众筹的 150 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此轮融资,创始人王洋表示将主要用于团队拓张,数据库搭建,以及宝宝听正式版 APP 的推广。

宝宝听测试版正式上线是在 2015年6月 份,是一款为了提高父母与孩子之间互动,让父母可以在 APP 端找到适合孩子的故事内容,可以当面讲给孩子听,忙碌奔波无暇陪伴孩子的父母也可在 APP 上讲故事并录下来,一键传输,让父母的声音陪伴自己的孩子。(为了增加交互在接在来的绘本图书中将分角色父母共同完成录制,未来还将跨家庭角色录制)。目前 IOS 版本和安卓版本上均为测试版,预计在 6月16日,正式 3.0 版本将会上线。

宝宝听业务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故事库库,用户数据库,第三方资源数据库。

其中故事库指的是目前宝宝听 APP 端发布的 3000 篇授权的故事内容(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故事库)。宝宝听还将继续与我国儿童读物相关出版社达成合作,预计到 2016年年 底,故事库内容会达到 3 万个。内容涵盖了 0-6 岁,16 个类目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宝宝能力方面的故事内容。

用户数据库指的用户在宝宝听 APP 端各种点击,阅读,录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数据统计,并且根据这些数据,给每个用户建立单独的数据库,未来将会与积分商城打通,用户行为与积分挂钩以增加用户黏性和活跃度。经过一年的内测,目前宝宝听下载量为 300 多万,注册用户 30 多万,日活用户 1-5 万人。

在未考虑盈利模式之前,宝宝听一直致力于故事库的打造,经过一年的摸索,宝宝听的盈利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不过王洋再三强调,内容是宝宝听的核心,任何第三方资源的对接都是以服务用户为目标。

第三方资源数据库,主要指的是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线下亲子活动和早教活动。具体是指,比如父母在给孩子讲植物类的故事,那么就会根据用户地理位置推荐相关的植物园,园艺等线下亲子活动。与此同时用户还会收到同城的同样关注植物的另一家父母的推荐。二家就可以商量着一起去参加活动,这个功能将在年底版本上线。

未命名_meitu_1.jpg

除了线下活动的分成,宝宝听的盈利途径还包括专家给父母提供的育儿书单的商城。王洋还透露,宝宝听还将成立原创内容中心,吸引更多的原创作者和插画师进入宝宝听。未来,宝宝听的第四个数据库就会是这些原创内容 IP 的集合,这些 IP 将会是更具价值的盈利模式。

宝宝听创始人王洋是个连续创业者,之前在文艺界有多年的积累,曾参与过 08年 奥运会残奥会闭幕式活动,以及大型实景演出编导工作。因此在宝宝听 APP 推广上将会有明星资源助阵支持。目前宝宝听团队有 30 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为产品研发人员,王洋透露,运营人员将会在接下来进行扩招。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据统计每年将新增 250 万新生儿,而在 2013年,我国 0-6 岁的婴幼儿数量已经达到了 1.08 亿,平均每个宝宝一年花 100 元在早教市场上(图书,亲子活动,早教等),就将是 100 亿规模以上的市场。目前切入切入这个领域的有大 V 店(主要业务就是绘本图书微商售卖),还有凯叔讲故事(主持人王凯给孩子们讲故事,用户已突破 400 万),宝宝听这种从父母给自己孩子讲故事角度切入的项目能否成为突破重围,还需要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等待市场的检验。

走创投圈男 Papi 的戏路,“创业之神许豪杰”的创业套路是什么?

$
0
0

“我叫许豪杰,我是一名 90 后,这是我第 32 次创业 @#¥%……& 以下是我和风险投资人之间的对话”

最近好几个创投圈里的朋友都向我推荐了一组名叫 “创业之神许豪杰”(Wechat:xuhaojie1990)的系列短视频。在五分钟左右的短片里,一个自称 90 后、钟爱格子衬衫的男子以极其自信的神态和不能再快的语速向桌对面的投资人灌输自己的创业计划。最后的结果是,被唬的一愣一愣的投资人当场就决定这案子必须得投,而且一投就是 “1.5 亿美金”。

许豪杰这个形象之所以能 “戳中” 不少创业者,关键在其选择了一类特别垂直的素材:“一款能拆穿人世间所有 “套路” 的 APP”、“用 IP 的互联网思维打造的网红小馄饨,投资圈怒砸 800 万”、“一家变态复制网红的集中营”、“能和前任随意啪啪啪的 VR 穿戴设备”…… 

每个行业或圈子里都有些具有共性的槽点,而许豪杰团队在做的事就是将这些共(套)鸣(路)捕捉出来,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还原创投从业者的工作日常。

未命名_meitu_0.jpg但放在大环境里看,创投还只是个小圈子,只做给创业者看的娱乐内容是否有些局限?许豪杰所属公司笑道文化 CEO Mark 跟 36 氪聊了自己的看法。

在 Mark 看来,创业题材是源源不断的,“创业无外乎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痛点和痒点,提出解决办法,所以这类题材的外延还是比较宽的,今后许豪杰在话题上也不仅仅围绕在互联网创业。比如我们拍过的 ‘小馄饨’,任何领域的创业都能包括在素材之内”。

“寻找痛点 - 共鸣、槽点 - 解决办法”,实际上 “许豪杰” 的每一期短片都在按照这个逻辑编排。大体思路不变的前提下,批量生产就变得相对容易。Mark 透露,许豪杰整个团队也就 4 个人(Mark 本人就是片中被唬的那个投资人),制作成本不高,主要还是以创意取胜。在头脑风暴出一个适合拍摄的话题后,编剧就会把这个 idea 扩充成一个有剧情感的故事。从选题、拍摄剪辑到上线,现在他们的速度是每周一集。

题材不缺的情况下,Mark 觉得他们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 “不太专业”。Mark 自己不是创投圈内人,在创办笑道文化前主要在传统行业工作。相比之下许豪杰对创投会更熟悉些,因为曾供职于一家跨境电商。不过出来做内容后,离圈子还是相对较远。

不在圈子里,对圈子的敏感度降低是很自然的。Mark 不否认这点,也承认他们 “在某些用词上不是最精准”。不过这一点是他们之前就想到过的:

“最早我们有两条路。一种是拍给创投圈偏专业的人看,这样一来受众比较窄,门槛也高。后来找到了一条更适合我们来做的路,就是拍给那些不在创投圈、但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人看,让人觉得 ‘不明觉厉’。创业只是我们内容的载体,片中讨论的工作、生活、情感等话题对各行业的人来说都是相通的。”

商业模式上,许豪杰目前主要靠广告盈利,未来不排除向网剧、脱口秀等方式延展。除了 “许豪杰” 这一项目,笑道手上还有另外三条线,分别主打海归、熟龄白领和女性情感类素材,正在筹备当中。做短视频内容前,笑道文化公司以线下脱口秀为主要业务,积累了近 10 万观众,目前他们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

创投从业者或许是最不需要互联网公司教化的一批用户了。除了 “许豪杰”,也有不少人瞄上了 “创投素材 + 泛娱乐” 这块相对空白的领域。我们介绍过的 “中国散伙人” 想拍一部讲创业故事的网剧,科技媒体 Pingwest 创始人骆轶航据说也在筹备两档创业相关的脱口秀节目。另外,36 氪也有几位前同事做了个名叫 “不上班” 的创业项目,也是做创业和互联网题材的视频内容,不久前他们刚上线了两集短剧

  • 我是 36 氪作者陈紫冰,关注泛娱乐及消费类创业,如果你是相关领域的创业者,欢迎和我聊个五块钱的~(chenzibing@36kr.com)

只谈梦想不给钱,视频网站是VR内容创业者的福音吗?

$
0
0

编者按: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三声”,作者李威,授权 36 氪转载。

“美国业界的共识是,到 2050年,大部分电影院都会关门。在欧洲,每天都有电影院倒闭。人们可以在手机、iPad、电视屏幕上看电影,不限时间,不限地点,无人干扰,这才是电影业的未来。电影艺术永远存在,电影院不是。”《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作者罗伯特·麦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预测电影的未来。

VR 有可能成为麦基所说的电影院的终结者,至少这是大家所说的场景。合一集团董事长兼 CEO 古永锵对 VR 作出的判断是,正如 1895年 第一支电影《火车进站》升级了人类的视听体验,VR 技术的普及将再一次颠覆用户体验和内容生产。爱奇艺 CEO 龚宇也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这个创新的时间到了,所以我们在技术、产品、内容、商业模式的创新真正到了一个爆发期。”

当优酷土豆、爱奇艺、SMG、乐视、YouTube 等视频平台兴致勃勃地开始正式在 VR 领域布局之后,VR 硬件渠道和 VR 内容制作者有机会享受一个正在被撑得越来越大的 VR 产业。现在来看,入局 VR 产业的平台们都在遵循着 “内容+平台+硬件=完整的 VR 体验” 这样一个公式进行布局。

中国的 VR 产业从开始便受到资本的强烈推动和包装,其盛况甚至超过 2014年 以前的手游行业。正处于大规模融资过程中的爱奇艺,当然希望让投资人看到自己更多的故事,而在 VR 领域,爱奇艺目前更多地是计划和表态,其中来自资本的动力和原因相当明确。合一集团在产品层面有着更为实际的做法,但是正如其高层所说,“我们现在回到国内资本市场,有时候也要像 A 股公司一样。”

前景看上去一片光明,但是真正的拐点却可能比预期的要更晚到来。在我们所接触的 VR 内容创业者中,目前并没有感觉到分发平台竞争导致的对内容创业带来的明确利好,“资金支持很有限,都想资源置换。”

 1、撑不住门面的 VR 内容

2016年5月11日,合一集团在上海正式发布其 VR 战略。据其官方所提供的资料显示,优酷土豆的 VR 内容平台已经囊括了全国超过 80%的 VR 内容,在全国建立了超过 50+ 的海外战略合作伙伴及 1000+ 海外自制合制内容。

优酷土豆更为看重内容在 VR 产业未来的重要性。“内容策略有两个方向,首先是合制和自制,目前国内做 VR 内容的团队不多,我们自己出去和一些仅有的合作伙伴合制内容;其次是海外引进内容,我们看了几百家公司,在里面挑选了比较好的,投资或者合作,经过中美的投资基金,把这些内容引进。” 古永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合一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捷介绍,优酷的全景频道发布以来,每天的上传量将近 1000 条,目前已经累计上传了 3 万多条各种类型的 VR 视频,优酷 VR 也已经拥有 3000 多段 VR 视频内容的版权。但是这样的内容能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是一个问题。

在李捷的回忆里,当他的团队在 2015年 开始接触国内的 VR 创业者和开发者的时候,现实情况无论却相对不乐观,但是从 2015年 下半年开始,随着资本的刺激和各大巨头的活跃,国内 VR 创业者开始明显发力。不过,依然需要指出的是,国内 VR 内容创业者的整体实力依然整体较差。

VR 热播联合创始人魏明认为真正能够留住用户的 VR 内容绝对不是批量生产的内容,一定会是制作精良的精品内容。“个人和团体拿一个相机就能拍,拍完以后往优酷上一传,反正现在这个内容比较稀缺,怎么都会有人看。但是这个阶段马上就会过去。”

曾经接受过我们采访的 VR 内容导演徐林也认为制作粗糙的内容会影响潜在用户对 VR 的信心,“现在 VR 的整体的行业的水平并不高,会有这样一种倾向,有一些人买了 VR 眼镜以后觉得不好,就落灰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硬件,一方面在与硬件相匹配的内容。

平台和硬件厂商都认为最后所有的 VR 变现都会集中在内容方面,以致于很多硬件厂商在市场上已经拥有足够内容的时候,会选择将硬件送给用户,通过持续的内容产出带来持续的变现。显然,目前 VR 内容的制作水平还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尽管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有桥信心满满地说:“爱奇艺会把 VR 的制作纳入到爱奇艺常规的视频生产里面去,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在 VR 里面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演示类的视频,会有那些有足够娱乐感的大 IP 内容。” 尽管乐视也提出了颇有野心的 “一万 CP 联盟计划”,但是这样的将来还有多久,我们并不能确定。

平台入局给 VR 内容创业者们画了一张大饼:我们进来能带来更多的用户,能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大,这个时候不与我们合作,你将错过几个亿的用户。无论是巨头,还是新兴的 VR 内容平台,都不愿意在行业初起之时就为扶持 VR 内容创业者而大笔烧钱。“整体来讲,VR 还是处于前期的投入阶段,包括爱奇艺和我们的同行在内,在 VR 上,大家还没有用回报来算现在的成本,都是用未来的回报来看现在的成本。” 段有桥说。

对于包括徐林在内的 VR 内容创业者们来说,To C 的市场近乎没有,市场还远远没有成熟到能够按内容进行收费的阶段,他们的变现途径只有卖给平台这一条路,但眼巴巴盼来的大平台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慷慨。“这个事挺尴尬的,我们现在选择是要知名度呢?还是要钱?因为要钱的话我们后面可以搞研发,做出来更好的内容。”

UGC 内容良莠不齐,更像是喂给市场的毒药;头部作品产出太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而创业团队制作的 PGC 内容又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巨头们满怀信心憧憬 VR 产业的未来时,我们不仅要质疑,VR 内容市场要到何时才能成熟?

 2、赠送纸盒子难以带来有粘性的用户

在平台的建设和普及上,优酷土豆和爱奇艺走了一条与 YouTube 相同的路,依靠联手硬件厂商的配合运营来获取更多的用户。与 Google 发放大量 Cardboard 一样,段有桥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宣布,将与硬件厂商合作,在未来的一年之内销售 1000 万个 VR 的硬件头盔,“我们会一起去发展 1000 万的 VR 用户”。而优酷也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把华为 V8 的包装盒改造成了 VR 盒子。

“这都是放到桌面上的赌注:你要如何改变人们看视频的方式?随着虚拟现实的发展,我们要如何保证用户能在 YouTube 上首先体验到它?这是关键的第一局比赛。” YouTube 首席工程师 Matthew Mengerink 说。对于没有硬件优势,想要抢占先机的视频网站来说,价格低廉的纸盒子或者 VR 盒子似乎不是一个好选择。

2015年11月,YouTube 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网站支持安卓版应用通过 Google Cardboard 体验 VR 视频。现在拥有 Cardboard 的用户只要在 YouTube 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Cardboard 模式即可观看 VR 视频。YouTube 资深产品经理 Kurt Wilms 称,YouTube 上的 2D 视频也将在未来以 VR 形式展现,尽管没有虚拟现实效果,用户也可以通过 Google Cardboard 等设备获得身临电影院般的观赏体验。 

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是 VR 的最大魅力。从这一点上看,各家平台面临的最重要的困难不是如何将硬件设备送出去,而是要保证用户拿到 VR 硬件之后能够有一个不是很差的用户体验。现在大多数平台的做法是将 SDK 开放出去,让硬件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植入平台的 SDK,从而保证 App 与硬件的适配,再配合以优质的内容,实现用户体验的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时间段落地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VR 内容与传统内容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它的大部分用户体验是来源于硬件的,对镜片、屏幕分辨率还有 GPU 的要求都很高,“你的屏怎么和你的镜片里面的一些激变和反激变达到完美的一个中和,最终的成像是没有任何的画面的扭曲以及成像上看起来不舒服的一个效果。” 至少现在还没有比较完美的移动 VR 硬件解决方案,而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又太贵了。

其次,整个 VR 产业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没有平台标准,也没有硬件标准,更没有内容标准。“硬件会决出相对普及性比较好的一到三个标准,大家都会用他们的东西,不管是便宜的还是贵的。然后平台(标准)出来以后,他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局面。” 徐林认为只有到这个时候,内容才会出现真正的爆发,但是标准的争夺往往会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

硬件的普及并不会天然给 VR 产业带来消费者数量的增长。古永锵说,优酷土豆为中国 VR 行业的元年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 VR 是手机标配定义下来,以后的手机如果不支持 VR 可能卖不出去。但是怎样提升随手机搭售出去的 VR 硬件的使用率,却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建立在假设上的 VR 躁动

兰亭数字的联合创始人庄继顺判断,VR 要真正成熟,至少得是三年后,而这三年,将会很困难,因为这是从 B 端走向 C 端的过程。他说目前中国的 VR 种子用户,绝对不超过 200 万人。普通人对 VR 的接受程度如何,谁都不知道,所以这几年很 “危险”。

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选择在这样一个 “危险” 的时期入局 VR 产业,对他们来说,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回报,与错失 VR 的兴起相比,错估 VR 发展势头的成本反而没有这么高,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动摇自己的根基。

而且对观看条件要求更高的 VR 内容更适用于用户付费的模式。在这个时间点进入 VR 领域能够更早在 VR 行业建立口碑,圈下更大的场子,拥有更多的用户,至少能够有机会成为用户的选择之一。

2015年5月31日,SMG 也正式发布了 VR 战略,宣布联合东方明珠战略投资美国顶级 VR 公司 JAUNT;并将联合 JAUNT 与微鲸 VR 共同注入技术、资金与资源,成立 JAUNT 中国,总投资额达到 1 亿美金。今年下半年,SMG 将以 VR 影视、VR 体验空间、VR 游戏为三大方向,为用户提供电影级的高品质 VR 影视内容。甚至,花椒直播也上线了 VR 直播专区将率先上线,同时还推出了 10 万 VR 眼镜和 1000 套 VR 拍摄设备的免费赠送活动。

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很多创业者都开始翘首盼望着拐点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巨头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竞争,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合作,“我们可以和那些平台的巨头去合作,提供一些平台的对接,让他们去应用我们的一些部分内容,” 魏明说,“(巨头)更像是在这个行业里边整个去圈场,他们圈完场,大公司和其他的行业优秀公司会一起去做这个台柱子。”

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影片服务提供商,Netflix 公司却暂时没有做 VR 的想法。Netflix 认为 VR 的市场潜力不够巨大,从该领域挣的钱可能还没有投入的多。该公司首席内容官泰德称:“我不敢想象与我的妻子坐在沙发上,戴着 VR 头盔观看两个小时的电影,彼此看不到对方。”

Netflix 的观点不无道理。巨头和创业者们共同憧憬的拐点建立在短时间内提升整个 VR 行业的技术水平的乐观假设之上,但是没有人能够保证,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就会出现一款真正物美价廉、适合大范围普及的 VR 硬件设备,也没有人能够保证 VR 观赏习惯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被普及。

悲观的看法是,现在内容平台的进入不是对 VR 未来前景的背书,而是捆绑上更多人进行的一场豪赌。没有人知道躁动过后的结局会是什么,可能是 VR 的大普及,也可能是 VR 的又一次沉寂。

美图发布美图 M6 、美图 V4S 两款手机

$
0
0

美图第一次在它的诞生地厦门为美图手机开了一场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上,美图一共发布了两款新机,美图 M6 拍照手机和自拍旗舰美图 V4S。以下是两款手机的具体参数:

美图 M6

  • 硬件上,M6 搭配了 5.0 英寸的三星 AMOLED 全高清屏幕,分辨率 1080P,同时配置了 3GB RAM + 64GB ROM 的内存、 搭配 Helio P10 处理器,并采用了快充 2A 技术,可缩短充电时间;
  • 摄像方面,M6 搭配了 2100 万像素的前后置索尼摄像头,以及独立的索喜(原富士通)Milbeaut 图像处理器,仍主打视频美颜以及照片美颜。
  • 据美图方面称,M6 是首款采用 M-Face 人脸识别和 M-Color 高级色彩技术的手机。值得一提的是,美图基于 10T 多的亚洲女生面部图像,训练出人脸数据模型,可以根据面部区域进行精准对焦,保证成像色彩更自然,接近肉眼观察体验,另外 M-Beauty 技术可以将不同人的面部特征和存储的海量信息匹配,给每个人的照片定制不一样的美颜方案。
  • 音效方面,M6 搭配独立的音乐芯片,以及 Waves 音效处理算法,听觉上形成 Hi-Fi 体验。另外,M6 还做了基于手持通话的降噪处理,即使在吵闹的环境下也可以保证通话质量;
  • 另外,M6 正面新增了按压式的指纹识别解锁,同时加入了私密相册的指纹解锁功能,满足女性用户保护私密自拍照片、防止照片被意外窥看的状况;
  • 售价上,美图 M6 标准版月光白、樱花粉两种颜色,官方售价 2399 元,HelloKitty 特别版 2599 元;

屏幕快照 2016-06-13 上午 10.53.00.png

美图 V4S

  • V4S 为美图旗舰机型,和 V4 一样,它也搭载了 2100 万像素的索尼前后置摄像头,以及美图双图像引擎 AP+ISP(索喜 Milbeaut 图像处理器),对于夜间拍摄场景,美图还有 M-LAB 的降噪技术以及前置补光灯来弥补夜间拍摄效果;
  • 硬件上,搭配了 3GB RAM + 128GB ROM 内存,5.0 英寸、1080P 分辨率显示屏,支持中移动、中联通的 4G 网络;
  • 外观上,V4s 采用皮革绗缝设计背壳和全金属边框,并有背壳被小牛皮包裹高端定制雅致版可选;
  • 售价上,V4S 标准版极光白、蔷薇粉、薄荷绿三种颜色,官网售价 3499,雅致版 4399 元。

屏幕快照 2016-06-13 上午 10.52.09.png

除了发布两款手机以外,美图公司 CEO 吴欣鸿在发布会现场还回应了此前几代美图手机供应不足的问题,他说主要是受美图手机采用深度定制元器件、制造工艺复杂导致产能有限、每一次开放购买订单都超过供应量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接下来很快美图手机会有全球销售计划。

手机无疑是美图公司找到的一个盈利点,虽然整体来看美图手机新品和此前产品相比没有突出的差异化,但是高频的迭代还是可见美图手机的市场需求。

根据此前一份未经正式确认的数据显示,美图 2013 年收入为 8600 万元,2014 年为 4.93 亿元,2015 年为 8 亿元,而这些攀升的数字和手机业务带来的收入增长息息相关。但也有消息称,尽管收入不停增长,美图公司还并未实现盈利,盈亏平衡大约要在 2017 年预计实现。

另外,此前汤森路透旗下 IFR 称,美图公司正在寻求年底于香港上市,并称美图正处于上市前融资阶段,目前估值约为 37 亿美元,而预计年底上市场时估值增至 50 亿美元。

数据上,美图方面称,美图移动端产品全球覆盖数超过 10 亿台,其中美图秀秀移动端用户数超过 5 亿,美拍用户创作视频总数达 5.3 亿,日人均观看时长 40 分钟,美拍直播上线半年,直播数 952 万场,观众数 5.7 亿。美图手机则未有官方透露的数据。


算法和模型怎么高效挣钱?看美国商学院终身教授怎么说

$
0
0

编者按:本文系熊辉受邀在头条实验室所做演讲整理,由头条实验室授权 36 氪发布。头条实验室是今日头条设立的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技术平台,致力于让算法更好地理解文字、图片、视频、环境场景和用户兴趣,从而促进人类信息与知识交流的效率和深度。

熊辉教授是计算机系出身的博士,是美国罗格斯商学院的终身教授。在这场演讲中,他对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作了深入浅出又非常生动的讲解。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如何转化为商业利益,请听熊辉教授解读。

一. 大数据分析究竟是什么?

今天主要是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过去几年中研究工作的总结。

今年我们一共在 KDD 发布了 9 篇论文,题目非常的多样化,内容涵盖也非常广泛,包括房地产、通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还有一些好玩的方向,比如我们做了用大数据抓小偷,还有医药相关的,例如如何去做医疗流程的优化和诊断。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也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方向。

我最喜欢用下面这张 slide 介绍什么叫做 “数据挖掘”,它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家,尤其是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来理解数据挖掘是做什么的:

image001.png

数据挖掘其实很像是医生在诊断病人,当病人到达医院之后,医生先要收集病人的病症,将各项病症进行分析并产生关联,然后才能进行诊断。

所有的数据都不一样,例如做通讯的数据,从移动、联通、电信来的数据都不一样,因为大家的客户群不同,背后的数据特点不同。

病人也是一样,同样的病症,例如感冒,如果病人是老人、怀孕的妇女、小孩,他们呈现出来的病状都是不一样的。

数据分析就像是根据这些完全不一样的病症,收集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诊断的过程。

二. 为什么说大数据分析很难?

数据挖掘是一个很老的 topic,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沃尔玛。当时叫 “海量数据”,也就是 “very large data”。

我经常用瞎子摸象来比喻数据分析。大象就对应海量数据,每一个数据分析师就是这个瞎子,我们只能够摸一部分大象的部位,就像数据分析师只能够拿到部分数据,但我们通过部分的数据来感受整体。

image003.png

现在的 big data 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区别呢?——现在的象不仅大,还有翅膀,还会飞。我们的很多应用需求造成我们的数据在不断的移动变化:

例如出租车的 GPS 数据,是一直在移动和变化中的。又例如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高频数据交易每秒钟都会有上万个交易。在这种每天会产生上百万个交易的前提下,我们运用的交易策略产生和风险评估机制都要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海量数据时代。

这种情况会加剧我们数据分析的复杂度和难度,这是目前 big data 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在单位时间内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远远超过我们的计算能力和算法能力。

三. 最重要的不是算法好,而是算法快

大象在飞的时候,决定谁能够胜出的往往是谁的算法更快,而不是更好。目前市场上面临这么激烈的竞争,大家在竞争中,拼的往往是时间,是你的算法能够多快速地解决问题。

好的算法不是比别人好多少,而是比别人快多少。

我很喜欢用下面的这个公式来解释算法的本质: 

image005.png

我们经常在商业中做很多预测,a 是我们在长期的历史规律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是《易经》中的 “不变的理”,β是短期变化规律的一种耦合。好的预测是既能够把握长期不变的理,又能把握短期的变化规律,然后抓住他们的耦合。

就像一群鱼游过来,游得很快,水很浑浊,我们的算法比的就是谁能最快地观察到鱼群游过来,同时从鱼群中甄别出哪一条鱼是最有价值的,观察到之后马上捕获它。整个算法比拼的是这种快速运算,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差一个毫秒,别人就把鱼吃完了。

四. 大数据商业化的难点在提出问题

我作为一个计算机背景出身的人,最理解计算机领域的人的想法。

从计算机学科毕业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掌握的是科学,会轻视问题的提炼,因为他觉得自己掌握了算法。

但往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是问题的提炼。99% 的问题算法都能解决,但商业中真正的难点在于提炼出问题。

比如我现在如果给你一堆移动数据,非常多非常庞杂,你能从里面发现什么商业模式?提炼出来什么问题?

这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但大多数计算机学科的人可以做到的是,如果我提炼了一个问题,希望你运用数据分析帮我找到解决途径,他们是很擅长的;但如果反向操作,我给你一组数据,希望你从中提炼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好的商业模式,这样的能力就会有所欠缺。

而商学院出来的人又恰恰相反,往往擅长提炼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校的问题,学校往往培养专才,不培养通才。

西方的方法是擅长演绎,从上倒下推理出问题。

而我们现在常做的是从下往上,归纳法来解决问题。

未来的人才一定是两方面都擅长,既能用演绎法寻找出问题,又能用归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算法,只有最合适的算法。

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说他有一个最好的算法,我就跟他说你 bullshit。

就像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只有针对不同症状,最合适的药。

image007.png

我目前的团队就是由商学院的学生和计算机学科的学生构成,相互补充,形成优势互补。

我的团队有几个研究原则:

1、只做实际的问题;

2、所用的数据必须是一线的数据;

3、必须解决商业的问题。

下面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实际解决过的案例。

五. 要把商业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我们跟一个美国 500 强的公司合作,如何将商业的问题转换为数据分析问题。我花了很长时间了解他们要解决的商业问题是什么问题,到最后提炼为 “如何提升 ROI”。

他们的痛点是他们想提高转换率,是 to B 的生意,需要做商业分析,帮助提高转换率和缩短转换周期。

我们先看他们有什么数据,一类属于静态数据:他们所对接的客户属于哪个部门,他的职级是多少,他们公司的地点在哪里,公司规模有多大,属于什么行业等。我们要判断他是属于决策者还是仅仅是信息搜集者?他们公司的收入可以让他们接受我们多少钱的产品。

一类是动态信息,他在了解我们的官网信息中,进行了哪些动作?例如他了解过哪些产品,浏览过什么资料?是不是下载某项产品的白皮书,或者观看了什么视频?这一类的动态产品能够形成一个知识树,从中了解出他对我们的认知到达了哪一步。

我们想找到所有客户结果之间的共性,就是他在每一个节点中的结果,比如 “成功签约” 的客户所共有的结果是什么。

就像让 5 万人去爬山,有一部分人登顶了,有一部分没有。我们坐在直升机上看成功攀登到山顶的人,他们在每一个节点作出了什么选择。然后分析成功登顶的共性,就能分析出影响他们最终到达山顶的节点数据,然后从中摸索出规律。

对应到我们所说的例子,因为提升 ROI 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 focus 在那些重要的,能最终成交的客户身上,所以我们通过分析,5 万个用户的节点数据,最终形成了购买的客户群,他们停留的节点,做的选择,大致就能归纳出一些规律。比如他如果到了一个节点,可能会往下做哪一步,我们可以对其保持重点关注。

image009.png

这样,商业问题回到数学问题。从数学上的描述成为一个简单问题。

这整个步骤从前到后看,第一步是最难的,就是抽象出问题,其后的每一步都不是难点,都是优化函数的问题。

我们用一套市场的数据,投射到低维空间后整理之后,根据用户的动作,推荐下一个动作,还能够做营销方式的筛选。我们发现有一些营销方式根本不能导致用户进入购买流程,就不需要浪费钱去购买这些营销方式了。

而且我们还发现,如果客户是被动的被引入市场计划中,最终一般都会放弃。往往是主动获取信息,才能够完成购买。这样能够帮助他迅速分析谁是真正来购买产品的,谁只是来套取信息的。

六. 数据挖掘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介绍去年的另外一个例子,也是去年 KDD 发表的一篇文章。这个和刚才举例的市场营销是完全不同的,体现在特征上。

病人到医院之后要经过的流程:挂号-特征提取(验血等)-吃药-治疗-出院。我们聚焦的点是,通过信息的筛选,预测病人会不会得其它某些疾病。

我们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绘图。

每个病人都有一张图,上百万个病人,找他们共有的子图,然后形成一千张基准图。每一个病人,都是几个不同病症的组合。一千张基准图排列组合,可以还原一百万个病人的病症。

同样的一种疾病,但表现出来的病症不同。根据你的不同病症,用几个基准图来对应,吃与病症相关的药。

每个人给予完全个人化的药物配置。这是这个问题真正的关键。

这就是智能吃药。

image011.png

此外,我们还跟美国 200 多所医院合作,制作传感器,就是病人携带的手环和医生的胸牌之间设置一个传感器。这样病人到了哪个位置,哪个楼层,哪个地址,和医疗设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交互,这些交互都会被记录。

比如护士需要给病人量体温,那么传感器会在两人距离很近的一个距离范围内,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护士实际没有测量却乱填体温记录现象的发生。或者,比如医生出入传染病房之后应该洗手,但如果他没有和消毒液发生交互,这个传感器就可以发出警报。

七. 大数据判断房商圈商业价值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其实做了很多年我们怎么作出不一样呢?

传统的方式考虑更多的是学区是否好,交通如何,静态指标怎么样,房型、开发商如何。

我们做的不同是,我们做动态的数据。如果这个地区过去 5 年里很高收入段的人在增加,这个地方的楼价就会涨,反之就会跌。

所以我们判断的标准是在这个楼盘有价值客户的活跃度有多高我们根据谁在这里生活而判断房价的走势。

640.webp (11).jpg

那么如何判断用户的价值呢?通过 POI 和地点轨迹,比如频繁进入高消费场所的人群,就判定为高价值用户;频繁出入低消费场所的人群,就判定为低价值用户。我们把商圈的概念进行量化,量化每一个商圈的完整性,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评估的标准。

讲了这么多,我自己的经验是:

首先,了解商业的痛点。

其次,通常要先知道数据的体征。从技术本身而言,一定要考虑数据的特征。

每个病人来源不同,他的病症是不一样的。移动通讯的数据,三月和二月就是不一样。周末和非周末,春天和夏天,数据都是不同的。

给你很多数据,用什么数据很讲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用。

任何的数据,都要转为矩阵, 每一行每一列, 都很讲究。

再次,不要受其他数据干扰。我常和学生说,一开始,要把事情做大,就是要有发散性思维,但当真正开始后,要把事情做小,cut 掉所有不相关的数据。要做到 “大道至简”,不然会收到很大的干扰。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分享,谢谢大家。

Fungogo 想讲旅游界 Google + Facebook 的故事,搜索引擎+社交元素怎么玩行程规划?

$
0
0

Fungogo (乐走走)定位是一款行程规划应用,在讲述他们的模式之前,感觉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我最近的一些思考,以及我看行程规划类应用的角度:

1.携程等 OTA 平台模式 “翻篇”,出境自由行时代,谁能成为 next big?

2.自由行时代,谁能将 “内容→规划→交易” 在同一场景下实现,是不是有机会成为 next big?

3.如果产品逻辑符合自由行大众用户的惯有行为,算法技术上也足够强大,行程规划类产品有不有机会成为是 next big?

而 Fungogo 也是想实现 “内容→规划→交易” 在同一场景下的闭环。在内容上,目前 Fungogo 主要接入了 TripAdvisor 平台上的景点、餐厅等 POI,以 Pinterest 瀑布流形式呈现,用户搜索到想去的地方后,可选定 POI 卡片到自己的 FunBox 中。机票、酒店可以在 Fungogo 上单独预订,另外在行程规划时,根据景点的位置,平台可以为用户做出相应的酒店推荐。

不过,如果说 Fungogo 要将搜索功能对标旅游界 Google,就目前的数据规模(接入 TripAdivisor 的有限数据)感觉其并不太相符。而从全网抓取动态数据,更像是妙计旅行这种模式。

在规划层面,Fungogo 比较像一个日程管理工具,以时间轴的形式让用户自己往里面添加 POI。现阶段看来 Fungogo 还比较手工化,没有智能规划功能,也没有算法协助进行行程优化,比如我在晚 9 点加入某个博物馆的行程,Fungogo 现在还不能提醒我:嘿,这个时间博物馆关门,你的行程无效。

对此,Fungogo 的 CEO Muriel 表示,接下来 Fungogo 也会上线一些智能化的功能,其中就包括路线优化等。目前我所接触到的,看起来比较侧重技术的行程决策应用,除了妙计旅行,另外还有 IO 定制游,以及未上线的飞趣

微信截图_20160613155727.png至于最后的交易闭环,行程规划应用通常会直连、或者接入第三方资源,比如航司、全球 GDS、酒店集团、Booking、Agoda,以及一些B2B 平台,让用户在站内完成预订支付。在今天 Fungogo 的发布会上,其宣布和 Skyscanner 天巡、KIWI.COM、Booking.com、Agoda 等达成了合作。

在用户推广方面,行程规划 APP 除了要解决获客,还要担负起教育用户的难题,毕竟这种 APP 不是上手就会。由此我也发现,这类 APP 逐渐从纯 toC 转而提供给一些 B 端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达人等角色,通过提升后者的规划效率,以 B2B2C 的方式渗透市场。

Fungogo 也一样,他们准备推出 “旅游体验商店” 这项计划,让资深旅游达人入驻,通过 Fungogo 为大众用户做行程规划。据我所知,路书已转型重点 toB,IO 定制游的大部分营收也都来自 B 端。

最后说下 Fungogo 的社交元素,他们接入了 Facebook 的开放数据,当你想去任意某个地方时,可以在地图上看到去过该地的朋友,“我们通常会咨询去过的朋友,Fungogo 想把这个功能提到先上来,让用户做行程规划更加顺畅”,Muriel 表示。

85797788380375445_meitu_1.jpg

Fungogo 创立在台湾,2016年1月 完成 45 万美元天使投资,目前正在进行 A 轮融资。

最后的最后,回到我开头所说的那段:近来是确实在想,互联网旅游从 2014年 来兴盛而衰,这个行业几乎难见创新,很多人对初创公司 “悲观” 以待,但也可能是 next big 悄然生长的时候,最近有些想法在逐渐被印证,下一篇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一点 “微光”。

从平台到重度垂直,艺好学推出 B2B 内容服务“艺好学钢琴启蒙教室”

$
0
0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数据,2015 年中国少儿钢琴培训规模为 300 亿人民币,近几年平均年增长率 30%,未来 5 年规模可以达到 1000 亿以上。但是发达国家儿童学琴比例为 20%,国内只有 2%,而且和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的音乐培训缺乏 “素质性” 和适合少儿学习的内容体系。

36 氪曾经介绍过的艺好学在平台运营的过程中发现,在所有艺术类课程中,钢琴学习的需求量最大,而且启蒙阶段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适合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小班授课氛围反而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市面上纸质教材效果较差,缺少符合孩子心理的游戏化、卡通化的内容;最后,专注启蒙阶段的老师数量较少,他们需要通过教学激发孩子学琴的兴趣,然后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延续下去。

之所以把运营重点从平台转向重度垂直的少儿钢琴市场,艺好学的 CEO 程为表示,艺好学原本想做的事情和跟谁学类似:一个帮助艺术培训老师招生的线上引流平台,但是运营之后发现,对机构来说,O2O 模式缺乏对内容体系的把控;对老师来说,仍旧没有针对启蒙阶段的可实践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机构留不住老师和学生的重要原因。

程为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但是现在大部分音乐培训仅以 “教会弹奏方法” 为主,因此很多孩子只是把艺术当做技术来学习,反而忽视了艺术本身用来表达感情的重要作用。

所以艺好学的教研团队选择了自主研发内容,内容覆盖 2-12 岁整个阶段。具体来说,这套少儿钢琴培训教程主打趣味性,因此界面内容比较丰富,以卡通形象和游戏类为主,现在团队已经研发出针对 4-6 岁阶段的课程,每节课由律动、力度、节奏、指法等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乐曲练习组成。整个内容参考了美国的 Hal Leonard 课程体系以及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教学经验,更注重综合素质、发散思维、乐感的培养。

4.pic.jpg

上课时需要一台电视和老师的主琴连接,另外主琴上还有一台 iPad 作为 “主机”,每个学生的钢琴也需要一台 iPad 或者显示器,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控制学生的琴音。从技术层面来看,这套课件主要实现了乐谱的电子化开发,然后把乐谱转变成游戏环节,通过后台算法识别孩子弹奏的节奏和音色。程为介绍,现在这套课件可以适配所有的电钢琴使用,以后会开发适合所有声学钢琴的版本。

和艺好学类似,同类型的产品还有上海的于斯课堂以及 36 氪曾经介绍过的 The One,其中 The One 也在去年宣布获得 B 轮融资,同时针对钢琴教室发布了一款 B 端的教学产品。但是程为表示,艺好学的教学体系完全不一样,而且只针对少儿市场。

最重要的是,艺好学还开发了一套为教学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帮助机构、琴行管理客户和教学进度,记录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然后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练习,这套系统还能和家长微信绑定,帮助他们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另外,艺好学还提供包括老师培训、营销培训等增值服务。

程为介绍,在平台上的所有 7000 名老师中,钢琴老师占到 2500 名左右,活跃人数约 10%,付费转化在 60%-70% 之间,但是这套教学课件面向的是所有培训机构和琴行,所以艺好学的下一步,就是打开整个销售渠道,2016 年的目标是 1000 家。

容器+虚拟化,Rancher Labs携手东网科技打造双引擎超融合平台HOR

$
0
0

Docker 领衔的容器技术在近年风生水起,让 Docker 有了等同于虚拟化的水波效应。2015年 以 Docker 为核心的容器生态圈迅猛扩张,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抢滩登陆,业内也普遍认为 2016年 将是容器爆发的元年。因此,东网科技选择与来自硅谷的 Rancher Labs 成立合资公司网澈科技,打造容器 + 虚拟化的双引擎超融合平台 HOR,打算在运营商、金融、政企领域施展拳脚。

HOR 具备以下几大功能:

一键部署:使用提供的部署工具实现产品的快速搭建和服务提供

异构 IaaS 融合:实现异构虚拟化环境及裸金属的融合和服务提供

企业应用商城:提供大量可应用于政企客户的应用系统,实现快速部署

持久化存储:支持多种持久化存储方案,保障数据安全

弹性伸缩:实现服务随访问压力的动态规模调整,以及失败恢复

镜像仓库:一套独立的私有镜像服务产品,提供全功能镜像服务

监控告警:全面实时监控并反馈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资源健康状况

服务编排:支持 Cattle、K8S、Mesos、Swarm 等容器编排引擎

虚拟网络:全面实现 SDN,基于安全的 IPSEC 协议,保障网络远离威胁日志:收集所有容器日志和用户操作日志,方便回溯和审计

东网科技技术副总经理胡许冰在表示,与其他基于 Docker 的企业级容器平台不同,HOR 超融合平台拥有 “容器 + 虚拟化” 双引擎,不仅可以实现对容器管理,还可以对原有的虚拟化资源池进行升级改造。

作为容器爆发元年的企业级信息技术支撑平台,HOR 完全面向应用与服务,并具有两大核心优势:

其一,可融合范围广,支持主流虚拟机、公有云、裸机等的混合网络架构,支持 Mesos、Kubernetes 等多种 DCOS,在容器网络、多用户多租户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其二,内置完善的企业应用商城及系统服务功能,支持健康检查、服务发现、负载均衡等多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多数据中心互联融合、私有云建设和扩容、企业互联网应用混合云弹性管理、企业应用市场快速集成与投产等诸多复杂的应用领域。

4411.jpg

除 了硬件优势之外,人才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沈阳一直是一个重工业的城市,互联网人才稀缺,但网澈公司总经理杨彦华告诉 36 氪,许多客户也问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由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许多优秀的人才纷纷选择回到家乡,正因为如此东网及网澈才聚拢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分析人员, 除此之外公司也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设立研发和市场机构,聚拢更多人才。

那么东网为什么摒弃如此多的国内公司选择与 Rancher Labs 合作?首先需要看一下两家企业的背景。

东网科技是一家由东北大学、沈阳市政府及战略投资者共同出资的国内数据与基础设施服务商,重点聚焦在城市级数据处理、云计算基础研发、大数据分析、超级计算等领域。

之于 Rancher Labs,很多人认为它是一家硅谷的创业公司(36 氪之前对其进行过报道,就不在此赘述),但实际上其创始人就是 Cloudstack 之父——梁胜博士。

去年Rancher Labs 就已经在深圳建立分公司意图进军国内市场,而这次与东网科技合作成立合资公司,Rancher Labs 更看重东网科技的整体公司实力—其由东北大学、沈阳市政府、战略投资者共同创建,如此特殊的产、学、研、政、商背景,让 Rancher 在中国的落地充满想象空间。

在笔者看来,这次合作可以看做 Rancher Labs 与东网科技相互背书,虽然 Rancher Labs 在英国做了很多政府项目,但作为外资企业很难进入国内的大型政府项目,而与东网成立合资公司就可以在运营商、金融、政企领域大展拳脚。而东网科技通过 Rancher Labs 的技术背书以及产品优势会在竞标中获得更多的青睐,无疑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甚至有业内人士称,中国的 Docker 版图中东北这一部分基本可以打上 Rancher Labs 及东网科技的 Logo 了。

巨头盯上租房分期场景——京东金融战略投资“会分期”

$
0
0

租房分期平台 “会分期” 近日宣布,B 轮获得京东金融战略投资,双方将在资金、数据、风控、渠道等方面进行合作。 

除资金外,“会分期” 还与京东金融进行风控系统对接,有望获得更多数据源,加强风控能力。会分期还将和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市场推广合作,双方用户有望融合打通。

目前,链家自营的分散式长租公寓产品——“自如友家” 也提供分期服务,倡导房租月付,资金端就交给了京东金融。

不过,场景掌握方——自如必然在利润分成中处于主导地位,更让京东金融有危机感的是,链家也在大力培育自己的资金端——链家理财,其交易额早已突破 240 亿,此前一直专注于过桥贷业务,而自如友家又是不错的资产端,链家不可能长期交给别人做。

因此,正如我在《房产中介的金融生意经——起底链家金融帝国》中所分析的,链家撇开京东金融这个资金端,进行 “自产自销”,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对京东金融来说,就必须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场景。京东所投的大学生分期服务商——分期乐,也投资了专注租房分期业务的斑马王国,足见 “京东系” 企业都对布局租房市场,展现出浓厚兴趣。 

不久前的 4月,京东金融还接连投资了美利金融买单侠,意图分别涉足二手车市场和蓝领人群,可见京东金融正像 “集邮” 一样搜集各类消费场景。因此,对于从事消费分期业务的创业者来说,把项目卖给京东金融是不错的选择。

租房分期会迎来一轮风口,在楼市疲软期,官方也开始意识到租房市场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一些利好租房的官方文件。同时,租房本来就是个巨大的市场,全国有超过 2.45 亿流动人口,在租房市场中有 76%的租客借助互联网找房,并且数据显示租客平均 7.2 个月就要换一次房,这是一个高频高客单价的场景。

位于华东的一家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就是在听取了我的建议后,于近期投资了一家租房分期平台,他们表示,“互联网金融不是不能投,但投资策略今年会调整为发掘好的资产端。”

与京东金融战略合作后,会分期不仅能够拥有更多市场资源,在底层风控和资金能力方面也将得到夯实,会分期通过本身的运营能力和获客能力,还将与京东金融的 “白条” 业务形成协同。

会分期成立于 2014年 底,经过一年多,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 20 多座城市,服务租客数十万,其在 2015年7月 获得 3500 万元 A 轮融资,由源码资本和银客网投资,银客网目前也在房产领域布局很深,此前其 CEO 林恩民告诉 36 氪,将会持续布局租房场景。

(实习生王伟对此文亦有贡献)

 

Viewing all 10839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