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36氪
Viewing all 11500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36氪首发|乐视退出!易到股东变更,司机提现延迟一天

$
0
0

6月28日,易到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变更控股股东,已有新的控股股东进入,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易到拟定于7月4日举行媒体沟通会,就具体事宜做公开说明。

就外界关注的司机提现问题,公告称,目前双方协议已签署完毕,因相关法律程序及协议流程正在紧张推进中,因此导致资金到位时间延迟一天,全面开放线上提现日期相应延后一天,由原定6月29日延至6月30日14时。届时,所有易到平台车主均可通过车主端APP完成提现。

因此前有部分司机选择进行线下提现,易到公告指出,对已经选择线下提现的司机,也将同上述日期和规则进行线上提现。平台将不再接受线下提现申请。

对于延迟提现,易到表示,给广大平台车主造成了不便,公司深表歉意。

易到表示,在政策层面坚决拥护和贯彻交管部门颁布的网约车政策规范,已按照《暂行办法》和各地网约车新政要求,相继在各地有序落实相关规定。同时也在积极向各地交管部门沟通网约车牌照事宜,逐步实现各地区专车运营合规化。

5月8日,易到获得北京市首张民营网约车牌照。此后一月内,易到连续获得成都、大连、金华、福州等共五张网约车牌照。同时,其他城市的资质申请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易到是国内共享出行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中高端商务人士出行用车,并始终坚持在车辆车型、目标群体、服务品质、客单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化经营。通过7年市场积淀,易到凭借“高品质、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平台拥有超过4000万的注册用户和600万的注册司机,在业内形成了“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高品质车辆”的良好口碑。

对于“解决提现”之后的运营问题,易到方面表示,近期将就专车运营做重大战略调整,包括战略布局、运营体系、定价策略、司机及乘客奖励政策等方面均将作出调整优化。



用工贵用工难或使“中国制造”变身“机器人制造”

$
0
0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地带正面临薪资窜升和劳动力短缺,世界工厂的地位也进而面临威胁。

然而,珠江三角洲的工厂老板们没有向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低头,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渣打调查了该地区200多家制造企业后,得出了上述结论。其中,打算在今年增加资本支出的制造商里68%选择了自动化,以此来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投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可以使经济获得“亟需的生产力提升”,分析师在本月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写道。 “我们相信,这些非但杀不死珠三角反而还推动该地区制造商升级改造的因素,将使中国更加强大。” 

这项调查已经开展了八年,期间,受访企业一直在抱怨薪资上涨迅速和招工困难。珠三角位于经济年产值超1万亿美元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坐拥创新中心深圳、商业中心广州及许多经济繁荣的中小城市。

本文来自Bloomberg,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原文标题Higher Pay Could Mean ’Made in China’ Equals ’Made By Robots’

AWS林家伟:亚马逊云为获创业公司芳心,主要做了这四件事

$
0
0

创业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几个共同问题,分别是计算存储能力、人才短缺及创新。2017年新商业峰会上,AWS(亚马逊云服务)跨国企业部、市场和业务拓展总监林家伟给出了亚马逊的解决方案。

计算存储相关方面,初创公司创业伊始,会考虑是否需要云服务。林家伟认为云服务的好处是能供创企进行各种测试,纠错成本低,灵活操作,进退有度;另一方面,初出茅庐的创企难在成本低又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迅速冷启动,如短时间内做大量的机器学习,这点云计算能为之赋能。

在IaaS领域,Gartner刚发布的全球云服务市场魔力象限显示,AWS绝对领先。在林家伟看来,AWS经久不衰有四点:1、亚马逊的数据中心遍布全球,创企想走出国门迈向全球有底层支持;2、服务的完整性,截至目前亚马逊云共推出3235项服务或功能特性,他强调其中的AI(人工智能)服务;3、由100多名专为初创团队提供服务的专属团队;4、亚马逊生态圈给予的联动支撑。

这里着重谈谈后面几点。在与诸多人工智能创企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从项目初始到发展,人才匮乏、难留存始终是难绕开的问题;还有用大数据建大量模型困难等挑战。

由创企需求推动,林家伟指出亚马逊把企业或将用到的“能力”平台化。基于深度学习,亚马逊开放了三方面人工智能服务,包括人脸识别、亚马逊Polly(语音转文字技术)、亚马逊Lex(语音沟通的技术)。这些技术综合起来与垂直领域的应用能碰撞些火花,如与安防结合,通过识别侦测人脸与失踪人口数据比对,若达到一定比例相似,便能通过Polly语音转化知会找到疑似失踪对象;巡警还能通过Lex与汽车后台智能沟通。

“我们有个专业团队来帮助创业者,”林家伟说道,在架构技术以外,亚马逊自有的生态亦能提供支持,起分发渠道作用的morketplace平台,支持硬件初创企业的Launchpad项目,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与众多加速器、VC建立合作,提供资源。

以下为AWS跨国企业部、市场和业务拓展总监林家伟演讲原文:

大家早上好,早上的精彩演讲,我听到了张博士提到AI的瓶颈是计算能力跟存储能力,怎么做解放。戴总提到了我们在AI界当中遇到了人才的瓶颈,张雪峰提到了怎么在创业公司当中解决高峰、低谷,做各种的创新。我今天过来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AWS怎么在这三段当中给创业公司助力。

有一段时间,提到所有公司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想到上云,不过前期大家可能觉得还得考量一番。但创业公司其实要做很多不同的测试,需要非常低的纠错成本,而且能在成功的时候大力推进,在不成功的时候往后退,以减低成本。这些都离不开云,云计算能大幅降低创业的成本。之前做的很多事情,包括怎么在短时间做大量的机器学习,这在没有资源,没有很低的成本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既然云计算能达到这些目的,那选择哪一个云计算公司呢?在2017年最新的模拟象限,亚马逊连续第七年领军业界,这其实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动力,我们一直在思想上接收客户的新的需求,以便于我们在服务上能够做得更好。我们是执行力最高、最有远见、产品最完善,所以我们要自己做机器学习,自己用GPU搭建,或者是使用一些我们已经开发出对外开放的AI即服务的产品,其实在上面都能够实现。

除了这个分享,也可以看到很多业界很多领先的初创公司,都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跑在AWS上面。当初有一个普蓝特(音)公司,他服务的客户群做了很多舆情的检测,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跟踪罪犯。中国的创业公司也很多,小红书,都对AI有些想法和看法。还有广告领域的公司在AWS中做了大量的分析,以便于你推荐的广告更加到位。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创业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全球视野。

Airbnb在三月的估值是310亿美金,在全球超过了190个国家都能用到。所有的新行业都是颠覆性的,大家也清楚Airbnb颠覆了哪个行业,Airbnb从全球的部署来到了中国。

另外一个公司叫做musical.ly,就是13岁到20岁的社交网络排名当中,目前月活4000万,注册用户1.3亿。同时musical.ly也从零开始站在AWS的肩膀上,从一个国家到155个国家,我们经历了之前爆发成长最艰辛的阶段,就是每周增加10%的用户,全球有15个国家,musical.ly是排名第一的免费社交APP。

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选择AWS,我们看到有几块,第一是我们解决了他迈向全球的最大难题,我们在中国有数据中心,在全球也有数据中心。第二是我们提供完整的服务,刚刚大家也看到了musical.ly怎么在一天当中完成十个服务器的差异化的部署。亚马逊也是一个有专属创业团队的云计算公司,我们意识到创业公司非常需要帮忙,我后面会提到,除了有专属的创业团队,我们给创业公司哪些帮助,以便于更成功的创业。第四,我们也部署了非常完整的生态圈,包括亚马逊内部的生态圈,通过电商售卖自己的T恤,加深用户的黏度。还有创业公司把亚马逊视为推广他产品的渠道。

我今天不能不提AI相关的内容,我们怎么助力AI呢?其实亚马逊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专注于创新的公司。当中很多的创新都跟AI脱不了关系。曾经有一句话说创业跟失败是分不开的两个连体婴,其实我们意识到如果你要成功,你就要做各种各样不同的尝试,当你做不同的尝试的时候你就会有不同的失败,这是正常的。只有一两次的成功,只要这两次的成功能给我们100倍的回报,我们就能在业界做出颠覆性的事情。所以基于这个领域一直推进我们成长,才有今天的AWS,我们也希望创业公司能利用这个理念,利用技术的差异化来在公司内部做创新。我们的创新也让公司得到很好的成长,右边是我们的股价成长,大家知道我们成功的跨过了1000美金,目前的市值大概是3万亿人民币左右。

AWS的理念也一样,我们所有的产品的创新都来自于我们的客户,2016年我们增加了1017个服务,这些服务主要的推动力都是来自于客户的建议。这当中也包含以下三种,AI的服务。你如果没有办法用大数据建很大量的模型的时候,你自己很难招到很强的科学家的时候怎么办?考虑使用业界产品平台化的服务。

我当中提到三个,第一个是亚马逊的人脸识别,其实也是图像识别服务,不仅仅是图像识别,还能认识名人,我自己曾经也试着识别范冰冰。让你在使用上有一些想象力。第二种亚马逊Polly是深度学习支持的语音转文字技术,这块我们提供了AI的服务,让客户能够使用。我们现在支持48种不同的语音,包括男女老少,涵盖了20多种语音。第三种是亚马逊的Lex,是语音沟通的技术,大家可能知道目前有很多的场景的应用,你可以订Uber,也可以订披萨。我们后面短短的4个月从1000到1万,当你把平台性的服务公开给开发者的时候,爆发性的增长。

这三个有没有场景跟意义呢?张博士也提到其实我们后面差异化的东西就是垂直性的应用。举个例子,美国的巡警肩膀上会有摄像头,不是说只做记录,是有特别的目的。美国平均有10万个失踪人口,60%是成人,40%是小孩。所以这家创业公司做的产品其实是让巡警在出巡的时候自动侦测见到人的脸部,以便针对这10万个失踪人的数据记录做对比,如果检测到超过一定百分比相似的话,会通过polly的语音转化,并通知找到80%相似度的失踪人口。另外Lax怎么使用呢?当巡警找到一台车的时候,他通过lax就能直接跟后台做智能的沟通。所以发现这仅仅是为了安全而建的场景,而且这家公司自己不能做全部的开发,所以他利用了已经开发好的AI即服务。

我们利用这些产品做的还有亚马逊的音箱。我前几周回了新加坡一趟,我说一个小故事,去过新加坡的可能知道新加坡有个产品叫肉干。我女儿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为了测试,我问了这个音箱,它竟然能够回答我。所以发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跨语言,已经能走到比人更前沿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无人机,我们需要考虑怎么做更优化,怎么做最后的部署,怎么解决最后一公里送货的服务问题。这里涉及大量的机器学习,路线、目标,怎么防止危险的阻碍物等等。之前我们的仓库机器人,所有的奶粉摆在一起,所有的洗发水摆在一起,所有摆设是有一套逻辑的,怎么领取所需步骤最简短,跟我们的机器人有很大关系。

过去很多朋友圈刷屏的就是亚马逊的无人购物体验,进去不用做刷卡付费,拿了东西就可以带走。这背后实际有很多的摄像头,很多的人脸物体识别的技术在当中,怎么把它拿走放回去,都能够做出不同的判断。我非常期待这个服务在美国和其他地方落地。

刚刚提到我们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帮助创业团队,全球共有100多位员工,很多是之前的创业者或者投资人,能给大家不同的建议,分享他们的经验。刚刚我粗浅的介绍了一些AI的服务,粗浅了介绍了一些全球的创业公司怎么用AWS的服务做创新,下午两点如果来到我们的专场的话,能够听到我其他同事做更深入的分享。当然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创业配套,除了大家可以意识到的产品,我们有导师指导,技术支持,走向全球等等。我们过去两年在中国区支持了差不多1500家创业公司。我们也跟国外知名的VC团队,跟创业者合作,以便于我们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帮助。

我刚才提到另外一个更想帮助客户的地方,不仅仅是对他架构技术的帮助,如果你是软件公司,你想走出去,可以用我们的morketplace平台,类似苹果的APP Store,你可以在亚马逊上面触及超过190个国家的客户,我们能帮你解决收费、产品、推送等各种问题,也就是说亚马逊AWS可以变成你的分发渠道,这对很多客户来说非常有利。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硬件的开发者,可以用我们的点上网站平台,专门开放给新的智能硬件公司,你能够拿到流量通常是我们一般网页的46倍,所有我们云创计划的会员都能在这个网页上获得比较主动性的推广。我们在中国其实也做了非常接地气的事情,包括联合孵化器,青岛、上海嘉定、成都、长沙、重庆,都有我们的联合孵化器和联合创新公司,当中提供了很多的资源。

下午我们有个专场,欢迎大家跟我们继续沟通,了解AWS怎么帮助到大家。如果今天的活动大家觉得意犹未尽的话,我们在全国也推广了很多的云创沙龙,比较小的范围有更好的亲密的沟通。所有的内容都能够在我们的官方微信账号上找到,非常感谢今天大家的参与,希望在下午的展会上AWS专场见到大家。


面向B端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代运营,“劲桩”希望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平台

$
0
0

国家公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把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不会变。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将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150万-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300万辆; 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通知》中明确提出, 2017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个; 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专用充电桩80万个。

劲桩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及提供充电整体方案的企业,主要面向B端及C端用户提供充电运营服务,同时向B端企业提供充电整体解决方案和代运营服务。目前,在广州已建成30个充电点60个直流快充桩的充电网络,自2017年5月15日运营以来,保持8%左右的日充电量增长,与超过10家企业签订充电服务合同,与2家企业(星星充电、普天)签订代运营协议。

据丘文赞介绍,劲桩帮助星星充电在5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从公司设立到广州充电桩第一的成都。劲桩完成了广州超过60%充电桩的拓展、安装。

具体来说,用户通过劲桩充电后台以及公众号,可以实现扫码充电、选桩充电、地图导航、桩群筛选、打印小票、状态监控、数据采集、资金结算、企业账号管理等功能。

丘文赞告诉36氪,在运营上,劲桩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进:

找到市场需求:主要对接To B客户,与多家货运公司、分时租赁公司、出租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证充电桩的使用率。

厂家融资租赁:通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设备采购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安装直流桩:充电时间从原来的6、7小时缩短到了20分钟左右。

充电专用车位:配备了充电专用车位,使用车位自动监控设备,有效防止充电车位被占用。

后续建设共享平台:免费挂靠劲桩云营平台,模式输出以吸引中小运营商委托运营,劲桩平台成为充电入口,转为共享平台营运商运营。

在盈利模式上,劲桩将拓展B端、C端的收入、以及平台入口的流量变现。在B端,劲桩将为B端客户配套充电桩,保证充电使用率,确保公司有稳定的充电服务费收入。在C端,劲桩将扩大平台的推广力度,以增加C端客户的充电量,给公司不断带来增量充电服务费收入。流量变现方面,中小运营商和个人桩将可以免费挂靠在劲桩平台收取管理费,平台将作为充电入口对接电动汽车的服务变现。

劲桩CEO苏永年在大学毕业后是连续创业者,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理事、广东静态交通协会理事、广东省物流协会理事;自2011年起,并先后为普天、特来电、星星充电、云杉智慧等充电运营企业提供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和场地业务拓展等服务,现阶段广州60%的充电桩由他带领团队拓展。

COO丘文赞在2010~2013年就职中国普天,负责深圳大运会普天72座充站规划及项目管理;在2014~2015年星星充电成立初加入,负责运营平台规划、各部门组建、全国战略规划;2016年,组建星星充电华南总部。

目前进行天使轮融资。计划两年内运营网络覆盖广州区域,同步启动国内其他城市,同时以充电桩作为入口向用户提供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延伸服务。

我是36氪汽车小组负责人卢姿伊,负责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7701221940

【氪星晚报】胡玮炜:摩拜与ofo合并没意义;贾跃亭:乐视汽车要快速完成A轮融资

$
0
0

关键词1:乐视,贾跃亭

贾跃亭:非上市体系的资金问题远比想象的要严重

在今日下午的乐视网股东大会,贾跃亭称,非上市体系的资金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在这几个月我们看到资金问题比去年更严重,原以为90亿元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还是犯了一定错误,还是不够解决资金问题。 我们收到97亿资金,事实上还款150多亿元。我们在归还金融机构的欠款之后,我们目前仍然没有获得金融机构的后续资金支持,多数还是观望态度。

贾跃亭:乐视汽车板块要快速完成A轮融资

“当然我们还是首要聚焦上市公司体系,让上市公司自成一个自有生态体系。乐视汽车板块要快速完成A轮融资,尽快拿出量产车。”贾跃亭表示,汽车因素是资金问题的首要因素,手机业务是第二因素。另外上市公司要让乐视成为大屏生态的绝对第一。乐视现在吸取的教训是,以前我们不是那么分散,现在我们的大屏生态应该领先市场第二更多一些。

贾跃亭:乐视战略落地有问题,影响了小屏硬件发展

在被问到手机小屏运营为何没有做起来时,贾跃亭表示,大小屏运营有差异。视频不是手机的第一大应用,在移动端的视频排名可能排第一。视频在移动端可能成为占用时间最长的应用,这是其一。另外,乐视战略落地有问题,影响了硬件方面;小屏出货量非常低,因为流动性的影响。未来有统一的智能终端运营部,前提是小屏已有足够大的用户规模。

乐视影业CEO张昭:要站在BAT的对面,而不是BAT的脚下

乐视影业CEO张昭:未来要用IP驱动产业,并带来大量衍生物,又反哺影视收入,逐步放大,实现可循环。要通过这种战略,实现站在BAT的对面,而不是BAT的脚下。

乐视CEO梁军:今年上半年开始看到的是乐视电视负增长

乐视CEO梁军表示,乐视的线下渠道给公司带来了很多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目前与乐视签约的销售商有大乐pal,还有就是成千上万的小的零售商与经销商。目前看到的是负增长,我们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看到的是乐视电视负增长。我们要调整的是做到销售渠道网络化,让这些销售渠道都融入到全国的销售网格之中。

易到股权发生重大变更,乐视不再是控股股东

易到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变更控股股东,已有新的控股股东进入,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就外界关注的司机提现问题,公告称,目前双方协议已签署完毕,因相关法律程序及协议流程正在紧张推进中,因此导致资金到位时间延迟一天,全面开放线上提现日期相应延后一天,由原定6月29日延至6月30日14时。届时,所有易到平台车主均可通过车主端APP完成提现。

关键词2:共享单车

胡玮炜:摩拜与ofo合并没意义,运营效率和生命周期不同步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摩拜创始人胡玮炜表示摩拜和ofo合并没有意义。“大家喜欢用以前的东西和案例,套在共享单车身上,实际区别很大。”她认为,在产品运营效率和生命周期都不同步的情况下,收购没有意义。不同于以前的模式,一个app就可将两个不同平台的所有东西统一在一起,摩拜拥有全产业链,也涉及到重资产。这意味着,区别于其他共享单车的代工模式,摩拜有自己的自行车生产线。

ofo戴威:未来会推出更多车型,解决单车乱停放比较难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戴威表示,此前ofo推出过肌肉车、公主车、电助力车等新车型,但这些车的投放量较少,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地区可能会找到。不久后,ofo还将推出更多车型,包括“躺着的”车型。对于市民关心的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戴威认为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的共同努力。目前ofo正在进行尝试,例如红包车等,“但是要想很快地一下子解决,比较难”。

关键词3:阿里,投资

阿里或以30亿元收购中兴通讯旗下软件附属公司

6月28日午间彭博消息,一位知情人士称,阿里正商议以20亿-30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兴软创。因交易未公开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阿里与中兴通讯已经商谈了数月,交易接近达成。中兴通讯位于南京的软件业务向Orange和KPN等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业务与运营支持,中兴通讯和阿里均对此不予置评。

阿里对Lazada再投10亿美元,占股达83%

阿里巴巴和东南亚在线零售商Lazada Group今日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将再次对Lazada投资10亿美元。 去年4月,阿里巴巴已经对Lazada投资约10亿美元,获得其控股股权。如今,阿里巴巴将再投10亿美元,将其所持Lazada股份从51%提高到83%。 在第一轮投资中,阿里巴巴为Lazada估值15亿美元,而这一次为Lazada估值31.5亿美元。

明星公司

苹果AR蓝图:2020年或发布智能眼镜

近日,分析师Gene Munster给出了对苹果未来5年的预测。他认为,以AR为重点的可穿戴产品Apple Glasses将会在2020年年中发布。这是基于苹果正在AR领域投入重要资源而得出的预测,包括ARKit和最近的SensoMotoric Instruments收购。分析师指出,苹果将AR的未来视为iPhone和某种形式的可穿戴设备的组合。这款产品的平均售价预计为1300美元,初期需求将限制在三百多万台。

亚马逊斥资1.4亿美元建物流中心,创造1600个就业岗位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日前透露,公司计划在密歇根州罗缪勒斯市(Romulus)投资1.4亿美元兴建一座物流交付中心,该交付中心建成后预计将创造1600个就业岗位。消息称,亚马逊物流交付中心的选址将位于底特律大都会国际机场(Detroit Metropolitan Int'l Airport)以北的一块84英亩空地。建成后,这一交付中心将主要负责处理中西部地区亚马逊用户的小、微产品订单。

行业趋势

普华永道: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

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GDP) 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之和。普华永道在大连达沃斯论坛期间发布的该报告认为,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

银监会叫停网贷机构校园网贷业务,要求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一方面,《通知》要求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网贷业务,另一方面《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一步针对校园开发新产品。

新产品

小米生态链旗舰新品发布:米家激光电视

小米生态链品牌米家今天召开发布会。发布全新的产品是米家激光投影电视。外形类似传统投影仪,方正小巧。但与传统长焦投影仪不同的是,这款产品支持超短焦投影,离墙30厘米即可投射画面,支持150寸最佳画质的画面投影,其激光光源使用寿命长达25000小时。这款产品的成像技术和德州仪器进行合作定制了成像芯片,为了提高画质也是与光峰光电合作定制了高级激光荧光显示技术。

小米生态链品牌米家新品发布:Ninebot九号平衡车Plus

新款的Ninebot九号平衡车Plus,增大脚踏板19%面积,底盘高度增加17%,更换了额定功率800W,续航里程增加至35公里。Plus版本还增加了一个物理遥控器,可以通过遥控器中间的控制杆对平衡车进行无人驾驶时的控制、也可以设置自动跟随,在不驾驶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跟随使用者。该系统首次使用消费级产品的无线电定位技术。此外,还可以在平衡车上增加云台相机,进行拍摄和摄像。

潮科技

vivo全球首发隐形指纹技术,支持湿手解锁

vivo在2017 MWC上海展会上,全球首发了一项黑科技——隐形指纹技术。该技术基于高通第二代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据了解,这是行业内领先的指纹解锁方案,可实现OLED屏幕下的指纹识别。技术方面,高通新一代超声波指纹传感器能够穿透厚至1.3的OLED显示屏,对指纹进行扫描、录入和匹配。隐形指纹技术支持湿手解锁,而且出汗和灰尘不会影响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投融资

互联网家装平台爱空间获2.16亿元C轮融资

6月28日,爱空间宣布完成2.16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国美资本。此前爱空间在2015年2月,获得顺为资本领投的6000万元A轮融资,2015年12月13日获得景林资本领投的1.35亿元B轮融资。目前爱空间已经战略布局24个大中城市,2016年实现交付订单1.2万单,交易额突破10亿元规模。今年的初级目标是20亿元,完成2.3万套交付量,并立下了“三年百亿”的大目标,真正打破家装行业百亿魔咒。

融云获1亿元B轮融资,同时发布企业即时通讯解决方案

6月28日,融云宣布完成由金浦投资领投、天星资本、上海嘉存跟投的1亿元B轮融资。同时,融云还推出了新产品——融云企业即时通讯解决方案RCE。截至2017年6月22日,融云平台的总激活用户数已经达到 16 亿整,意味着平均每位中国网民至少使用过两个内嵌融云的App。除此之外,企业市场方面,融云服务了金山WPS、致远、泛微、万户等企业协同办公领域厂商。

Drive.ai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吴恩达加入董事会

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ai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恩颐投资(NEA)领投,北极光创投、纪源资本等跟投。Drive.ai表示,新一轮融资的“大部分资金将投入到技术的研发”,另外也将用于全球市场的覆盖与扩张。除了Google Brain创始人、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外,恩颐投资合伙人,亚洲区负责人Carmen Chang也代表恩颐投资加入了Drive.ai董事会。

王思聪旗下香蕉体育获3000万元融资

6月28日,王思聪旗下的北京香蕉计划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获3000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北极光创投领投,君得资本跟投。香蕉体育CEO段暄表示,此轮融资用途,除了继续打造优质体育内容产品外,还将在冰雪、极限两个领域发力,开发优质赛事和内容。香蕉体育是香蕉计划集团泛娱乐布局中重要的一环,此外王思聪还布局了电竞、娱乐、影视、音乐业务。

大佬言论:

雅虎前CEO梅耶尔力挺Uber前CEO:他是快速增长牺牲品

雅虎前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日前表示,卡兰尼克是公司增长的“牺牲品”。梅耶尔称:“规模迅速扩大是一件很难处理的事。我将特拉维斯当成朋友,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凡的领导者,Uber相当有趣。”Uber麻烦不断,性骚扰事件持续升温,最终导致卡兰尼克下台,这又如何解释呢?梅耶尔说:“我并不认为他知道这些事,当公司以很快的速度扩张,处理起来是很困难的。”


我为什么不太看好 Uber 和特斯拉?| 投资人荐读

$
0
0

编者按:上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两大公司发生了“大地震”,Uber CEO 崔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辞职、特斯拉自动驾驶负责人在工作了短短六个月后宣布离职。BI 记者 Matthew DeBord 撰文表达了自己对当前 Uber 和特斯拉的态度。

投资人推荐: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他在看到这篇文章后,评论道,“这篇文章有点意思,观点深刻。所谓的汽车颠覆性变革还远着呢。”

Uber 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700亿美元的市值也很可能会严重缩水。自动驾驶技术对特斯拉来说非常重要。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承诺,公司制造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从洛杉矶行驶至纽约。

特斯拉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Model3的量产和销售,以产品来证明为何过去半年股票涨了70%。打造自动驾驶汽车是一项不错的尝试,但它对特斯拉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特斯拉最想要做的事情是推广纯电动汽车。这么说来,特斯拉与传统汽车企业的经营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同,设计和制造汽车,然后销售汽车赚钱,以此往复。人们常常忽略掉这一点,但实际上这些重复的过程几乎是所有汽车公司的核心业务。这个行业的动态很好理解。

成熟的颠覆者

特斯拉十几年连续亏损经营却依然坚持,一定是有所期待。它一定是想大胆地颠覆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公司、太阳能公司,网络运输公司。而投资人和硅谷的精英们被汽车行业所谓的新能源公司、网络运输公司、太阳能公司这种概念迷惑住了。

但是,特斯拉的期待又落空了,因为Uber突然出现并开始迅速发展。Uber这个创业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iPhone的手机应用,它将自由职业者与城市中的乘客联系在一起,在出租车之外多提供了一种选择。与特斯拉的“重”模式不同,Uber不需要给司机发工资,不需要请工程师来设计和研发强大的电池。Uber的模式非常轻,但规模很大,需要依靠传统的汽车行业提供车和司机。特斯拉想要追赶Uber的唯一办法就是制造和销售足够多的汽车,以控制整个汽车行业。

但也正是因为Uber的门槛低,它很容易被人模仿,无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几个软件工程师就可以轻松复制Uber的模式,并向它发起挑战。所以,Uber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与竞争对手“干一仗”,同时继续筹集大量资金来支持公司的支出。Uber最后确实成为了老大,但是代价是每季度数亿美元的亏损。

前沿技术在传统汽车行业被过分夸大了

Uber目前处于无领导状态,没有首席执行官,没有首席运营官,也没有首席财务官。投资者们曾给Uber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但是现在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以适当的回报结束投资。整个公司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迫切需要出现转机。而在一年前,Uber的市值似乎要达到1000亿美元。特斯拉,作为一个大胆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十年前曾非常振奋人心。但是没有人知道特斯拉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会像网飞公司(Netflix)“干掉”百视达一样,颠覆整个传统汽车行业。

从Uber和特斯拉的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技术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中的作用被夸大了。而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特斯拉和Uber。我们来比较一下目前传统汽车行业和这些“颠覆”性公司的现状。尽管Waymo与Lyft进行了合作,但自动驾驶项目离商用化的距离跟两三年前差不多。而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依然很神秘。

与此同时,在美国,传统汽车行业销售记录又创新高,虽然现在看来美国蓬勃发展的市场正处于稳定时期。老式皮卡和SUV这类高利润的汽车依旧卖得不错。

实际上传统汽车品牌比特斯拉和Uber这样的公司更具有破坏力,因为他们能够从传统生意中拿到更多的钱,稳定的发展新技术。特斯拉和Uber还并没有完全处于一个颠覆者的角色。过去一周的经历表明,汽车行业的重组在超大的经营压力下或许正在发生变化,对于特斯拉和Uber带来的颠覆作用可能被夸大了,但是,在自动驾驶正式商用前,未来到底哪一派胜利还很难说。

【编译组出品】编辑:杨志芳


明势资本黄明明:中国传统制造业转折和超车机会

$
0
0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现状

(播放视频)开始片头的工厂,在一年前仅仅是有40个足球场大的一块荒地,那个机械原本属于一个电池工厂,大概用了10个月的时间,已经开始在车和家的工厂里正常运行,并且开始向其他的电池客户供货。台下有朋友做过制造业,你们有用40个足球场大的荒地建造整车厂的经验吗?不要说建起来,光说招聘工人和培训工人没有一年两年是做不起来。我记得小牛电动车做电动摩托,我当时跟他们创始人在常州访谈的时候,他找工人着急成什么样,在当地农家菜的饭馆有一个小服务员有点学历的样子,他就问对方,“想换个工作吗?我们工厂招人。”招人的难度大家可以想像。

但是刚才车和家用了一年的时间,已经建成了具备40个足球场这样规模的工厂,并且电池已经开始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第二个公司叫橙子自动化,我们投的时候也是一家小公司,现在是全球前两大机器人巨头公司在3C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两家公司一个叫酷卡,一个叫雅马哈,橙子自动化是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选定的,3C领域的合作伙伴,他们做的是给中国企业提供交钥匙的工程。所有企业都面临人工工资的快速上涨,招不上来的工人窘境。到了淡季你要削减工人。比如说小牛电动,我们到冬天骑电动车的人少很多,那个时候董事会要做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把厂里面的四五百个工人裁员一半,还是将他们停薪留职,裁的话成本可以降下来很多,但是第二年春天又得到周围的各个地方,或者其他厂抢人,或者像刚才讲的到饭馆里面拉服务员,又面临这样的情况。刚才讲的是提供交钥匙的工程,这是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工厂的企业面临的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柔性生产的压力,所以我们做的事情是,你告诉我需求我帮你试试整个产品线。

第三个公司李群自动化更有意思,他的同门师兄是大疆的创始人汪滔,同门都是李泽湘的学生。李泽湘跟我们一起投的这家公司的天使轮,大疆是无人机领域领先的公司,李群自动化在国内的本体机器人方面也是最领先的创业公司。所以在很多苹果的核心供应商,比如说蓝思产品线上,批量在使用他们的机器人。所以我想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为什么工业那么沉闷,我们想想有没有可能重新定义一下中国制造。

为什么明势资本只投科技制造业公司

很多人问我,你一直在讲互联网行业,你怎么投了这么冷门的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制造。原因很简单,我觉得今天中国经济或者说目前TMT三个最大的问题是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流量红利基本耗尽,技术红利消失殆尽。具体到TMT行业,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今天70%的流量是BAT直接的APP,如果算上投资和控股的这个数字是90%到95%,所以流量不光没有被新兴的平台占领,反而是更加密集聚集的向BAT三大平台来聚集。最后就是第一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消失殆尽。

反过来看制造业虽然是冷门,但是我觉得在中国做投资,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在全球前五大经济体里面,今天制造业依然占了48%的只有中国一家。但是刚才也讲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右边这个图是一个各国制造业成本指数的分析,去年看了曹德旺老先生的讲话,是关于在美国开工厂和中国开工厂的比较。这里面有具体的数字比较,中国的综合成本97分,而在欧洲就别提了惨不忍睹,随便哪个国家都是120、130。但是大家看一下中国的制造业平均成本非常接近美国,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非常着急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原因。但是在我们看来,对于一个早期投资人来说,供给和需求产生矛盾的地方,就是产生价值的时候。第二个新的变化或者说新的动力,也是投资机会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看到人口成本快速的上涨和年轻劳动力的供给量严重的不足,这是第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看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或者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又对制造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所以其实中国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只不过很不幸的就是这里面90%到95%全部是进口国外的工业机器人。但即使有这么大的体量,如果我们衡量世界各国先进制造的指数有一个著名的指数,即每一千名工人,所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大家看见中国今天还是非常少是非常起步的阶段我们大概只有30台机器人,美国是150,德国日本、韩国分别是两百多、三百多、四百多,所以这里面是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的。

从新工业到旧工业的投资机会

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即新工业和旧工业。因为传统的VC是不投工业的。旧工业代表重资产,一条产线投进去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几乎没有技术含量,如果六七年前,有在旧制造业行业,跑过东莞的工厂和长三角地区工厂的朋友,对这个场景应该不会陌生(PPT显示东莞制造企业厂房),也是经常看见,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厂房,密密麻麻的上千的或者甚至上万的工人,上个厕所用一个小线纸牌子递上去让工头批准,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我们的家里就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和这样的制造业,就是他们帮我们打下中国目前制造业的江山。但是这个路在今天的中国确实走到了一个尽头,所以分析称如果中国制造业不升级,50%的企业会倒闭,我认为这数字会更高,甚至达到60%、70%。

什么是新工业呢?机器换人,利润要高,我们看的所有高端设备的公司也好,核心零部件的公司也好,有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衡量标准如果毛利率没有达到50%,请不要讲核心技术,我们不认为中国新一代制造企业需要拼成本、拼低端才能够取胜。

从成本驱动到技术驱动,中国企业要能制造自己的核心技术

所以这里快速讲一下,就是从传统的成本驱动到技术驱动,从产品的传统组装到核心零部件搭建,拿手机行业举例,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手机厂商不用提了,从芯片到电池到铜铁没有一个核心器件是中国人自己做,就连中兴也吃了10亿美金的罚款,不给IP付款我芯片不给你,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情况正在改变。

大家还会有一个问题,包括我跟VC行业的老前辈,包括和我交大的大师兄交谈的时候都有一个理想,想投资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然后领先世界,但是说起来都是血泪史,过去20年模式性的创新,包括刚才微软讲的,做一堆共享自行车,这多容易啊。500万辆、一千万辆往地上一放,还有共享充电宝、靠资本往上堆,这种模式看起来是更容易成功的。中国到底能不能做出自己世界级的制造业企业?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谁是从制造业行业出来,能否猜出来这四家公司,我快速讲一下。 

左边那一家是ABB,当年做的是电灯,现在做电能和自动化,市值530亿美金。下面小的仪器公司,就是法那科公司,日本民间第一台数控机床,现在市值400多亿美金。右上角叫博世,这个我相信汽车行业或者汽车零配件的同仁应该都有耳闻。这是隐形的巨头,没有上市,但是一年销售700亿欧元,今天的自动驾驶领域,他们也有非常多的投资布局。右下角是我们投的江苏德速机械,这一张看的不是特别清楚,这一张图大概是两年半前,我们投资经理访谈这一家公司以后,项目过会的时候放了这一张图。

我们开始很兴奋,还以为找到了什么高大上的高端机械公司,却看到了这一张小破小破的图片。他们当时的办公场地在破的半商用的楼里面,满地的破纸箱还有其他的照片更加惨不忍睹。做核心部件的那些机床零部件堆了一地,棉麻丝堆了一地。但就是这一家公司,是中国唯一能做出数控机床的主轴到所有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公司,目前中国销售量第一,刚刚完成IP0,明年将在创业板上市,这一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但是它给自己的目标是做成中国的法那科。

其实已经有非常优秀的公司了,而且非常羞愧地讲,跟其余的科技类制造公司不同,不管是消费电子前端最优秀的公司,华为、VIVO,还有我们看的AAC、蓝科科技、Goertek这些公司的市值普遍从500亿到一千亿不等,更不要提大疆这种称霸全球的公司,真的是靠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这里面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靠成本取胜,我们专门跟苹果的负责供应链采购人仔细聊过,他们选择蓝思科技选择Goertek(歌尔声学),真不是因为它便宜,日本也有便宜的供应商,欧洲也有便宜的,美国也有便宜的,但是蓝思工艺和生产水平是全世界甄选过最高所以选用它的。


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简单看一下车和家,这是我们在两年半前投的公司,打造世界级的电动车,我跟车和家的创始人李想,我们有一点共识,当汽车进入到电动车时代的时候,为中国所有造车企业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弯道超车机会。为什么?我们国家搞了二十年的汽车工业,但是我们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造出来,而且和世界上先进的公司相比这不是缩短还是加大。就是造一个壳做一个集成,跟我们手机上干的事一样,没有一件核心技术是自己的。

但是进入到电动车领域,中国可以造出最好的电动车,底盘目前还是一样需要突破的技术,但是前两项已经不再是瓶颈。我们反过来看跟智能电动车联网相关的无人驾驶的汽车,我们过去培养最大的工程师群体,所以在该领域,中国是有得天独厚的和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也是世界上跑的最前面的智能电动车创业公司,无论是未来汽车还是车和家,四家里面有三家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主要原因。

人工智能为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机会

另外一个是我们投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术康,这个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公司。创始人毕业于香港大学,在国际医疗影像方面是最有名的科学家。他一开始是做医疗影像的建模和导航,我们后面讨论以后为什么不能做一体化。机器人已经可以卖到十几万美金到几十万美金,他做的手术机器人对标的是之前刚刚在美国上市的达芬奇机器人,市值高达300亿美金。这家企业在专科领域比如说骨科领域、牙科,然后很快进入脑部手术领域。我们知道互联网医疗干了十年,一直没干出来核心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解决的信息不对称性,但是中国的医疗问题是,优质的医生和广大的病患严重不匹配。大家知道一个数字,80%最好的医生在北上广就这三个城市,这也解释为什么去协和看病的,永远是大半夜从各种城市来的老百姓,地上铺一条毯子,你要到北京来看就是这样,互联网解决得了这个问题吗?解决不了。所以你做再多的互联网医疗挂号服务,也解决不了这个核心问题,但是通过人工智能加上高端机械臂,加上导航你可以帮助一个二三线的医生,做出一线医生可以做出的水准手术。就是这个打补丁,我们采访过三甲的医生,即使最优秀的医生,也有50%的概率补丁打的不准确,更不要说二三线的医生。补丁的精度0.1毫米。

总结

我们认为下一代的企业家是能够跨界的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的各种技术,立足国内同时又敢于和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家同台竞技,靠着产品和技术优势而不是成本优势在全球的舞台上攻城略地。

 


不做红海市场中另一个美图,“玩美彩妆”想用 AR 技术打通美妆新零售

$
0
0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逐渐崛起、海外市场人口红利爆发,中国 app 产品出海在这两年势头正盛,其中工具类产品和摄影类产品较为热门。玩美彩妆也是一款出海摄影类 app,目前全球下载量约 4.5 亿,海外活跃渗透率约 1.34%,周人均打开次数约 10 次。玩美移动旗下的 app 产品还包括玩美相机、玩美甲、玩美圈等,在越南、印度等市场较为热门,用户中有 90% 为女性,千禧一代比例约 81%。

国内市场已经红海,作为一款出海产品,玩美彩妆选择此时开拓国内市场,优势何在?张华祯表示,玩美彩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和新零售闭环。

首先是技术,玩美彩妆母公司为台湾上市公司讯连科技,创立于 1996 年,主要为 PC、平板、智能手机等产品装置影音技术。依托母公司技术优势,玩美彩妆表示其产品能捕捉面部 100 个点位,抓取面部动态,同时根据不同人种肤色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上妆效果。

从属性来看,由于离交易端较远,美图秀秀、美拍、墨迹天气这些工具类产品自带变现难特质,2016 年美图 15.8 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中,硬件产品美图手机撑起了九成江山,用户和大额流量的变现效果尚未获得验证。而玩美彩妆其实是想把线上的工具产品做成入口,用 AR 技术打通美妆新零售,形成线上线下闭环。

理想模型为,用户在玩美彩妆 app 上进行品牌彩妆的虚拟试妆,app 端提供品牌信息和优惠信息露出,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导流方式分线上、线下两种,部分产品会直接跳转至线上购买通道,消费者也可以前往实体店选购;实体店环节则借助玩美彩妆的 AR 试妆镜,为消费者提供线下虚拟试妆;消费者购买后,在 app 端完成持续体验。

此外,玩美科技还打算将 AR 技术应用于肌肤分析,检测皱纹、水分、皮肤质地等,并根据分析结果来为消费者推荐适合的美妆产品。

张华祯认为,以口红为例,传统线下美妆店的购买体验并不完善。消费者在试完 3-4 支口红后就会因颜色重叠附着、重复卸妆等因素放弃尝试,此外柜台试妆品存在清洁问题,偶尔等待时间过长。从玩美彩妆线下投放效果来看,使用 AR 试妆镜能增加 BA 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减少消费者等待时间,购买率增加约 67%。

既然要打通新零售,B 端合作品牌的数量和质量、市场推广能力等因素至关重要。玩美彩妆表示,讯连科技此前在北美、日本、欧洲、亚太地区都设有办事处,玩美彩妆可以借助当地团队进行扩张;且目前已经和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建立了合作,全球合作品牌数约 120 家,有 5000 多个虚拟产品 SKU。合作案例包括法国巴黎丝芙兰门店、上海屈臣氏零售概念店等。

美妆集团近年来纷纷试水 AR+新零售:此前欧莱雅曾推出一款名为“Makeup Genius”的智能手机应用,通过 AR 技术将 iPad 或 iPhone的前置摄像头来捕捉人脸的关键数据点和面部表情,供用户进行虚拟试妆;LVMH旗下的美妆零售点丝芙兰也与 ModiFace 合作,推出了一款基于 AR 技术的试妆镜。

抓住 B 端需求,借助技术优势来打通新零售,玩美彩妆能突破工具产品的盈利困局、在红海市场中找到好切口吗?



36 氪冯大刚:对于企业,媒体是价值挖掘但不能从 0 到 1

$
0
0

编者按:本文来自“元璟资本”(ID:visionpluscapital)

在昨天的《阿里巴巴王帅:自始至终,你的公司只有一个故事》中,我们和大家分享了从公司视角看企业公众沟通的战略价值。今天,我们将呈上另一个有趣的视角:媒体眼中的创业公司。而分享的主角不仅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也是一位资深的投资人,他就是36氪媒体公司总裁冯大刚。

在许多创业者眼中,企业与媒体是一种微妙而平衡的关系,他们需要媒体,却又畏惧媒体;想要在公共平台上发声却不知该如何做起;面对海量的媒介渠道无所适从等等,自媒体时代,这种迷茫在许多创业者身上更加凸显。

在 6 月 22 日元璟同学会上,36 氪媒体公司总裁冯大刚从媒体价值出发,阐释了企业与媒体在诉求、内容和沟通层面的共性与差异。在他看来,有价值的内容是双方诉求的核心,而业务则是企业的根本,「媒体只能锦上添花,但不能从 0 到 1。」

(以下为冯大刚老师在会议上的发言整理,读完这篇,或许能帮助身为创业者的你从铺天盖地的信息炸弹中理出头绪,找到初心。)

对于媒体的飞速变化,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所感知。媒体的发展在近年来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主流强势公司做的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的宣传,2005 年的时候我们进入了四大门户的时代,到现在,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现在强势的媒体分成两种:一是渠道媒体,比如说今日头条、UC、一点资讯、微信、微博;二是品牌新媒体,包括 36 氪、澎湃、华尔街见闻,我们 3 家在近期成立了品牌新媒体联盟,共同开拓市场。

按照惯例,我先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36氪,我想这也是各位创业者朋友所需要的一些信息,目前我们平均每天数千万人阅读,报道创业公司 20000+,90% 都是首次曝光,经过我们报道以后三个月获得融资的比例是 54%。

我觉得,每个行业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包括你想要对媒体说话,为什么要说?到底是给谁看的?比如说 36 氪的报道有三个功能:To B、To C、To VC,To B 就是数十万家的创业公司;To C 就是每天数千万的读者;To VC 就是 5000+活跃投资人。

说到创业公司和媒体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长的问题,我就简单的划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一下:

诉求 · 创业公司为什么要对媒体说话?

虽然创业者和投资人常常被称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群体,但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对媒体说话是为了什么,会觉得是不是竞争对手都做了,那我也要做一下。这个时候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很多时候问题想清楚答案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你的途径是什么。

如果是还没有明确特点的初创型公司,这个时候媒体是不能帮助你的,因为你没有东西可被传播。对媒体来说,我们只是想把更多好的内容呈献给读者,这种情况下好的媒体需要的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如果公司有价值就会被挖掘,本身没有价值怎么花钱用处都不大,对于企业,媒体只能锦上添花,很难帮助大家从0到1。

沟通 · 把媒体当做朋友

大家经常容易碰到的其实是把媒体当做一个消耗品,轻易不用,一年用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把媒体当做朋友是不能这样的,要真正花时间去维系,花时间去和他们长期交流,一步一步去交流。

不要一开始把所有核心业务包给其他人来做,比如说融资、寻求报道,这些都是非常核心的东西,最好是由公司的一把手来主导。为什么有的公司公关做得好?核心东西就是老大重视,如果 CEO 不直接出来,让刚毕业的公关经理传递你公司理念,他根本说不清楚。第一次新闻报道难道不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吗?难道不是 CEO 亲自出马的事情吗?

内容 · 找准自己的核心定位

这是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找我聊天我问他的四个问题,他问我能不能帮助他们做一些传播,我说是可以的,但是你要传播什么东西?怎样思考自己,想一想自己的核心定位是什么?你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他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好人,我说这个我非常认可,但是这个东西不足以传播,你再想一下,总要有一个东西,他想了想最后说想做硬件领域最专业的投资人,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东西给他定位。如果大家找我,我一定会问你们心中觉得自己是什么,你们想做什么?

还有就是要进行传播的分类处理,比如说用户在银行,我们就做金融类的内容,我们要找到他们到底在看什么,如果找不到就很痛苦了,我们目的其实分的非常清楚,To B 就是 To B,To C 就是 To C。

举个例子,阿里的点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是具体对 To B、To C 而言会有不同的思路。我们写文章也是一样,所有文章不管多长只说一个问题,公关也是,只讲一个问题。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强调一点,业务是最重要的,所有公关都是围绕业务做的,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应该做真实的东西,真诚的和别人沟通。如果这里稍微有点技巧的话就是「重复」,只有这一个东西能够称得上一个技巧,你要反复地说淘宝比 eBay 好,这个事情他们坚持做了很多年,从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话不是事实,最后变成了事实。

还有就是不要吹牛,数量没有什么用,到底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公关只能稍微的锦上添花,本身好不好才是关键。我们选择公司报道的标准,要么就是投资价值特别好,要么就是特别创新的,要么就是非常具有规模的,要么就是「大」,要么就是「强」,要么就是「新」,这些都是报道理由。

案例 · 部分案例讨论

一些公司到了比较大的体量、话题性比较强,积累了很多势能,可以一夜之间爆发出来。但是多数公司不是媒体非常感兴趣的公司,可是有一个伟大的愿景,我们就一点一点来,我们可以分析创始人种种特点,最后发现他的特点是资历特别老,我们就说写专栏,不断讲过去的很多战绩,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个人品牌。曝光是不是越多越好?至少在初期是曝光越多越好。

最后还想说一点,业务还是核心,业务做得好公关才能够做得好。比如说华为,今天无数的人没有通过媒体采访也都认识这家公司了,这也是一种公关方式,说明业务才是核心。

36 氪以科技、创投媒体起家,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科技创新企业综合服务集团。旗下创投助手是中国最大的项目平台,已收录和维护一、二级市场共 50 多万个项目。旗下氪空间至今已孵化了九期共 207 个项目,97% 的融资率,其中 58% 获得顶级机构投资。

元璟资本创立于2015年,团队成员由来自于一线互联网公司核心岗位的专家和国内一线VC的资深投资人组成,为创业公司提供实战经验和团队支持。元璟同学会是元璟资本和投后公司深度分享、深入互动的闭门活动。

新商用PC助力脉脉业务增长,探索变现模式

$
0
0

      职场社交这一垂直领域试水者众,却多年未有玩家独占鳌头。自2013年成立至今,脉脉实现了从0到1的积累,成为了职场社交的领跑者之一,用户量即将突破3000万大关。这是脉脉基于中国式社交的痛点打造“数字化人脉”网络,挖掘用户需求,强化用户体验的结果。

 

      脉脉的核心机制是打破行业地域等壁垒,高效地联通人脉,其中的关键是科学的算法与二度人脉。这也是程序员背景的脉脉创始人林凡致力于打造的“职场大数据”体系。根据脉脉对中国人脉网络的数据分析,对于工作两三年及以上的职场人士而言,99.9%的人可以通过四度人脉认识中国的任何一个人。

 

      减少无效的人际沟通,避免用户被无关人群的骚扰是提升沟通效率的关键,而如何避过滤骚扰,是一个技术算法问题,脉脉会计算用户与用户之间是否会产生有效的对接,是,就往前排,不是,就往后排。用户画像、好友推荐等与人相关的优化也需要高级算法工程师的持续完善。这对技术与IT运维的要求很高。

 

      脉脉表示:对于技术研发的PC,脉脉关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稳定。对技术员工而言,如果程序写到一半电脑宕机是得不偿失的,庞大的数据读写对硬盘要求也比较高。如果要开虚拟机,对处理器也有要求。

 

      脉脉产品层面对PC的使用介于技术和设计之间。英特尔酷睿i5及以上CPU、2G以上内存、1G以上独立显卡、500G以上硬盘空间,是底限的配置要求,电脑的配置越高,使用3Dmax渲图、做视频、建模更有效率,速度也更快。

 

      与很多成长期的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用户不断增长的数据沉淀,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模型完善,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更新迭代,变现方式和渠道的拓展,都是脉脉扩张的必经之路。

 

      去年8月,沉淀了黏性用户的脉脉着手探索变现,开始对C端用户收费。通过好友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用户画像持续挖掘和理解,脉脉的员体系线。随着脉脉持续对会员权益的不断优化,推出对用户更有帮助的新权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成为脉脉会员。此外,随着招聘季的来临,大量的招聘方涌入脉脉,会员购买也得到了大量增长。 

 

      脉脉希望帮助用户在海量群体之中,突破人脉度数的限制,精确地找到自己想找的人,然后通过“极速联系”或“加好友”这两个建立联系的手段,洽谈和促成合作,满足商业需求。会员的权益和体验也一直在丰富和完善中,比如极速联系后短信、邮件的提醒,对方看到信息的回执等。

 

      这些功能的不断调整增加,用户量的攀升以及用户活跃度持续增长,数据的沉淀和分析都给运维带来了新的压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脉脉此前上线直播招聘功能为例,直播中同时在线人数和访客人数,随着功能的成熟经常会突破历史新高,在直播过程中就开始出现卡顿、失帧、用户发言及打赏显示不正常等问题,无论对于用户还是直播嘉宾,都带来了不好的体验。业务拓展时一定会对运维带产生新的压力,PC作为终端的设备如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进程,就会给业务“拖后腿”。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是瞬间峰值需求和进程调用的响应效率,更要求企业不断完善产品的前端、后端和逻辑流程,配合业务发展。

 

      因此,脉脉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大面积淘汰了陈旧的终端,给技术研发团队配备了处于前沿配置的PC产品,也更新了运营使用的PC,共计一百多台。解决了旧的设备无法配合业务迅速增长的瓶颈,个人的效率提升能成就企业整体效率的大幅提升,真正得心应手的PC让员工可以身心愉悦的投入工作,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断得收集整理客户信息、挖掘服务客户,通过分析数据为企业商业战略提供更精准的落地解决方案,这是脉脉基于社会场景需求提供的服务。现代人类已经在朝着数字化生活的方向迈进,跨领域的突破也在脉脉的未来规划中。更多像脉脉一样的中小企业也都处于厚积薄发的阶段,当企业达到爆发增长期,完善IT体系对业务的助力是必不可少的,反之则会影响业务扩张进程。


3.5万亿餐饮市场接下来怎么玩?

$
0
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ID:CBNData),36氪经授权发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放眼全国,哪里的吃货最厉害?2017年6月27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口碑发布《2017国民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为CBNData《报告》)

《报告》基于口碑大数据,通过对城市餐饮地图、典型餐饮场景、餐饮消费趋势等国民餐饮消费进行了深度洞察,数据显示,国民餐饮消费呈快时尚化、特色化、健康化、极致化、潮流化五大趋势,厦门、广州、天津吃得“最洋气”;北京、上海、厦门最容易接受新颖菜系;青岛、郑州、北京是三大“杂食城市”;北京、厦门、杭州位列“吃得最健康”城市三甲;南京是“小吃之王”,天津荣登“撸串之都”。

吃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中国餐饮行业从2012年开始转型,2016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突破3.5万亿大关。从全国范围看,按照餐饮消费额,广东是全国餐饮市场规模最大省份。

前十大餐饮大省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安徽省。

而按照城市对比,餐饮消费力指数排名前15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厦门、广州、杭州、南京、天津、长沙、青岛、成都、武汉、郑州、重庆。

现如今,消费者迭代带来需求变化,使消费环境日益复杂化,一线城市市场发展难度增大,增速放缓;中小城市市场成熟度相对较低,但消费挖掘潜力较大。这些需求多样而多变的年轻消费群不仅是餐饮行业的挑战,亦是改革的原动力,能够顺应他们的升级需求进行转型的餐饮企业便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加速剂。变得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也催生了新的餐饮消费趋势。CBNData《报告》显示,国民餐饮消费呈快时尚化、特色化、健康化、极致化、潮流化五大趋势。

快时尚化-大众休闲餐饮成主流,“快时尚”风尤受欢迎

在生活节奏快速的当下,“快时尚”正成为一种趋势,餐饮行业也不例外的呈现快时尚化。《报告》显示,人气餐饮品牌TOP50中,大众休闲餐饮最受好评。在餐饮行业回归大众市场并且主要受年轻人推动的大背景之下,价格适中、体验舒适、菜品符合大众口味的快时尚化新型休闲餐饮日益受到广泛欢迎。开放较早的厦门、广州、天津、上海、武汉是饮食最“洋气”的城市,北京是对新颖菜系接受度最高的城市,而武汉、青岛则是餐饮口味相对“传统”的城市。整体上,南方城市对休闲饮品偏好度比较高,尤其是厦门对咖啡的喜爱非常明显,而上海、长沙对奶茶也是爱得“深沉”。

特色化-川菜是当之无愧的“全民地方菜”

中国作为一个餐饮文化大国,八大菜系在全国各地各领风骚,呈现显著的特色化。与此同时,随着新锐菜品和外来菜系的加入,也丰富了消费者的就餐选择,城市间的“偏爱”与“众爱”在文化与流行间共存。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作为城市迁入主力,18-25岁人群贡献了大量的餐饮消费,从菜系看,在外地也可以受到欢迎的为川菜和粤菜,而湘菜和江浙菜则主要依靠区域性偏好。同时,随着新一代消费者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对各地口味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以东北菜为代表的北方菜在南方已有了大范围渗透;而港式料理除了一线城市以外,也已经打入了大部分华东地区城市。相对而言,分量足、实惠、口味亲民的西北菜近年来增长迅猛;反观江浙菜则还是主要在华东地区比较流行。与此同时,CBNData《报告》显示,青岛、郑州、北京是菜系喜好较为多元化的城市;而成都、广州、重庆、长沙、厦门三座城市的城市人对菜系口味的喜好较为集中,正餐消费多选择市场上的主流菜系。

健康化-北京、厦门、杭州,“吃得最健康”城市三甲

近年来,餐饮健康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都源于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CBNData《报告》显示,北京、厦门、杭州是对健康化饮食偏好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其中北京、厦门是对素食接受度较高的两大城市;长沙、杭州、武汉则是对水果生鲜偏好度较高的三座城市。数据显示,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会随之提高,不仅80后对其偏好度较高,70后也是重要的客群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身份的改变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对比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白领的中餐饮食结构,可以发现相对健康清淡的江浙菜、粤菜是学生转化为年轻白领后首先增加的中餐消费品类。

极致化-围绕单品类的衍生菜品日益丰富

随着菜品的不断细分以及小品类的崛起,餐饮选择日益丰富,比如火锅类目就日渐细分出云南火锅、豆捞、韩式火锅、潮汕牛肉锅等品类,虽然目前市场体量尚小,但仍然为很多喜欢尝新的80后、90后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餐饮选择。以小龙虾为例,这样一个小入口的相关菜系日渐增多,例如小龙虾饭、熟食品牌、各种口味的小龙虾以及以小龙虾为材料的其他菜品,把一个单品类做到极致化成为新的趋势。

潮流化-选准目标人群消费偏好,刺激年轻人“消费升级”

当“网红”渗入了人们的生活之后,以“网红店”为代表的潮流化品牌也日益增多,潮流化也成为餐饮行业一个显著的趋势。要打造一个现象级的潮流品牌,除了品牌自身的创新外,品类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例如,奶茶本身就是年轻人高偏好的一个品类,尤其是90后年轻女生,而这个群体又是最容易受潮流影响以及形成自发传播的,因而品类就相对容易打造流行品牌。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观念也在引领着餐饮行业的潮流。CBNData《报告》数据显示,外卖平台上沙拉订单量的占比从2016年的1%跃升到了现在的5%。沙拉品类已经逐渐从“尝鲜品”变成人们日常的正餐选择之一。

食 · 间

消费升级不仅促进了餐饮品类的丰富性,也改变着人们的就餐习惯,不再局限于一日三餐,下午茶和夜宵文化在各个城市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渗透,仅仅以男女划分,就已见差异,《报告》显示,男性的夜间点餐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则偏爱吃下午茶。

上班族的日常与周末的就餐偏好也有明显差异。工作日的早、午餐看中重便捷性,故近6成用户会选择公司附近场所,其中,500米以内消费占比接近一半。而晚餐受就餐地距离的限制相对较小。

而到了周末,这种一日三餐划分较为明确的饮食规律性明显减弱,因为更多的上班族选择在周末开启懒觉模式,午后开始出门逛街吃饭,自然而然,增加了下午茶的消费需求,CBNData《报告》显示,周末下午消费用户显著增多。

而与不同的人就餐,人们也会呈现出偏好差异,以白领为例,朋友聚会、轰趴以及家庭聚会是他们的主要社交场景,大部分聚会选择晚餐时间,闺蜜小聚和二人世界也经常会选择共进下午茶。

与小周末比,大假期的餐饮消费,受季节性影响明显。整体来看,与节日所在的季节较为相关。比如厦门,节日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与温暖的海岛氛围息息相关,而青岛则很明显在国庆和中秋获得了更多的假日消费,主要是因为人们往往喜欢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去海滨城市旅游。

除此之外,CBNData《报告》揭示了餐饮经营的新玩法,其中,餐饮升级包括整合流量、内容管理、智能经营、经营效率做标准化、生态协同五大玩法。

名医挂号费500元,北斗星耳鼻喉专科医院认为民营医疗该走高端路线

$
0
0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大型公立医院却常常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这也给民营医疗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有相关机构预测,到2021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将达到4.6万个。和公立医疗机构相比,“小综合、大专科”的错位竞争策略被认为是一条适合民营医院的的发展思路。 

不久前,在武汉开业的北斗星耳鼻喉专科医院正是沿用了这一思路。武汉北斗星耳鼻喉专科医院,主要以儿童五官一站式医疗服务为特色,为中、高端人群提供以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为主的大五官科医疗服务。

据了解,武汉北斗星耳鼻喉专科医院为三级专科医院,占地面积在8000平方米,床位80余张,总投资在1亿人民币以上,由湖北省重点专学科带头人、原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智楠担任院长。 

北斗星耳鼻喉医院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管理博士姚洪武表示,之所以选择从耳鼻喉科切入,一是因为耳鼻喉科的诊疗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更强,而目前很多地市级医院对于耳鼻喉科的投入不足,通过引进国外高端医疗设备,可以快速与平价医疗在医疗水平上拉开差距。其次,耳鼻喉专科医院复制性强,在建立武汉专科医院的样板后,可以向全国复制推广,形成连锁医院。并且由于公司团队在耳鼻喉领域已有多年的积累,更容易获得专家资源。

在硬件方面,医疗设备投入占到了北斗星医院总投资的60%,主要引进了美国、德国、瑞士的设备,如带智能影像系统的德国Xion 超高清鼻内窥镜、被称为“打针神器”的血管成像导航仪、口腔数字观察仪等。同时北斗星还针对儿童特点在医院环境上进行了装修设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高端医疗的路线下,北斗星耳鼻喉专科医院主打名医牌,目前已建成7个名医工作室,涵盖耳鼻喉、眼科、口腔、头颈外科等领域,均由原三甲医院副高级以上专家全职出任学科带头人。在诊疗服务上,按照美式医疗标准,采取预约制,每位患者的问诊时间保证在20分钟以上,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北斗星医院还推出了会员制,医院为会员不仅提供院内的诊疗服务,还为儿童设立了五官科私人医生,为会员提供上门检查、预防保健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

此外,“互联网+五官智慧医疗”也是北斗星战略布局中的重要部分。据了解,北斗星将在线上建立云端医院,一方面进行远程会诊,另一方面还将搭建线上的培训体系,吸纳更多医疗人才。据了解,接下来,北斗星将成立耳鼻喉医生集团,让医生集团中的医生在线上进行咨询,线下到北斗星医院做手术,从而保证患者在线上线下获得一致的服务体验。

姚洪武表示,公司计划五年内在一二线城市建立3-4家耳鼻喉专科医院,同时还将在地级市设立北斗星耳鼻喉门诊,形成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让患者就近获得医疗服务。 

在收费标准上,北斗星医院的挂号费为500元,而检查费用以及药品费用所占比例将低于公立医院。 

“如果民营医疗走平价路线,主要将靠医保支付,这势必容易受到政策限制,同时也会与公立医疗机构产生竞争,压缩市场空间。而我们面向中高端人群,将引入商业保险,保障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体验。社会对于医疗需求是多层次的,高端医疗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做好高端医疗的关键,除了要汇集名医资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既了解医疗行业又懂得企业运营管理的团队,同时为患者带来超预期的服务体验。”姚洪武称。

去年,北斗星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由苇渡资本领投,协立投资跟投。今年将启动新一轮融资。

为什么选择题要有4个选项∣如何做出聪明的决策

$
0
0

1、为什么我们只选择自己熟悉的选项?

去年的此时,朋友孩子高考填志愿,问我“建筑设计和金融,那一个专业好?” 

我问,干嘛非得是建筑设计或金融呢?是孩子特别感兴趣吗?朋友说:也不一定,我就这么一说,有更好的专业当然更好。 

于是,我把自己比较熟悉的几个专业一一介绍给他,并列举了几个和他孩子分数比较匹配的大学。最后我还建议,应该先考虑城市,再考虑学校,最后再考虑专业,因为城市比较好确定,学校最重要,缩小范围后再选择专业。朋友听了不住点头,认真地记在小本子上。 

能够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帮助朋友,我很开心。一周后,我问他选得怎么样了,他还是愁眉苦脸,说了一句让我崩溃的话: 

“你觉得建筑设计和金融,那一个专业更好?” 

事后我想,不能怪他死脑筋,他的哥哥从事建筑设计,他爱人在金融行业。我不是想说这两个行业他有人脉关系,而是一种心理效应:“人们更偏好选择他们熟悉的东西,因为这种偏好会降低不确定性。——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Robert Zajonc)描述的“单因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这也是快消品营销的一条规律:人们记住了你,就等于他们选择了你。 

也许是我们做学生的时间太长了,我们把决策当成了做选择题。那也没什么,可我们忘了:想要找到正确答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四个选项中必须有正确的选项。 

事实上,人生的选择题,总有一个选项是:“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这几个星期里,他完全可以去了解更多的专业,但是很奇怪,他宁可在这两个选项中犹豫,也不愿意拓展新选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宁愿闭眼,也不关注别的选择?

比做选择题更糟糕的是做判断题。 

上周,一位朋友问我一支股票该不该卖,他已经被套近20%。 

我把这支股票和另两支股票放在一起,问他:“如果你手上没有这支股票,如果你一定要在这三支股票买一支,你还会买它吗?” 

朋友看了这三支股票后回答:“我可能还会买它”。 

“很好,那这些呢?”我接着把这支股票加入到我的自选股池,这里面有10支股票,继续问了同样的问题。 

结果他看中了另一支股票:“靠,这支股票是我最喜欢的突破后回档走势,我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它?” 

他换掉了手里的股票,两周时间就把上一支股票的损失追平。 

不过,我觉得他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刚才那个问题: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它?仅仅是因为这支股票是你最初的选项。

3、为什么我们总是过度关注自己的议题?

有一个段子:“晚饭后,老婆问你:洗碗跟拖地你选哪个?你说洗碗。洗完碗,老婆又问:洗衣服跟拖地你选哪个?你说拖地。拖完地,老婆又问:洗衣服和带小孩睡觉你选哪个?你说洗衣服。洗完衣服看到老婆和孩子睡着了,你忽然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别笑了,我在后台收到的问题,很多都是这样封闭式的选择/判断题。 

我该不该跳槽/转行?

我该不该和这个男生分手?

我该不该和老板谈加薪?

我该不该放弃这个外派的提升机会? 

再来看看知乎上关注度人数最高的10个问题:都是开放式问题。 

这个矛盾说明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关心则乱。

在知乎上关注的问题,都是日常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喜欢答案多多益善,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而那些专门跑来问我的,相信都是近阶段非常关注的问题,当我们过度关注一个问题时,视野就会受限制,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 

比较一下“我该不该跳槽?”和“我应该怎么做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跳槽是为了职业发展,但当我们过度陷入“跳槽”的决策后,反而忘了“职业发展”的大目标。 

在“我应该/不应该转行”这两个选项之外,试着加上“保证目前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做到在转行后遇到挫折仍不放弃”这两个选项,是不是更能帮助你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在“我应该/不应该分手” 这两个选项之外,试着加上“怎样才可以改善我们的关系”、“怎么让一段关系进入冷静期”、“如何找到彼此真正的障碍”、“如何走出上一份恋情的阴影”这几个选项,是不是对你更有帮助? 

千万记住,不管事情看上去多么简单,你都不可能只有两个选择。

4、为什么我们的选择总是情绪化?

魏国攻打赵国,一直打到赵都邯郸。赵国向盟友齐国紧急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讨论,意见分成两派:

选择一:救。

原因:赵齐结盟,道义上应该救;

问题:打仗成本太高,齐军可能陷入与魏军的长期对峙。 

选择二:不救。

原因:齐国没有直接受到威胁;

问题:邯郸被围,赵若亡,齐国也很危险。 

结果大家都很熟悉了,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齐将田忌、孙膑既没有按兵不动,也没有直接救援,而是创造了第三个选择:直接攻击空虚的魏国,等魏军回防,再半途伏击,以最低的伤亡、最快的速度,达到救赵的目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解决两难选择的故事。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供我们选择的选项总是比预期的要丰富得多,那我们为什么总是会陷入到“两难选择”中呢?除了前面说的“关心则乱”,另一个原因是“情绪化思考”。 

在面临威胁时,我们的祖先给我们遗传了两个本能,一是愤怒反应(危险较小的情况下,吓退对手),二是逃避反应(危险较大的情况下),请注意,其中并没有“思考”的选项。 

回顾齐国大臣的反应,“救”是愤怒反应,“不救”是逃避反应,都是本能反应。在这种恐慌情绪的控制下,我们不再去思考还有其他的选择。 

当我们的决策中,使用了“宁可……,也要……”、“不是……,就是……”一类的词时,我们很可能是陷入了情绪化决策中。

5、为什么我们反而在不重要的选择上谨慎?

上面的说法,可能有人会反对,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淘宝上买东西,打开一堆网店,最后反而不知道选哪家好。这个现象,我以前的文章《贫穷,对你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里也介绍过,叫“决策疲劳”,它和“选择狭隘”是两个相反的心理现象,这怎么解释呢? 

一项心理学研究分析了食品超市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验分别设立了6种果酱和24种果酱的两种堆头,结果很有趣,24种果酱堆头吸引的顾客数更多,但购买转化率只有6种果酱堆头的10分之一。 

前面说了,选择越多,结果越好。但选择也是有成本的,每增加一个选择,都会增加我们的决策成本。当增加的成本超过我们的收益时,我们反而会放弃决策。

“决策疲劳”和“选择狭隘”提醒我们:像买东西这类不重要的选择,二选一更明智;如果是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等人生重大选择,我们应该尽量想想,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可惜我们总是屈服于本能,做出不理智的决策。买东西时,我们经不起商家的诱惑,宁愿忍受一会儿“太多选择的痛苦”;但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我们受不了长时间复杂的收集信息、分析选项的过程,不断地提醒自己:别折腾了,就在这两种当中选吧。

6、做决定前问问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

以上就是我的一个新的系列文章“如何正确决策”的第一篇:如何让选择更从容。

小结一下本文的内容(应大家的要求,我为本文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1、两难选择其实是一种“选择狭隘”,是人为给自己设置选择限制。 

2、“选择狭隘”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纯曝光效应,只选择自己熟悉的选项;二是路径依赖,只选择最初想到的选项。 

3、“选择狭隘”的原因也是两种,一是关心则乱,过度关注自己的议题,陷入“非黑即白”的判断中;二是“情绪化思考”,不是直接反击,就是选择逃避。 

4、“选择狭隘”的解决方案也是两个:一是“两个都不选”,找出更多的选择;二是“两个都选”,从刻意制造的“情绪化对立”中跳出来,理性地分析选项,取长补短。 

5、选择太少会“选择狭隘”,选择太多会“决策疲劳”,所以在不重要的选择上,二选一更明智;在重大选择上,应该尽量考虑更多可能性。 

总结成一点:当大多数人为了避免痛苦,而放弃更多选项时,那些说出“让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别的选择”的人,将是最后的赢家。

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首发,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相关文章

选择之后的坚持,比选择更重要

近期热文

别让“逻辑严谨”扼杀了你的创造力

刻意练习:从“知道很多道理”到“过好这一生”的必杀技

碎片化学习是如何把林则徐带到“坑”里去的?

极限元联合创始人马骥:智能语音从技术到产品落地需要跨过几个坑?

$
0
0

编者按:本文作者 马骥,极限元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中科院-极限元“智能交互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原题目《智能语音从技术到产品落地的几个关键问题》

高度、自然、便利的人机对话模式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机交互方式。 

当前,以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生成为主要核心的语音交互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几乎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服务的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语音技术已经对生产力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现有的语音交互技术离理想中的类似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还是有不小距离。 

首先,现有的语音识别技术还无法准确的识别自然口语,特别是对于带有口音方言的语音识别和远场条件下的语音识别的低准确率极大降低了用户对问答系统的体验度。

另一方面,现有语音生成技术多局限于中性风格的语音,而人们在相互交流中,用语往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和情感化等鲜明的特点,也大量使用各种副语言表达方式,人们很自然的希望在人机交互过程中,语音的输出也能够具备这些特征。因此,智能语音要想真正落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提升语音识别系统对方言、口音的适应能力,拓宽其在垂直领域的应用

在方言、口音上,现有的识别系统除了在训练语料上增加相应口音的语音数据和相应方言的文本语料外,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传统的自适应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方言、口音带来的识别性能下降,但与普通话语音识别性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迁移学习的发展,采用迁移学习进行在线快速自适应,为解决方言、口音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

当前的人机交互系统,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鲁棒性还难以达到要求;为了实现释放双手的人机之间自由通信,探索远场语音前端处理方法变得至关重要;针对远场语音处理存在的痛点,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包括回声消除、抗混响、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的语音前端处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复杂环境下目标语音的可懂度,同时通过与后端智能语音算法匹配训练能够提高语音识别和声纹识别模型的鲁棒性,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智能车载、会议系统等多个领域。

在垂直领域应用过程中,专有名词、专业领域知识缺乏的情况下,现有的识别系统很难得到较高的识别准确率。领域定制成了语音识别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在医疗、安全、法院等领域,语音识别系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的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语音识别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提高语音合成的表现力,将应用领域拓宽到多语言、多发音人的语音合成

在语音合成的表现力上,面向自然口语的语音合成是提高合成系统表现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当前的语音合成系统针对朗读体内容能够合成出高质量的语音,但是针对更具表现力的自然口语,合成效果不尽人意;一方面由于系统对韵律信息的捕获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生成的声学参数存在误差;提高自然口语语音合成的表现力,可以有效的提升语音交互系统的体验感,极大的拓宽语音合成的应用场景。因此,如何充分的挖掘自然口语中的语义信息,如何针对自然口语语料提高韵律模型和声学模型的精度将是语音合成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语音合成的工程应用上,多说话人、多语言语音合成问题是语音合成应用的一大局限。当前语音合成大多面向单一说话人、特定语言的语音合成,这极大的限制了语音合成技术在工业界的应用;虽然一些自适应方法可以实现生成特定说话人的语音,但是语音音质有所下降,难以达到实用化的要求;同时,现有的多语言语音合成方法大多需要有相应语言的音库作为支撑,语料获取的难度制约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如何利用数据驱动方法和自适应技术实现任意说话人、不同风格的高质量语音合成,如何充分挖掘不同语言的发音空间,在语料受限条件下实现多语言语音合成,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极大拓宽语音合成的应用场景。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语音交互时代渐渐开启,语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交互方式不可或缺。智能语音行业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智能交互不断更迭的物联网时代,智能语音技术来得恰是时机;很多人把它看做是下一波风口。智能语音发展到今天还谈不上真正实用,需要解决从技术到产品落地的关键问题,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关于来源:

本文由中科院-极限元“智能交互联合实验室”的专家整理分享,接下来联合实验室的人工智能专家团队会分多期和大家继续分享关于智能语音技术的研究、应用等一系列优质内容。

作者,马骥:极限元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中科院-极限元“智能交互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曾先后就职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多项关于语音及音频领域的专利,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专家,擅长从用户角度分析需求,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的商业交流和项目管理经验。

承受不住压力的贾跃亭撂挑子了,但是易到还会是一门好的生意么?

$
0
0

距离原本约定的司机提现时间只剩下几个小时,就在包括司机在内的人们怀疑,易到这次是否能够安然度过危机的时候,重磅消息传来。今天傍晚,易到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变更控股股东,已有新的控股股东进入,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

这意味着乐视终于放弃了易到,也意味着,从去年中旬就一直在不断尝试的易到融资,终于尘埃落定。

而股东的变化,更是说明了贾跃亭的妥协。

这不是易到今年第一次面对股权变更。今年4月,来自乐视方面的消息对36氪称,心有不甘的易到创始人周航曾尝试对易到发起过两次回购。第一次是2017年春节,周航联合了顺为资本打算以低于乐视控股易到时的10亿美元估值,发起对易到的收购,但这次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后,在周航发布公开信指责乐视挪用13亿资金之前的一天,在董事会上,周航再次和乐视放发生了冲突。有利益相关人士对36氪称,周航再次提出了易到的收购案,此次周航还联合了包括携程在内的其他几家关系密切的投资基金,再次要求赎回易到股份,但乐视却以易到融资即将落地拒绝了此次收购。

有知情人士说,那次是因为周航找来的投资机构出价太低,贾跃亭无法接受,事情最终没有谈拢。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次到底是谁从乐视的手里接盘了易到,但是无论是易到还是乐视的员工都向36氪表示,按照现在易到的市场份额,以及开年来种种不利的舆论影响,“新接手的人出价不会太高”。

这个时间节点上放手易到,只能说明贾跃亭的压力太大了。

今年1月,孙宏斌入股乐视以来,对于非上市部分的处理原则是,“该合的合,该卖的卖”,而易到正属于“该卖”的资产。

易到在市场处于不利位置、补贴严重、缺钱的现实状况,在今年更是以司机无法顺利提现的形式大规模爆发。从今年春节过后开始,全国所有城市的司机开始出现提现困难的情况,到了三四月份,更是开始出现司机直接到易到总部堵门讨要说法的行为。

据36氪了解,此前每个月乐视都会提供一笔资金给易到,用来部分解决司机的提现问题,不过由于今年3月底到了银行利息支付节点上,多家银行讨债,以致乐视资金紧张,乃至没法划出些许资金给易到稍解燃眉之急。

而更让易到陷入今日窘境的则是从去年开始的大规模充返活动。乐视入股后,易到宣称发动了史上历时最长的“充返”活动,在2016年4月乐视手机发布会上,贾跃亭宣布,在易到充值1499元,将获得价值1099元的乐视1S手机一部,充值达到2200元,将获得乐视电视一台。

这场“100%充返”活动最终持续了227天。易到2016年7月披露的数据称,该活动共吸引超过653万人参与,总充值额超过60亿元。这场长时间、大力度的“100%充返”活动,当时被宣传为是把易到的订单量从低谷强力拉升的有力手段,乐视也俨然是易到的白衣骑士。

不过“白衣骑士”也留给了易到60亿的窟窿去填补。“显然乐视不可能一路帮到底”,一名易到离职员工说,乐视刚注资易到时,确实提供了不少帮助,除了用资金来鼓励易到搞充返,还支援了大量乐视手机和电视。“不过去年下半年网约车新政出来后,再去管乐视要钱要电视,就很难要到了”。

因为彼时乐视自己也面临了巨大的资金空缺。今年5月份,36氪曾独家报道了乐视截止到今年3月总欠款数字约为343亿,扣除保证金后仍高达近263亿。“大河不满小河干,乐视自己都自身难保了,怎么还有能力管易到呢?”上述易到离职员工称。

大股东资金短缺、不断闹上门的司机,以及越来越近的约定提现时间节点,无疑都是不小的压力,贾跃亭也确实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时候了。

不过,即使换了新的股东,易到就有机会重新杀入网约车市场么?至少目前来看,这是个不小的难题。抛开滴滴、神州和首汽等强大的竞争对手在网约车市场上虎视眈眈不说,如何重新获得司机的认可,补充平台上的运力才是易到目前最大的难题。

网约车新政之后,合规的运力越来越少,司机成了市场上所有玩家都在不断争夺的最宝贵资源。如果平台还能留住司机,不断有单量进来,那么在这个供不应求的网约车市场上,也许生意还能做的下去。不过如今的易到司机们,在经历了单量少、提现难等种种问题之后,是否还能继续信任这个平台?

怎么重新获得司机的信任,把他们拉回易到的App,这是接盘者目前必须直面的第一个难题。





特斯联副总裁谢超:新智造应更注重运维和定制

$
0
0

6月28日下午,由36氪主办的“2017商业新生态峰会-新智造时代”会场上,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特斯联副总裁谢超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可视、洞察、预见:新智造的数据化未来》的演讲。

在发言中,谢超强调了物联网数据应用的三个阶段以及新智造领域的三个环节,并详细介绍了特斯联业务主推产品ABAS BI“超级楼控”系统平台的几个特性。

物联网数据应用三阶段:可视、洞察、预见

谢超认为,物联网可以简单分成两部分:第一,本身的硬件在应用前端所发挥的功能;第二,这些设备带来这一系列的数据;而物联网数据应用的三个阶段又可以表达为:可视、洞察、预见。

第一阶段,可视,它其实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正在努力达到的一个水平。企业把海量数据以一个非常规则的、有序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提升运营的效果,这也是特斯联现在努力的方向之一,但是这仅仅只是特斯联数据应用的一个起步。第二阶段,洞察,所谓洞察其实就是去发现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之间的关联,这种数据的应用要达到洞察的程度,一定是基于我们拥有多维度海量的数据挖掘,这是我们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预见,它一定是基于更大纬度、更深层次、更实时的数据,以及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预见,我们预测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智造三环节: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定制生产

再回到新智造领域,谢超提出观点称,智造可以分成三个环节: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定制生产。

第一个环节是生产制造,包括所有数据分析等。在整个生产制造环节里面,特斯联认为在类似于厂房的一个大范围内,可通过数据的应用、挖掘和预测来对生产过程精细化,如此就能做到大规模地提升生产效率。

第二个环节是运维管理。当物联网时代来临时,智造不再是简单得字面意思,而是说当制造商生产出产品并交付给客户后,依然关心生命周期,包括运营维护,这对于一个生产制造设备这厂商来说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其实波音就在践行这一理念,不仅仅关注生产过程,也将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维护作为一个价值带给客户,这就超越了单一生产的概念。

第三个环节是定制生产。这个也是很多制造业梦寐以求的事,所有产品无论是面向C端消费者还是面向工业领域,未来都逃不开定制化的路线,无论是商用还是工业或是民用等等。因为所有产品的应用环境、应用范围、应用领域都是不一样的,而定制化是跟我们现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是完全相违背的概念,如何走到这一步是数据的应用和累计,才有可能做到定制生产。

回过来再看,这三个环节中的每一个都会诞生出来大量新的企业、新的技术以及新的运行模式。目前,中国有非常多第一环节的企业,包括一些资本、一些科技企业都专注于整个生产制造。而特斯联则更关注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即运维管理和定制生产,特斯联想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给新智造的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变化。

特斯联的ABAS BI“超级楼控”系统平台三特性

在随后的演讲中,谢超称特斯联ABAS BI“超级楼控”系统平台就体现了上述理念,并具备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实现完美的可视和深入洞察。基于对整个大厦的完全剖解,把整个建筑全部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将建筑几十个运行设备接入系统,包括暖通、安防等等这一些系统完全接入、完全数据化。进而完成随后四个环节的工作,分别是设备全掌控、数据全可视、能源可计算、以及所有数据可量化比较。

第二,不单纯将建筑看成设备的结合体。因为建筑不仅仅包括所有运行的设备,它还包括了很多的人和车,这才是设备为之工作的核心元素,特别是“人”这个元素。特斯联致力于更高效地将人、车、物三项智能互联,无论是做解决方案中的逻辑关系,还是数据挖掘,或是变量组合,以及策略优化,都会包括人、车、物三个元素。

第三,有别于传统的楼宇控制系统。特斯联所做的ABAS BI“超级楼控”系统平台更加开放,在模块化拓展的平台分两个环节:第一,大厦所有硬件可以插拔式,根据大厦的运转需要来进行相应的硬件组建;第二,应用系统功能也是可插拔式状态,也就是说,如果需要增加其他模块,可以随时增加过来。

此外,特斯联也有专项项目基金,针对智造跟业主合作;同时,特斯联除了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外,也提供自己的资金,最后跟合作方共同分享收益。

你正在为产品寻找用户,还是为用户创造产品?

$
0
0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作者@王珏(微信公众号:觉味互联) 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眼下的一个事实是:当你还在与团队为寻找用户而感到发愁时,你的用户很可能已经用上了竞争对手为他们度身定制的产品。

也许你会说,你的产品就是从用户的需求中来的,只是目前缺少一个更有效的推广方案。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你与你的团队真的在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产品么?你有没有想过,之所以有效的推广方案迟迟难以形成,正是因为你早已在曾经的某个阶段放弃了用户。换句话说,用户也只是你当初用来推广自己脑海中那款“绝世佳品”的招牌而已。在你真实的内心深处,产品远比用户重要。

如果你正在为产品寻找用户,那只能说明你仅仅具备大多数人一样的“正常思维”,而非能够帮你在现代商业致胜的“用户思维”。

“共享式增长”背后的深层逻辑

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目前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不是因为后来被资本与分析家归纳与吹上天的“共享”概念,而是因为他们与传统的自行车厂商相比离用户更近。我的一位发小是位自行车爱好者,几年前在家乡白手起家做起了自己的自行车车行,现在已经关门歇业。这期间他开过公众号,做过微信群,组织爱好者定期游山玩水,按照他的话讲,已经很有“用户参与感”了。但显然这并不能让他的车行在整个行业萎缩的大潮中幸存下来,因为他只把用户当做营销渠道,而非为他们去打造产品或服务。

在城市公共交通日益完善,各类出行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为20分钟以内的距离专门购置一辆高档自行车。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朋友就会发现,自行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严重两极分化——极具品牌与科技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与越来越卖不出价钱的低端产品。对于前者来讲,“自行车”已成为享受生活方式,提升生活档次的伙伴,而非单纯快速地帮你以更低成本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你更愿意停放在自家家中的这两自行车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生活的可能性,甚至与朋友间的谈资。而后者正在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此买单,因为不值。

当你能够真正地站在用户的身后时,你不但会发现短途交通的市场机遇,而且能偶洞察到机遇中的关键所在——人们不再愿意支付拥有工具的成本。于是在短途的场景下,“共享”的模式才真正具备了群众基础,也具备了自我传播的能力。

设想一下,如果你和我的朋友一样拥有一家自己的自行车车行,你该如何做呢?你会选择依然站在用户的对面来用微信群和粉丝活动来促销呢?还是会站在他们背后,去试图发现和理解让他们感到困扰的东西,然后为他们去改变和创造一款新的产品和服务呢?这里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机会,毕竟每一群细分的用户群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潜在的市场。

与用户结成创造同盟

还有一个出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案例——水滴互助。你可以将它理解为是一家众筹模式的保险公司,保费大家出,“一人患病,众人均摊”。它在上线一年时间内,已帮助了超过4万名大名患者,近2000万人参与捐款,获腾讯、美团点评、IDG、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大公司及投资机构5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对于保险行业来讲,他的创始人显然是一个门外汉,但这并不妨碍他从这个传统甚至依然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分得一杯羹。而一些从行业内出来,每天只想着如何将自己的方案推销给用户的朋友,却错失了这样的机遇。因为在他们传统的思维观念里面,产品是专业人士做出来的,用户懂什么?只管用就好。

如果你真的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能够真正站在用户身后,为用户去改变去创造的企业都会迅速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而且他们的创始人大都是“外行”。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外行”能够挑战内行,不正是因为他们与用户结成了同盟,而内行依然抱着同行不放么?

自检清单——你离用户有多远?

如果你确实希望能够把握住市场机遇,从萎缩的传统市场中跳脱出来,成为新市场的主人的话,那么不如对照这份提问清单,看看自己是否只是在为产品寻找用户,而非为你的用户创造产品。


  • 在所有会议沟通中,你的团队有多少时间是在内部验证彼此的观点的?有多少时间用来安排具体工作的?又有多少时间是在讨论用户本身的?

  • 你是否与用户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个渠道是否有专人运营维护?是否定期就此渠道产生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调整工作?

  • 现在打算推广的产品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出用户的某一个具体问题?用户是否能够持续地从你的产品中获得他想要的答案?你是否忽略了其它更关键的问题?这里是否存在被颠覆的机遇?

  • 团队是否经常抛开用户谈未来?团队中的行业专家是否比用户专家更有话语权?你们如何处理老板的意见?

  • 是否在团队中设立了“用户代表”这个角色?比如“产品经理”。或者你的产品经理是否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与团队进行“正确地抗争”?对于这种“抗争”你们是欢迎还是抵触?

  • 你即将开展的工作,是否能够找来清晰的用户并从他们那里获得有效的反馈?

  • 你认可“忘记产品,专注用户”这句话么?


总之,一句话——“你离用户有多远,就会被真正的市场甩多远”。

如果你在看完此文后有新的想法或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来觉味互联,抓住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机遇。

制造、地产和新能源,看看云适配如何为他们提供移动化解决方案

$
0
0

今日,云适配提出了对制造行业、地产行业和能源行业的解决方案。36氪曾经报道过云适配,云适配创立于 2012 年,主要业务是通过网页内容的抓取和适配,将PC端的网页自动转化为适合移动端的网页。通过这项名为跨屏云 Xcloud 的服务,企业用户不用修改任何网页的前端设计便能把让本不支持移动端浏览的网页获得适应移动端排版和布局。

云适配2015年获得了晨兴创投和 IDG 资本千万美元级的B轮投资,2016年完成了由达晨创投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总体来说,云适配总体定位就是帮助企业做移动化。企业移动化的需求在两方面,一个是对外的网站,另一个是对内的职能平台(像OA等)。针对这两个方面,云适配曾经推出了不同解决方案,一个是用一行 JS 代码将 PC 网站实现移动化,它会为需要适配的网站生成一行 JS 代码,这行代码被嵌入网站源代码后,即可发挥适配作用。

另一个是发布了 Enterplorer,Enterplorer 通过智能感知引擎 CARE,从而实现基于 B/S 架构的企业应用页面的快速安全移动化。再结合云适配 Xcloud、Amaze UI 等 HTML5 开发工具,就可以让企业摆脱开发过程中对原有系统API的依赖,把 CRM、OA、IM 等对内应用都搬上手机。,

现在云适配将其解决方案具体化,首先应用到了三个特点场景中。

  • 制造行业。对于制造业来说随着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市场饱和周期压在不断缩短,制造企业需要将采购、生产、销售、仓管、售后等一系列运营环节连起来,实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链接企业内部与外部供应链和客户。

    但是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问题在于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多且定制程度高、移动应用开发复   杂,开发周期长,制造业存在办公、生产、外部三个信息交换网络,如何在三网互通的基础 上保证数据的安全,并与现有业务系统如 ERP、CRM、HR 等进行兼容也是问题。

    对此云适配的解决方案是在复用原有IT系统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可视化界面设计移动开发, 此外将企业内部原有的PC信息化系统适配到移动端,包括企深水区业务系统如BPM等。

  • 地产行业。地产企业涉及系统多且复杂,投资估算、项目预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等核心业务彼此独立,业务财务数据要求做到实时共享,地产项目实施灵活性高,时间短迭代快,容错能力小,而且地产企业是典型的项目工程管理类企业,设计、建设、开发、销售等环节都涉及不同使用人员,对业务运转效率要求高,需要满足跨项目、跨单位、跨地域的管理需求。

    云适配的方案是将企业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统一,实现企业内部系统如 OA、CRM 等统一单点登录,一次登录操作所有系统。此外,企业也可以不部署硬件。

  • 能源行业。对于能源行业,一部分设备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入库管理、数据传递、风险管理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是能源企业面临的挑战。

    云适配的方案是运用了 VPN、cookie 加密、远程数据擦除等保证数据安全,采用离线应用发布和管理平台,方便管理数据报表。


快仓创始人杨威:智能机器人或帮助构建社会化大物流与电商新生态

$
0
0

6月28日,由36氪主办的“2017商业新生态峰会-新智造时代”会场上,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杨威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智能机器人——赋予仓库灵魂》的演讲。

在发言中,杨威讲述了他心目中的未来仓库,以及物流机器人扮演何种角色。他表示,基于机器人的集群系统将帮助实现社会化大物流和建立电商新生态。

全文发言约四千五百字,以下为节选内容。   

传统仓库之痛:效率低、管理难

首先,现在仓库的应用环境变得极其复杂,十年前一个产品的平均存储周期是180,现在的一些电商或新零售企业的产品在仓库中存储的周期大概是3个小时到4个小时。

10年前,一个仓库一年可能完成200张订单,每张订单50箱或100箱的货币;现在,新零售企业一天完成数以万计的订单。10年前,一张订单可能是1000-2000件货;现在,一张订单就是1-2件货。

仓库订单变得海量,意味着仓库消耗的人工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还要变的更大;此外,因人员流动大,仓库管理也变得非常困难。

仓库领域有相对成熟的两条路径,但还是无法完全解决传统仓库的痛点:

首先是软件——WMS。没有哪个新开的仓库是没有仓库系统的。但无论如何,仓库管理系统也只是一套软件、一套辅助工具。仓库从拣选到运输到包装到承担所有工作,全都需要人工来完成,甚至这仓库里波次怎么建立,WMS怎么用也要仓库管理部和信息部来协助完成。也就是说,所有事都由人操作,软件只起辅助作用,相应地,效率提升的天花板就非常低。

其次是大型自动化系统。这种仓库自动化率很高效率很高,但是投资很大,像京东的亚洲一号就是10亿级的投资,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对于国内很多新零售企业来说难以做到,京东亚洲一号那么几个仓,耗费580万,真正能做到自动化的连5%都不到。

仓库未来解决方案——“快仓”模式

对此,快仓致力于打造基于机器人集群系统的智能仓库,希望为客户和用户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快仓提供了一个以应用场景为驱动的全套解决方案。

此外,快仓的机器人全都是自主研发、混合导航性能强悍等等。机器人自主地运用控制系统,每台机器人都有自己的眼睛,看到红色是标注货架识别,即便处于黑暗的环境下,机器视觉依然可以看得到。快仓还利用高清的摄像头拍摄地面纹理,基于对这地面的纹理大数据的分析,就能确定机器人在仓库中的准确位置。

机器人有自己的控制系统和决策系统以及软件系统。机器人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作出相应的决策调整。机器人还有一些比较好的特性:作为一个自动化系统,可以节省50%的人工,投资收益也比较快。

 “快仓”的目标:支撑社会化大物流与新商业模式

现在的仓库,尤其是前置仓,以电商订单为例,所有电商订单都是仓库拣出来,快递四通八达的,仓库没有任何聚合。这也是所有仓库的痛点:业务流程复杂、管理起来比较难,客户比较散等等的。这意味着仓库未来要形成社会化物流大协同系统,这要求相互链接。

快仓基于机器人的集群系统进行操作,所以有一个先天优势:仓库要在整个管理系统的高度指挥下才能运行,而这个信息化的基本前提就意味着所有使用机器人的仓库都能非常便捷地被链接在一起。

这对于仓库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单个的仓库运营商地位非常弱势——要自己找客户、租仓库、采买仓库耗材、采买仓库人工等等,且利润率非常低。一旦所有原始仓被链起来了,这一些原始仓可以统一采买快递的服务,并按照作业系统帮助仓库完成整个快递订单的输出,这样仓库和快递的衔接就会变得更有序。

此外,机器人系统还希望支撑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现在移动购物已经很普及了,以阿里和京东为例,实际上它们知道大家是否想买以及想买什么。它们其实还可以做一件事:把大家想购买的商品发送到离用户最近的仓库里,一旦用户接受这些商品,阿里就可以定点向用户手机APP中的商品,实现下单2个小时即可到货的目标。

这也意味着大数据分析和整个社会化物流的协同能影响广大用户的购买习惯和消费习惯。为完成这项功能,快仓要求整个运输系统、仓库处理系统能高效有序地协同起来,并能够满足上述需求。

最后,杨威希望快仓在机器人领域,增强现仓仓库网点的服务、信息化和控制能力;也希望支撑社会化大物流的新业态,譬如阿里菜鸟前置仓的业务,以及商品到生产到消费者提供四面墙内的智能搬运的服务。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系统或许能像货架、打印机、扫码枪一样,成为仓库的基础设施。  

百度百家号大面积封号,是不是要认真做内容了?

$
0
0

昨天,百度百家号突然怒封了不少号。

百度没有公布具体封号的数量,但Bianews报道表示,百家号这次的封号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有一些专业做号机构的千余个账号被封,从一些平台上的内容看来,似乎也有一些做原创的号受到波及。

百度表示,此次封号,是根据《百家号平台服务协议》第5.6.1条,对“涉嫌伪造、买卖身份资料或机构资质、专业资格证明,恶意侵占账号名称资源,恶意攀附知名账号名称,恶意批量注册,养号卖号的”的恶意注册行为,查实存在上述行为的,做了封号处理。目的是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一个纯净公正的创作环境。

原创作者苦做号者久矣?

百家号这次的大规模封号,在媒体圈子里似乎获得了不少认同。在他们看来,这是百家号重拳打压抄袭、洗稿等低质量内容的动作。自媒体人雷建平用大快人心来形容百度这次行动,甚至指出很多喊冤的人其实就是做号者。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一下做号这门“生意”。《新京报》曾经报道,在各自媒体平台,经常有这样一批稿件,它们顶着“百万阅读量”的光环,却被人指责内容抄袭、标题党以及低质量。

这些文章看似原创,其实是通过各种抄袭、堆砌、夸大事实、改耸人听闻的标题来获取高点击量的“伪原创”。制造这些爆款文章爆款公号的人,被称为“做号”者。《新京报》指出,这些做号者能在几十分钟里面就制造爆款,分发到各大平台,爆款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高收益。

这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原作者花了大把时间呕心沥血采访或者思考,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让抄袭的人轻而易举就copy走了,赚到的钱也跟原作者没什么关系。 

一心反超的百度百家号

做号、抄袭的行为在微信公号、今日头条等各大内容创作平台都有,但根据不少自媒体人的反馈,类似现象在百度百家号尤为严重,甚至作者在把自己创作的文章发到百家号上时,却发现做号者抢先一步发了,身为作者的自己反倒“涉嫌抄袭”。

甚至,若你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相关内容,你可能会发现抄袭的百家号被优先显示,而非原来的原创内容。这一方面跟百家号的权重大有关,一方面也跟微信和今日头条有自身封闭体系,百度未必能抓取到有关。

为什么百度百家号这种现象尤为严重?Bianews认为,这跟百家号对分成作者没有设置门槛有关。在微信、头条、UC、网易、搜狐等媒体纷纷推出自媒体平台、吸引和扶持作者之后,百度才终于在去年9月全面开放百家号注册。百度为了吸引创作者进驻,没有设置“新手期”等要求,作者一进来,只要文章流量高就能获得高收益,其实也降低了做号者的门槛。

2017年4月,百度百家号业务部总经理徐继业曾经说,百家号40万入驻作者中,单个作者最高月收入能超过34万。其中获利最大究竟是原创者还是做号者?

一旦做号行为盛行,无异于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优质的创作者出走平台,剩下大量抄袭的低质量作者,降低了平台整体的内容质量。因此,各个内容创作平台,都花了不少努力来保护原创、打击做号者。

据36氪了解,无论是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还是百度百家号,都针对抄袭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三家都表示,根据抄袭等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有扣分、降级,甚至禁封等处罚。

百家号还能做好内容吗?

百度做了不少工作提升生态体系内的内容质量,但不能否认,从用户的角度看,百度的信息流似乎还停留在今日头条的1.0版本,下面的推荐内容让你怀疑人生——“难道宝宝平时喜欢看的都是这样的内容”?

毕竟这是机器推荐的结果,这就是人性内心深处的反映。百度向来看重技术推荐,但这种路径在内容领域似乎有缺陷,就连一直推崇机器推荐的今日头条,在后期也引入了人工编辑,改进机器带来的弊端。

百度自身也曾经用过人工编辑,似乎还取得了不错的口碑。这就是曾经的百度百家,百度百家不同于百家号,前者只针对科技自媒体,是百度在2014年推出的平台,当时采用的是邀请制+人工推荐的机制。在其辉煌时期,有没有被百度百家邀请,还成为了一个科技自媒体人够不够“牛逼”的标准。

可惜口碑并不意味着收入,小众的科技评论带来的流量怎么可能比得上“直击人心”的八卦?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于PC时代,大量内容沉淀在各个平台中不能被搜索引擎搜到,百度急需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容平台,沉淀循环于自身生态的内容。

因而百度推出了面向各个领域自媒体人百家号,用机器推荐+审核制的方法,后来干脆直接将两者合并,取消百度百家这个品牌。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就是百度搜索框下面让你怀疑人生的内容。

36氪从接近百家号的人了解到,百家号从前没有内容团队去控制质量标准,只有产品和技术,所以一切由点击率和转化率出发。这导致了百家号中的优质内容得不到很好的展示,如今相关负责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逐步引入人工编辑。

机器精准分发有利于长尾流量被挖掘,加上手百流量也不低,对于垂直达人来说有一定吸引力,如果认真运营,还有机会。严格来说,百度入局内容分发并不晚,却一直没有将内容产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而且疏于运营。

这次的大规模封号,也能显现出百家号保护优质内容的决心,在内容分发成为百度重点战略的今天,百度这家技术气息浓厚的公司,能否做好内容产品?

Viewing all 11500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