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行业火爆,众多行业竞相投资。
随着阿里、京东和苏宁等电商都纷纷在电竞行业加码,随后的LPL等电竞联赛很可能会变成“电商大战”。想要了解具体情况?就快点开视频看看吧~
更多内容请点击观看上方视频
电竞行业火爆,众多行业竞相投资。
随着阿里、京东和苏宁等电商都纷纷在电竞行业加码,随后的LPL等电竞联赛很可能会变成“电商大战”。想要了解具体情况?就快点开视频看看吧~
更多内容请点击观看上方视频
人们传达信息的载体,从文字至图片,再到视频,逐级提高。所能承载的知识丰富性自然也水涨船高。如今各种约会软件,正在不遗余力的往自己的产品加入视频功能,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多维度、全方位的向别人展示自己。
其实当约会软件的交友范围被理解成职场社交、陌生人社交时,也算另一种形式的 Facebook 等社交网络。紧跟这些社交巨头的步伐,约会也软件纷纷加入短视频功能,让用户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生活。
Hinge 目前允许用户在个人介绍页加上短视频以更好的展示自己,可以从手机里已经预存的视频中选取,视频时长不能超过30s。不同于 Instagram、Snapcha 等“消失功能”,上传的视频会永久保存在用户界面里。有趣的是,如果用户上传的视频之前在 Facebook 或者 Snapchat 分享过,那时长可以超过30s。
Hinge 的创始人/CEO Justin McLeod 表示,Hinge 提供约会服务的根本目的不是帮助用户偶遇,或者约炮,而是为用户找到跟自己知趣相投的知音,所以才给用户多维度展示自己的机会,用视频秀出生活终难忘的瞬间,有趣的事。“静止的用户资料界面已经很棒了,但若有人想寻找潜在志同道合之人,只有传递信息更加丰富的视频才能做到”,McLeod 如是说。
与此同时,Zoosk 的新产品 Lively 同样希望利用视频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去年夏天,该公司的研发团队 Zoosk Labs 推出的一款产品,Lively 从一开始就加入了视频功能。在 Lively 中,用户上传照片和视频,然后转换成故事拼贴。这个想法与 Hinge 的观点不谋而合,使用视频可以显示某人的个性,展示更多面的自己。
Zoosk 则更进一步,于周三上午推出视频聊天功能,初衷同样是希望用户之间建立超越约会的关系。不过,与用户个人资料页的短视频形式不同,当用户初次与陌生人攀谈时,系统画面会有40s的模糊,在此期间,双方无法看清对方的真实面目。40s过后,用户可以自行选择继续为照片添加模糊特效,或者以真实面目见人。
据 Zoosk 的产品副总裁 Behrouzi 称,“Zoosk 希望用户进行陌生人社交时,是轻松自在的,不会因为当下妆容或其他什么因素,感到紧张”。
随着类似的功能推出,已经将约会软件的定义从简单的“约会”,推动至广义上的交友领域,像 Tinder 或者 Bumble 这样的顶级约会软件,也在随后推出了陌生人社交功能。Bumble 即将推出的新品BumbleBizz,显露其想进入职场社交的野心。在 BumbleBizz 中,用户可以为约会、陌生人社交、职场社交配置不同的头像界面,方便不同领域的社交需求。类似于 Sanpchat 或者 Instagram,用户所上传的视频在一天之内就会被清除。
与 Hinge 和 Zooker 的逻辑一样,Bumble 推出视频社交的初衷也是希望用户能用一种更动态的、照片之外的形式展现自己,其 CEO Whitney Wolfe 称,“我们不想重新发明轮子,只是把在其他平台上运转良好的方式,拿过来用,给用户一个认识更多人的机会。”
6月29日凌晨,微信团队发文称,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原创,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微信流量主原创文章在公众号底部广告的分成比例将大幅提升,原创作者将可获得更高收益。这对于内容创作者是一大利好,微信官方也自称“深夜发糖”。
在这条消息之后,微信官方又发送了一条重磅消息。从6月29日起,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设置推送时间,选择5分钟后的两个自然日内的任意时刻,设置定时群发。这对于很多内容运营者来说,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而在微博后台,则早已实现了内容定时发送的功能。
具体怎么操作,相关用户可以参看微信官方指南。虽然定时推送会为内容运营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问题也相伴而来,比如设定发送的文章,已经被别的公众号抢先申请了原创;以及如何取消定时群发等。在微信官方文章里,都有详细的解答。
微信29日早间连放两招,是在进一步拉拢内容创业者。这也是今年腾讯内容战略的延续。6月16日晚间,腾讯OMG公布大调整,打破频道制,在内部成立原创内容部门和内容运营部门。6月19日,腾讯NOW直播推出“双十亿”生态扶持计划,包含十亿元专项资金和价值十亿的腾讯资源,助力优质原创内容的创作。2月28日,腾讯芒种计划2.0正式启动,为自媒体内容创业者提供12亿元的扶持资金,尤其支持鼓励优质内容、原创内容、短视频与直播类内容。
另外,腾讯提高分成,也可视为稳定军心的重要举措。近期的监管风暴,苹果关闭微信的打赏功能,对打赏收取30%的抽成等,对内容创业者都形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以至于针对微信内容公号的谣言也越来越多。
在业内从业者看来,未来微信就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它可以从内容创业者那里分成,这让微信在商业化上有巨大前景。如果想做内容分发平台,最少不了的就是优质的内容。因此微信需要各种利好吸引内容创业者,不让作者们流失。
而且在内容分发领域,腾讯还面临着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激烈竞争。过去半年以来,今日头条宣布拿出10亿元来扶持短视频创作者、百度百家号推出百亿分润计划、UC 订阅号公布W+量子计划。甚至淘宝都要变成了今日头条、微博和知乎。
如此多的巨头都扑向“内容分发”,优质内容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这次内容创业者能成为产业链上的赢家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DG资本”(ID:idg_capital),36氪经授权发布。
2017年6月28日,由IDG资本主办的“新消费时代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聚焦“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新媒体”四大主题,邀请到27位行业重磅嘉宾,共同探讨消费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以下是本次峰会干货速递的第一期,来自 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的现场分享。
“消费升级”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我们会分四个层面去看。首先是政治的驱动,在“十二五”规划将扩大内需作为重要战略的拉动下,2016年消费占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64.6%,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层面是经济的驱动。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的城镇化比例在逐年提升,到去年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第三层面是人群结构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扩大,中高收入人群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整个上层中产和富裕阶层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二是新生代包括80、90、0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消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平均消费增长速度,他们占到经济总量的比例会逐年增加。中国的年轻人群有什么消费特征?他们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品牌意识更强,认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们更容易成为品牌的拥护者,且更有国际化视野。
第三,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由于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渐升高,很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回流,生产制造企业往三四线城市走,所以这部分人的回流拉动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从海外购物数据也可以看出,前20名的城市中没有一个一线城市,几乎全部是三四线城市,所以未来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也会成为经济的很大拉动力。
最后第四层面是科技的驱动。移动端的普及,使得流量碎片化;加上需求的小众化和个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产品需求逻辑发生改变,这些都对消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说,消费升级发生在这个时间节点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消费升级不仅不是伪命题,并且,中国消费市场将要发生的这场变革还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自从去年底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全行业都在热议,但是基本没人搞得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零售,未来又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谈谈自己对新零售的理解: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去年开始逐渐消失,电商增速开始放缓;实体经济在过去几年的飘摇过后,在去年全面复苏。我们认为,往前看,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
那么线上有什么,没有什么?线下有什么,没有什么?线上有的是数字化,对客户的数据分析和浏览路径跟踪,有消费者画像,但没有的是线下的服务体验和售后,以及社交场景。如果线上线下能够打通,帮助线下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提高商户效率,我们就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认为,下一波新零售将由巨头驱动,从阿里收购银泰百货,入股百联、三江,推出盒马鲜生,到京东布局便利店便可知一二。
第二是我们对新品牌的判断。我们认为,“价格驱动购买”的时代已接近末尾,未来,大家越来越看重品牌和品质,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而市场上现有的品牌并不能很好满足新生代的需求。
我们预测:新生代创业者会在未来10-20年时间里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替换掉原来的旧品牌;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过百亿美金市值的新品牌。
第三是服务的变革。如果品牌是升级替换,服务则是从无到有。IDG资本在服务领域投资了健身连锁“乐刻”,有医疗美容连锁的“美黛拉”,包括我们投的白领公寓“城家”,联合办公“氪空间”、“科技寺”等等。这些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没有或很少的,发展到现在,服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去年占到整个消费增长的比例是51%。消费者从“购买产品”转向“享受服务”。所以我们的第三个判断是:中国未来也会出现一批过百亿美金市值的消费升级驱动的新型服务公司。
第四点判断是关于重构。刚才也说到,移动的普及导致流量碎片化,同时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小众化、个性化,对消费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消费类公司需要重构原有的设计流程、供应链、营销方式、销售渠道和CRM等等。注意,整个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决策已经变了。
第五是新媒体的变革。我们认为,新媒体将成为未来营销推广的主要渠道,我们将迎来一个泛娱乐的时代。
第六,新生代成为主力的创业人群,这群人更理解新生代对品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他们会成为消费变革决定性的推动力量,从而打造出一批伟大的世界级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和新媒体的伟大公司,这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领域。
IDG资本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投资机构之一,在大消费领域深耕十余年,积累下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如今我们已布局近百家优秀消费企业,其中成功上市十余家,投出独角兽企业超过二十家。
下一波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机会,但IDG资本的钱跟别人又有什么不同?
我想有三点。第一是国内与国外的结合。
我们从2008年系统覆盖消费行业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向全世界最先进、最一流的公司和人去学习。所以我们从那时起开始系统地对欧洲、美国进行覆盖。在过去的几年中,IDG资本在欧美市场建立了涵盖企业家、行业专家、当地PE基金、财务顾问、以及家族企业在内的强大网络。这使得我们在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里,成为了第一批走出去、投资海外的投资机构;同时,IDG资本也是第一家两次进行海外投资并成功退出的投资机构,这两家企业就是Moncler和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
IDG资本驻欧洲合伙人 Alexandre Quirici 做视频分享
通过这样的覆盖,我们得到了两方面的收获。一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提高,对很多事物有更长期的认识与观察,更能理解很多商业模式演变的进程,这样对未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比如我们在2011年投资的Moncler,当时这个品牌在中国只开了一家门店,主要的销售渠道是批发,线上销量也很小。但我们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的KPI表现在行业内非常有吸引力。基于对管理团队的看好和我们的行业经验,在其他投资公司都因当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退缩的时候,我们投资了Moncler。最终,这家公司在2013年以超过30亿欧元的估值成功在米兰上市,现在市值已超过50亿欧元。
第二点,我们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时尚电商独角兽 Farfetch 刚刚引入京东作为战略投资人,就是IDG资本帮忙介绍和促成的。我们是它 F 轮的领投方之一,在中国和欧洲有关系网络,与京东合作后,Farfetch由此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奢侈品电商平台。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已经介绍投资的很多品牌通过Farfetch销往世界各地,相信未来中国的品牌公司一定是全球性的。
第二点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其实我们看消费最开始是看传统线下的,中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线下消费的高歌猛进,到线下风雨飘摇、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增长,如今,又到了移动红利逐渐消失,线下零售开始全面复苏的阶段。所以我们能够以更冷静的心态,更客观地去看待商业的本质。
第三就是投资阶段的全覆盖。IDG资本如今不仅做早期VC投资,也有成长期、并购期的投资,还有产业方向的布局。我们可以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给予创业者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也想分享一下这些年做消费投资的一点心得。其实我们作为投资人,也应该跟创业者一样,热爱自己的行业,成为狂热的产品经理。
像我们投资消费,不管是出差还是旅游,只要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一定会去观察、研究当地最新的零售业态,会去看当地原有的品牌发展如何,有哪些新的品牌,表现怎样。先去看,自己做判断,然后找当地的专家去探讨,复盘,看判断对不对。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复盘、积累,我们才能够对每个公司未来的方向发展有更清楚的认知,才能够在财务数据显现之前,比别人早一步看到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IDG资本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优秀的创业者,帮助实现他们远大的梦想,推动中国消费市场这一波的颠覆式升级与变革。
文 于丽丽
编辑 洪鹄
从大的科技周期来说,当下的风险投资市场正好卡在中间:上波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已经式微,而下一波大的浪潮——人们热切期待的人工智能,离真正起效和大规模应用到商业,也还有一段不短路程。
在这样的时间段落里,专注于投资互联网早期的VC们也纷纷升级自己的打法。有的继续挖掘移动互联网纵深处残余的机会,有的则偏重商业上的模式创新。黄明明和他2014年成立的明势资本则走了一条少数人走的路:早在2014年,就在工业4.0下重注,在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陆续投出李群自动化、德速机械、橙子自动化等项目,并很早就进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布局,投出车和家、易航智能、知觉科技、神策数据、企名片等公司。
在投出的很长时间里,黄明明都“捏着一把冷汗”,因为“太非主流了”。那两年,大家都扎堆投O2O,P2P金融,共享经济,一些早期机构一年投出七八十,甚至上百的项目。而明势的这个数字是20,甚至因此被FA列入“只看不投”的黑名单。
等到2016年,当很多过去的风口项目开始“卖不动”,中晚期基金开始抢滩新工业和人工智能时,早已潜入的明势,却比预计更早地迎来它的收割期:在曾经的“大冷门”工业4.0领域,生产高端机床核心零部件的德速机械“2017年利润将冲刺4000万,正在筹备IPO”,提供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橙子自动化”“今年的销售可能很快破亿,利润也会达到2千万,已经是库卡和雅马哈两家国际机器人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
除了强调“技术驱动”外,明势资本还会强调“根据地”打法,即在一个重点领域建立一个根据地,找到一个龙头企业,以点带线,形成规模。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和家就是这样一个龙头,借由它,串起了出行领域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密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
华兴资本创始人与CEO包凡在多个场合都讲过“新经济才是未来唯一值得赌的投资方向”,而新经济的两个核心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在包凡看来,“明势资本能从2014年就重仓在新工业、人工智能和技术驱动的科技领域早期项目布局,而且投的快、准、狠”,背后是“功课做得深”,“极度专注是最可怕的力量。”“何况明明(黄明明)自己又是连续创业者,对科技创业者,既能在文化和理念上彼此深度认同,又能在敏锐度和经验之间找到平衡”。
截至2017,明势不到3岁。在今年春天举办的明势发现者峰会暨基金合伙人年会上,黄明明公布了他们的成绩单:一期美元基金中,有80%的项目已顺利进入下一轮或者再下一轮。截止2017年一季度,账面收益为3.3倍,已经开始有退出项目。2016年开始进行的二期美元基金中,所投50%的项目已完成一轮,甚至两轮后续融资,账面收益已达2.2倍。正在募集的人民币基金中,已有1/3的项目完成后续轮次融资。
黄明明表示“今年明势资本所投近70个项目中,会有8个项目收入过亿元、净利润会超过2000万元。这其中,有两家净利润会过亿元,一家净利润会达4000万元左右。有三家公司开始筹备IPO。预计未来1-2年,将开始有项目批量退出。”
在当下的岔路口,明势资本这样一种敢于下注硬科技,“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投资哲学是基于哪些判断构建出来的?在他们所看好的工业升级和无人驾驶等领域里,他们如何顺应产业链布局,又具体有哪些打法?
在坊间流传的段子里:成立三年的明势资本,大致有两年(2014,2015年)是被某FA列入黑名单的。原因是,这家新机构尽管腿儿勤,跑动多,看项目积极,但只看不投。
那两年,大部分人都在哄抢O2O,P2P金融和共享经济等风口。很多机构一年投出七八十,甚至上百的项目,而明势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却出奇地平静。那两年,他们投出的项目数是20。
有新入职的同事按捺不住,跑来问黄明明:“老大,我们O2O不投,游戏不投,社交不投,跨境电商不投,垂直电商不投,甚至大家抢的共享经济项目,我们有机会早点进入,但看完还是决定不投。那么,为什么?”
其实,这些项目他们也一直在看,但总觉得算不过帐来:从提升用户价值看,美甲美发都等上门服务肯定比不上到店服务。他们提供的是上门服务,价值提升有限。从效率角度看,到店服务一天可以服务二三十人,但上门一天只能四五人,效率下降五倍,价值提升一点点。中间的部分是需要人买单的,那就成VC的事了。
“我们算不过来的帐,哪怕无数牛人,大佬都进去,我们也要保持距离,要有这个定力。”
尽管从中学时代,投资人黄明明就是“别人玩命复习时,自己却卖起贺年卡”的异类小孩,但要在喧嚣中坐得住,其实非常煎熬。“那两年,其实一直捏着把冷汗”,黄明明说。
成为投资人之前,黄明明是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在TMT领域,从业20余年,他曾参与创立了265.com、Zcom、kanbox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其中265被谷歌收购,Kanbox以30倍回报被阿里巴巴收购。
外人眼里,他成绩斐然。但他自己“并不特别满意”,“最多算有一两个‘屁胡’”。
黄明明在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身份的切换,恰逢互联网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分割。上半场,他可以与高中没毕业的草根创业者联手,不需要凭借很强的技术含量,单靠对互联网用户的敏锐直觉和快速执行力,就可以做成10亿美金,50亿美金的公司。
他清晰记得,当年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汽车之家。当澳洲电信表示愿出7千万估值投资汽车之家一半股份时,刚开完董事会的几个人特别不冷静。一起出去,抽了根烟,并互相确认:我们没有听错吧?
当时,他们觉得能做成一两千万就很可观了,没想到竟有人赌七千万。
而事实更惊人:不到6年时间,汽车之家就做到了50亿美元的估值。
这段经历让他确认过去的自己低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低估了创始人的成长潜力。这也是他2014年成立明势资本的初衷:不再错过。
但下半场的互联网生态已迥然不同。“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流量红利基本耗尽,技术红利瓜分殆尽”,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他们翻查资料,去研究几次近代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史,得出的结论是:毫无例外,唯一能够穿越的,一定是技术革命带来的效率提升。”
这个结论并不陌生,每个理科生大概也都想象过科技的春天。但现实是,一直以来,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是模式创新型。他记得有一次他和IDG过以宏交流,结论就是“在中国投核心技术类创业项目就是一部血泪史。”
该何去何从?其实,早在2013、2014年,投“智能硬件”遇到瓶颈时,黄明明就感受到了某种“变化”。刚开始投智能硬件,他和大部分人一样,落脚在消费端,去看产品升级,或者消费场景变化,但除了智能手机,并没有找到令人兴奋的产品。
那几年,消费升级领域最风光的公司莫过于苹果手机。在梳理苹果供应链时,他们发现一个矛盾:苹果的特性决定了它对产品的要求很高,对供应商的选择也会重点评估质量,技术能力和规模,成本倒是次之,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蓝思科技这种先行者被选中——这和大众刻板印象中“国内的工厂都是靠低成本来支撑发展”的理念是有出入的。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国内一些特定领域的公司,得益于一批有远见的创始人,无论是通过与国外合作,技术购买,还是投钱研发或者送工程师出去培训,已经在技术层面与国外先进公司不分上下,并在产业中拥有话语权——这意味着,一批过去靠低成本优势来获得市场的中国公司,已经自发地在往技术与产品优势上转换。
“既然在一些特定领域出现,那它就不会是孤例。在其他行业或多或少也会有类似机会。”
更让人惊喜地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像蓝思科技这种给苹果手机提供屏幕玻璃的供应商,大都历经过一个爆发式增长过程。蓝思科技本身,在2015年上市时,已有两百多亿的市值,“体量可观”。
这些调研让他们确定:原来在消费端上游的产业端,已经开始升级,而且受产业链下游驱动或者自身产品开始成熟,一些行业往往会经历一个“大的爆发式增长”。作为VC,他们的使命是在爆发前夜,找到它们。
“黑名单”故事的结尾是,当2016年到来,当O2O,P2P项目渐渐卖不动,一直合作的FA成立科技组后,很快明势就和它们合作成了7个单。一举成为这家FA成单最快、最多的一个合作基金。
在确定看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后,他们首先开始看工业机器人。一来这是工业4.0,或者说工业智能化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二是他们看到,从2013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现状是,当下中国90%的工业机器人是需要进口的。
“最大市场意味着有需求,有大量应用案例库,慢慢就会吸引人才往这边聚集”。他们相信,如同手机、计算机、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崛起,同样的故事也会发生在自动化领域——从中低端起,一定会有中国本土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自己的产品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然后在搜罗国产工业机器人公司时,他们很快就扫到精于轻量级工业机器人研发的李群自动化。
2014年下半年,李群自动化创始人俞春华见到黄明明时,发现他是“前来VC中功课做得最好的。”“很多VC,当你和他们聊到一些专业词汇的时候,他会一脸茫然。但黄总不是,他对整个行业有很好的理解,甚至熟悉最新的一些进展,双方不需要多解释,就可以切入对话”。
在明势看来,选择李群自动化是因为他们团队的技术实力,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可圈可点——由拥有世界一流运动控制技术的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团队创立,他们的产品“尽管还很早期,没有大批量产,已在小范围内得到客户认可”。而最打动黄明明的,是从一开始见面,李群团队就强调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不会靠低价去获客,而是以高品质,高性能取胜。”
此前明势资本也接触了多家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无一例外地试图走低价路线。李群自动化则非常罕见地,不断强调自己创立的初衷:“做一个世界级的机器人产品”。它的产品线里有些卖的甚至比国外还贵,但他们对自己产品充满信心。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链条中,李群自动化这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属于节点性公司——即处于一个生产链的中间。它的上游,很多零部件公司,是它的供应商,下游则会涉及终端客户与解决方式。所以投出这样一个公司,也意味着可以承接很多上下游的关系。
生产机床零部件的德速机械和工业机器人并无直接关系,但在接触李群自动化的过程中,明势一个强化的认识是,在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上游,很多零部件公司会有大的“进口替代”的机会。即一批国内公司技术成长起来后去替代以往的产品进口。所以除了看“机器换人”,他们在上游也开始看“进口替代”。
然后,他们开始寻找那些被国外产品占据较多的细分行业。德速机械也是这样进入他们视野的。
黄明明记得,有一天,明势一个投资经理突然非常激动地告诉他:“黄总,我发现了一个超牛的公司,可以做中国人过去从来做不出来的高端数控机床!”
尽调完后,黄明明看到他传来的照片:破败的厂房,地上堆满了旧纸箱以及充满油污的纱布,看上去更像个小作坊。
很快,他就实地探访了这个工厂。大致转两圈后,他对创始人彭子平说“很寒酸,但是我们投了。”
调研中,明势发现这家其貌不扬的公司一直在巨大的数控机床行业中,专注做零部件生产。这是一个相对陈旧的行业,很多大厂长期以来的做法是购买进口的核心部件,组转成整机出售赚取差价,再加上国家补贴,也能过得不错。也因此,许多机床厂没有动力做自主研发,造成的后果是长期被上游的德国、瑞士和日本等海外供应商把控。又因为他们的产品价格昂贵,碍于国防安全考虑,不会销售给中国,所以国内的市场长期是由台资企业所把持。
德速的创始人团队因为在台企工作过,有大量技术相关经验的积累,加之他们自身又特别忘我地投入开发研究,所以很快就先后攻克刀库、转盘和主轴,在同类企业中形成“高壁垒”。创始人彭子平说“我们没有资源,也没钱进口核心零部件,只能自己研发出更好更便宜的,才能求得生存”。
明势资本介入时,因为整个公司还处于发展早期,规模不大,产品成熟度也没有那么高,所以整个工厂给人感觉很“寒酸”。但其实当时的德速“尽管产品量还很小,但至少从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和台企的产品PK了”。据明势介绍,2017年德速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高端数控机床的样机即将面世,这个设计或将刷新行业对机床的认知。
在彭子平看来,明势投资后,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启发是格局上的改变。作为只知道埋头苦干做产品的传统行业,他们之前并不懂得在一些时间点上融资的重要性。但明势的提示会让他改变这种认知。比如拿钱可以招到更优秀的人,这就变相为技术提升赢得时间。彭子平告诉36氪,“明势不像很多做财务性投资的VC,在意的是估值,是对赌协议,它有个更大的格局,就是对民族工业的未来抱有期许“。明势加入后,也直接推进了德速从零部件供应商向设备供应商转变的进程。
在明势内部,考核是否是技术驱动,有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就是:“你的毛利有多少。如果毛利达不到40%,那么是否有核心技术就要打折扣”。在德速生产品类从刀库转台扩大到机床主轴,进行整机销售时,“毛利润高过40%”。 2017年,德速净利润将冲刺4000万,正在筹备IPO。
彭子平说,黄总对德速的期待一直在加码,现在见面会经常给他们打气:“要做50亿美金的大公司!”
从工业机器人往下游走,就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提供自动化全套服务的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明势后来投资的橙子自动化,就是系统集成商的代表。它们会协助工厂完成全套自动化体系的搭建,使得工厂管理人员能够很方便的完成自己的生产调度控制。
在投出李群自动化后 ,明势发现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下游产业并不成熟,做解决方案的公司非常稀缺。大家普遍对整个行业看不清楚,但橙子自动化非常不同:这个团队凭借自己做过自动化产品的经验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触觉,“对行业的认知非常清晰”。
一直以来,集成服务商都被当作“零散接单”“赚小钱”,但明势看到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厂商发那科(FANUC)有接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于系统集成和全套解决方案——这说明集成服务有非常大的潜力还没有得到释放。也因此,他们和橙子自动化团队一致认为,在拥有3C领域最完整产业链的中国,作为一家专注于3C领域智能制造升级服务的创业公司,“大的机会即将到来。”
目前橙子自动化也已在富士康、思科、苹果和华为等公司做成多条柔性化自动装配和检测生产线,并获得库卡和雅马哈两家国际机器人巨头的认可,成为德国库卡机器人3C行业唯一合作伙伴,以及日本雅马哈机器人全球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在产业升级领域,明势以节点性公司李群自动化为起点,陆续找到橙子自动化等上下游公司,这种以点带线的打法,被他们归为“根据地式打法”:在一个重点领域首先找到一个龙头企业,建立根据地,然后“将产业链上下游串在一起。”
在技术驱动带来的消费升级领域,明势重押新能源汽车,而且同样采用了“根据地打法”:以车和家为根据地,全赛道布局,串起了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精密加工等上下游的产业链。
黄明明与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情谊深厚。他曾评价李想“他之后,80后将不再有传奇”。当年作为天使投资人,为了投资汽车之家,黄明明付出的精力被李想戏称为“比他自己追女朋友还多”。所以当黄明明成立明势资本,李想也成为他的LP之一。
2015年,汽车之家如日中天。但有一天,李想非常激动地跑来告诉黄明明:“自己看到了一生当中有可能做出丰田的机会”。李想看到的这个机会是新能源汽车,他认为借助新能源这个机会,“中国车企在新一波造车运动中,终于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对于这个观点,黄明明是认同的。毕竟“新能源汽车出来后,传统汽车的三大核心壁垒——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已不再是技术瓶颈。”
那年夏天,李想卸任了汽车之家总裁一职,只保留董事和股东身份。随后他与易车网创始人李斌共同参与创办了两家电动车企业:蔚来汽车和车和家。其中,车和家将主打入门级电动车产品,和蔚来汽车的高端电动车产品形成互补。
明势资本也成为车和家唯一的天使投资方。2016年下半年,车和家计划小规模量产,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果自动驾驶系统上车,该怎么上?“如果只是做算法的团队,没碰过车,不懂车辆控制,是没法上车的”。“那种需要花费十几万美金激光雷达才能跑的车也不行,那适合给新闻联播观看,无法让消费者买单。”所以,他们最需要的是“成本在一万元以内,可以达到或超越LV3(有条件自动化)标准的自动驾驶系统。”
之后的大半年,他们几乎把国内外的自动驾驶技术团队看了个遍,然后选了一家非常低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易航智能。
易航智能CEO陈禹行师从郭孔辉院士,后在伯克利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Hedrick学习两年。陈禹行告诉36氪,因为他们开发的算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优化,所以对传感器精度,控制器运算能力,执行器稳定性要求都较低,从而可以用低成本方案实现特斯拉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大致1000美金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中LV3的水平。”目前样车也已完成十几万公里测试。
在第一次见黄明明时,陈禹行就很坦率地说:“黄总,我觉得用深度学习来完成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功能目前还不成熟,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专家系统为主,辅以部分深度学习来完成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这样可以解决自动驾驶车辆控制安全性问题。”
当时黄明明心里直打鼓:“这样做,到底行不行?”于是,就给他们出了一道小考题:几个人一起把车从长春开到沈阳再返回。
在当时的时间点上,很多的自动驾驶团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易航智能表现出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十分突出。在黄明明看来,与很多只懂算法不懂车辆控制的团队不同,“易航能提供的是一个真正落地到真实场景,是离产业足够近的解决方案。”
对待大数据和AI领域,黄明明的原则是:离产业更近,离钱更近。因为技术类创业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设想出来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做一堆东西,但市场并不买单。
很快,明势就做出决定,与车和家一起投资易航智能。不到六个月,经纬中国也加入了下一轮的投资。后来,明势顺着自动驾驶开始看雷达、锂电池、仪器仪表、车联网芯片等一系列产业链。
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底层架构、数据采集处理还是应用层,明势都有自己的布局。因为整个行业还处于早期,除了提早布局外,他们还会锁定业界的关键人物,设立自己的人才库,并定期沟通和拜访。这样,“一旦有意思的项目出来,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像港科大的李泽湘教授、中科院的山世光教授,以及美国的卡耐基梅隆、MIT的大牛们,都是黄明明经常交流的对象。车和家的李想也曾说过,黄明明是他众多VC朋友中唯一一个真正会固定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找他聊天的人。
李群自动化创始人俞春华觉得黄明明是亲和力十足的投资人,完全没有投资大佬的习气:“比如有很深的城府,沟通要小心翼翼”。“他是那种你很容易接近,又可以聊得开的投资人”。投资科技类企业多了,黄明明会去总结科技类创业者的特点:扎实,低调。
像德速,黄明明说“尽管这家公司都快准备上市了,但创始人彭子平还是每天穿着带着公司Logo的工作服,生活在车间里面。每天和工人一样,七点起床,半夜收工。每天最幸福的事,是吃一碗汤包去干活。” 有的CEO则低调到让人想踹他屁股:拿到巨额融资,却连个新闻稿都不愿意发。
另一面,做过创业者的黄明明又会理解他们,对于那种不太珍惜自己时间,过于蹭曝光率的创业者也会避而远之。他觉得好的科技类创业者相互之间终究能闻出味来。有时候他去深圳,武汉等地看项目,有人一看是北京来的VC,都会不太信任,会说“我觉得你们应该更喜欢风口,概念的东西吧”,但如果真正坐下聊一聊,他们会相信你是认真的。
作为投资人,黄明明从不掩饰自己的焦虑。“VC投资人本来就是一群每天都在为自己的贪婪或恐惧买单的人”。“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所以每一天收到的坏消息占到80%是常态。” 作为早期投资人,他更担心的是,“在一个变革的大时代里自己没有投中推动变革的节点性的公司,成为局外人。”
黄明明和古玩收藏家马未都有过一次交流。马未都说,“几十年前,一件国宝级的东西随时可能被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拿走,今天不可能了,轮不上你捡漏。不踩着雷就是好的了。”黄明明觉得进入VC 2.0时代后的风投市场和收藏界很相似。“创投市场的信息渠道已经非常透明,对于新基金来说,不太可能有捡漏的机会了”。这样情形下,马未都的建议是“对东西作判断不要过于自信,尤其在掌握了一点技术时,否则肯定栽在这上面。”黄明明对投资的建议则是:“把早期投资当手艺活儿。这意味着无法速成,也无法批量复制,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
回归科技类投资,也是黄明明对自己专业和家世的回归。毕业于上海交大自动化专业的他,父母一个研究导弹流体力学,一个研究海军通讯工程。他童年的一个深刻记忆是,母亲经常要随中国舰队去南海做导弹实体设计实验,从而把他寄放在上海的外婆家。
少年时期的黄明明就是科技发烧友。在明势资本的第一支基金“发现者”命名里,他藏了一个秘密。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升空时发生爆炸,全部机组人员罹难。才十多岁的他,通过新闻联播,知道此事后,除了灾难本身,他还有另一重震撼:当时的中国,还在努力解决温饱问题,但美国人,却已经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未知的太空了。
这让他新奇,并觉得很酷。所以,后来给自己的第一支基金取名“发现者”基金:与“挑战号”不同,“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几十次,每一次都能成功返回。
在 6 月 28 日进行的 IDG 资本“新消费时代”峰会“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和新媒体”四大主题对消费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分享了讨论。根据大家可能会关心的问题,我们梳理了本次峰会上的一些内容与观点:
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从政治、经济、人口变化和科技驱动四个角度阐述了“消费升级”符合当下时间节点原因,消费升级还将以很多人想不到的颠覆姿态长期存在。当在市场上已有的品牌,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生代的需求的前提下,新生代的创业者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这批品牌会把原来的品牌替换掉,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品牌。以下为相关实录:
“消费升级”是真命题:
政治驱动:十二五国家其实就把这个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我们看到其实到去年为止,消费整个占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64.6%,消费其实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
经济驱动:中国的城镇化在逐年的提升,到去年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4%,第二点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快速上升,而且高于GDP增长的速度上升。
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点就是中高收入人群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未来会占消费更大的比例;第二点是第三点是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
第一点中高收入人群怎么定义,上层的中产家庭月收入一万两千五到两万四之间,定义为上层中产,月家庭收入在两万四以上的这部分人群,我们看到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五年它的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所以他在消费领域的占比也会逐渐增加。人口结构上我们看到,新生代就是刚才说的八零,九零,零零后,他的消费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中国平均消费增长速度,他们占到经济总量的比例也会逐年增加。
然后未来五年我们看到人口组成的变化,刚才我们说上层中产加富裕阶层,2015年时人数是2000万,到2020年会增加到一亿。未来中产阶级和新型中产给消费增长所带来的贡献到2020年将占到整个消费的55%,整个上层中产和富裕阶层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中国的年轻人群有一些什么消费特征?第一就是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品牌意识更强,他们的认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们更是品牌的拥护者,更有国际性的视野。
我们也看一下三四线,因为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渐升高,很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回流,很多生产制造企业往三四线城市走,所以这部分人的回流拉动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从海外购物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基本上前20名的没有一个一线城市,全部是三四线城市,所以未来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也是经济的一个很大的拉动力。
科技驱动:移动端的普及,导致流量的碎片化,然后需求的小众化和个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这个就对整个的产品需求逻辑发生变化,对消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品牌会在未来20年迎来全面崛起
未来一定是大家越来越看重品牌和品质,越来越愿意接受新品牌,他们甚至非常愿意接受本土的品牌;但是现在市场上已有的品牌,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生代的需求,这就提出一个需求,新生代的创业者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这批品牌会把原来的品牌替换掉,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品牌。
中国品牌市场经历的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供给缺乏阶段,90年代前,基本上能做出产品就能卖。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到2000年之间,渠道驱动的,你能把货铺到渠道里就能卖。第三个是品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2000年到2010年,基本的打法就是大品牌、大通路、大媒体的打法。第四个阶段是2010年到2015年,性价比阶段,这个阶段里出现很多淘品牌、快时尚品牌。第五个阶段是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认为进入品牌发展第二个阶段,全面升级和系统颠覆。
对新品牌发展的一个观点和三个预测
一个观点是品牌未来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基于事物的商业模式要转变为基于关系的商业模式,这个就要重构产品设计流程、供应链流程、营销方式等等,刚刚在我前面的PPT里也给大家介绍过了。
三点预测,第一点,随着消费升级和新生代成为消费主体,未来会导致大部分现有的品牌被新兴的品牌取代。我个人认为这个比例,未来十年现有渠道里50%以上的品牌都会被取代掉,有些品牌的创业者认为这个比例会在70%以上,我们拭目以待。第二点预测,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小众化、流量碎片化,整个消费的决策逻辑改变了,头部的大品牌会被众多的能够满足小众需求的中小品牌取代。第三点,我们认为新生代会是未来二十年主流的创业人群,他们会推动整个中国品牌的升级,也会在未来二十年打造一批真正的世界级的伟大的中国品牌。
最后想分享一个判断,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在未来20年会迎来全面崛起,这个崛起是由经济崛起和文化崛起决定的,我们中国人越来越自信,我们越来越愿意消费自己的品牌我们认为中国未来在食品饮料领域会出现自己的可口可乐、星巴克,我们会出现自己的宝洁、联合利华,我们在体育用品方面会出现自己的Lululemon、Under Armour等等
IDG资本执行总监孙宇晗认为,对于新零售,大家的关注点从线上转到线下,主要在于线上线下流量成本趋近,线上技术为线下赋能,消费者能够得到更丰富的产品和体验场景。而在未来,新零售也会出现几个明显的趋势,其中很重要两点是餐饮化和小面积业态。以下为相关实录:
从线上到线下:
第一是现在流量成本基本趋同,在线上的渗透率、到达率基本饱和的时候,线上出现一个很明显的集中的趋势,绝大部分流量都掌握在前面几家大的手里,流量成本比较高,
第二点原因是在运营方面,比如类似生鲜品类,虽然消费频率很高,但是单次的客单价很低,所以完全的线上方式很难实现规模与效率,所以结合线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个是在体验方面,传统的电商通常只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层面的需求,对于体验式和服务式的需求很难满足。满足这样的需求需要线下的场景来承载,比如像盒马、超级物种这种轻餐饮的模式。线下商家可以给消费者从服务、设计到环境一些完整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很完整的体验。
新零售的一个重点就是在于结合了线上的技术,重回线下,让线上和线下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来实现零售所需要追求的效率和规模。
在未来,新零售也会出现几个明显的趋势,其中很重要两点是餐饮化和小面积业态。
第一个,餐饮化趋势。现在各个业态都是结合餐饮,比如像宜家里有餐饮,像日本的鸟屋书店也结合了咖啡店的形式,便利店有类似盒饭的部分。这些消费者有很明显的共同特点,小家庭,女性受教育程度很高,这些社会特性跟日本的很相像。
日本在很多年前恩格系数是23%,最近几年已经涨到26%,餐饮成本的增加,不做饭的人越来越多。相关的产生一个概念叫做中食,日本的中食市场在过去十年内基本上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加。
在家吃饭又不想做饭的需求有四种:第一个,商店里的速冻食品,第二是大卖场里的餐饮成品,第三个是便利店里的成品,最后一个是外卖,不同的地区由于情况不同,所以选择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在美国没有便利店成品,比如在日本外卖不流行,我们觉得在国内应该四种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潜力。
第二个趋势是我们看整个全球的零售发展的时候,发现在最近的五年内有两个业态的增速是最快的,这两个业态都是小面积业态,经营面积在几百平米,这两个业态一个是折扣店,还有一个也是类似像7-11类似的便利店,门店很小,但门店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规模扩大能力。
这些门店在运营的时候基本上是单纯的统一的总部意志,门店端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复制功能。并且这些门店有非常强的变化性,可以随时调整,这种零售业态是非常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零售业态。大面积门店其实也有机会,核心在于体验化和差异化,通过一个相对复杂的运营去建立一个运营的门槛,总的来讲,标准化的小面积业态和相对运营复杂的大面积也应该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全世界70%的成人用品产自中国,但根据制造端数据统计,只有1/10是内销。中国国际两性健康产业博览会(后文简称Sexpo)创始人兼CEO叶德威发现,对性的认知在制约着行业发展。虽然相比过去,人们对两性用品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但相关知识和安全意识依然薄弱。这也直接导致大量的“伪科学”和“营销为导向”的商家将行业带向“灰色地带”。
Sexpo联合了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希望在协会十周年之际,借助出版机构资源,将协会中院士、教授的具有公信力的学术论文整理成合集;并结合外国的科学理论和中国文化,研发了标准化课程及教材。叶德威表示,正在与地方教育局初步沟通,希望课程得到审批后,先推向高校教师,再渗透至青少年和家庭中,升级现在形式单一又滞后的性教育。
但以自媒体和2B课程推广性教育,只是在培养市场和扩展增量客户,并没有强变现能力,一家创业公司走公益路线是无法“续航”的。因此,Sexpo将以展会、APP和电商支撑商业模式。
去年12月,Sexpo在厦门举办了首届两性健康博览会,除了邀请了性学教授、医院院长普及健康知识,产业内品牌展览商品,还邀请了三位日本的“老师”与粉丝见面互动。到场约3万人,参展商120多家。今年Sexpo将在合肥、厦门举办两场展会,并于明年登陆等多城市。
展会是获取垂直领域精准用户的理想入口,叶德威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线下流量带到线上,延长用户周期,增强C端和B端的粘性。
Sexpo正在与品牌和上游厂商洽谈合作,搭建电商平台,同时打通天猫和微商渠道。商城最快8月初上线,走中高端严选路线,帮助商家提升品牌。即将在合肥举办的展览将采取“购门票送电商券”等手段,为电商导入精准流量。Sexpo会在现场提供POS机,不仅有少量佣金收益,还可以积累商家的销售数据,根据受欢迎程度甄选优质商户。
同时,Sexpo也在研发2B的发布平台APP,预计9月完成。届时将发布行业协会和各地展览等相关信息(类似于豆瓣同城),并开放社交功能,将线下展会的交流延续到线上的长期深度交流。后台大数据收集和分析B端用户的活跃度,为经销商挖掘机会。APP内设置2B会员体系,向会员开放一些免费参展名额等其他增值服务。APP还会集成专家论文,发布行研报告,预判行业发展趋势,促进产业走向标准化、透明化、正规化。
截止本月,上海成人展已举办了14届,广州性博览会也举办了18届。但从现场火爆程度和商户参与度来看,这几家主办方似乎并不是竞争关系。反而是要共同面对长时间的报批手续,规范管理现场活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Sexpo在去年也提前统一了各品牌的展示尺度,避免暴露、淫秽等“不当”内容出现。因此,政府资源、协调能力和策展经验也成了此类展会的高门槛。
Sexpo一方面在与中国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合作,创建子公司,实现PPP混改。另一方面,也总结去年经验,低价吸引供应商后,通过优化展位搭建、媒体曝光等帮助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额,从而深度绑定到Sexpo的APP和电商平台。
Sexpo前期重心将围绕两性健康教育,未来将通过教材和课程费用扩大营收。Sexpo还计划联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成立产业基金,促进投融资。
中国国际两性健康产业博览会于本月启动天使轮融资,计划融资额800万元,释放10%股权,用于电商、APP和课程的研发,希望与认可两性产业的资方合作。
团队共20余人。叶德威,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数学系,擅长商业博弈论和商业模型优化,6年初创项目管理经验,怡东环球董事长。合伙人兼首席品牌官袁冶,5年会展行业政府主管部门从业经验,策划筹备超过100场国内外大型会议,曾任G20中国财经渠道部长级会议代表管理组组长、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推介官。展览合伙人兼COO陈志福,会展专业出身,7年展览运营团队管理经验。
我是郝方舟,关注金融、教育领域,微信nooxika,早期项目请备注公司+姓名。
李彦宏解释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上的优势,有市场、有人才、有资金,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要想往前推进的话,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进行训练,全世界没有一个市场是有七亿多的网民,说的是同样的语言,他们遵循的是同样的文化和道德标准,遵循的是同样的法律。你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当中,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真的是如鱼得水。我们不领先世界,真的是说不过去的。
李彦宏在今天的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不是某一家公司,或者某几家公司的专利,相反它是很多公司合在一起来做的事情。最近我看到李开复在《纽约时报》上撰文,他说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很残酷,最后机会都会变成大公司的。全球可能有七家公司,真正能够从人工智能时代获益变成很大的公司。其实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比如无人驾驶,靠我们一家公司做这个事是做不成的,我们需要把汽车制造商、共享出行的运营商和芯片厂商引进来。”
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以“科技创新,过去的坎坷和未来的光明”为主题发表演讲。柳传志认为,过去我国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国企体制机制有待改造,民企实力不够等,导致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不能取得突破;而如今,中国已经面临优势,企业拥有足够实力进行科技布局,未来中国的科技创新有望夺得头魁。柳传志还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拥有优势,BAT等大企业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方面,人工智能会带来很多的机会;另一方面,确实会让一些人失业,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对于企业也好,对于政府也好,既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又要经过培训和主动的产业选择或者转型,给大家创造更多的机会。整体来讲,人工智能出现之后,那些重复性的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的,可能会慢慢消失,但是创意性的、更高端的工作将产生。我们希望今后不需要工作那么久了,一个星期工作三天,另外四天和家人或者和朋友去享受。
在世界智能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最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该规划对至2030年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行系统部署,包括与此相关的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将于近日向全社会公布。万钢指出,该规划将重点推进四项工作:第一,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第二,加快人工智能的成果向应用转化。第三,强化政策储备,注重风险防范。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统筹协调。
易到大股东变更,接盘侠为韩国上市娱乐公司TO-WIN Global
易到此前的大股东变更,是乐视用持有的易到股权进行抵债。接盘主体并非如外界所料,为蓝巨投资或韬蕴资本,而是韩国上市娱乐公司TO-WIN Global。但出乎意料的是,温晓东是背后的一手操盘者,温晓东系TO-WIN Global最大股东,同时也是蓝巨投资创始合伙人、总裁。工商记录显示,温晓东是韬蕴资本的法定代表人,蓝巨投资的创始合伙人兼总裁,韬蕴资本对蓝巨投资控股。2016年9月,温晓东投资韩国上市娱乐公司Candle Media Co.,该公司在2017年3月更名为TO-WIN Global。
共享单车平台“Hellobike”获威马汽车数亿元B+轮投资
记者从多个权威消息源获悉,共享单车玩家Hellobike获得威马汽车B+轮战略投资,双方将联手建立二三线城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新模式。业界传出的消息,此次投资金额为数亿元。Hellobike在4月完成由成为资本领投,老股东跟投的数亿元B元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哈罗单车Hellobike自主研发单车和智能锁,主攻二三线城市。Hellobike此前宣布日订单破500万,注册用户过2000万。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日前表示,摩拜单车已具备盈利能力,可以实现盈利,但盈利不是摩拜现阶段的目标。同时,现在考虑IPO还太早。胡玮炜表示,目前摩拜单车的目标是扩张市场。当被主持人追问何时盈利才成为摩拜的首要目标时,她并未给出正面回复,而是反问道:“你如何看待亚马逊十年也没有盈利这件事情呢?”胡玮炜表示,ofo和摩拜二者的关系用安卓和iOS来比喻会非常恰当。
摩拜单车宣布即日起将免费送出1000万张月卡,用户领取后即可享受30天的免费骑行福利,骑行次数和骑行城市不限。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摩拜单车已投放超过5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覆盖海内外130座城市,注册用户量超1亿,每天提供超过2000万次骑行,车辆总数、城市数量、用户规模和日订单量均居行业首位。
在朝阳区新中东街便道上,北京首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已经安装完毕,开始进行调试,不久即可进行试运行。这是北京首个针对共享单车停放的公共电子围栏试验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朝阳区将在新东路、三里屯路、东三环北路辅路等主要路段,试点设置共享单车公共电子围栏停车区20处,将可容纳共享自行车2000辆。
高德地图今日宣布上线共享单车服务,摩拜单车已全面接入。用户使用最新版高德地图App,选择“骑行”等页面的共享单车,即可查看附近摩拜单车的位置,并直接扫码解锁开始骑行。在产品设计方面,高德地图提供了多个入口位置。用户可以在“骑行”页面找到共享单车,也可以在“步行”以及“公交”路线规划页面,使用共享单车。
阿里实验室中筹划N久的“无人零售计划”已经进入了现场搭建阶段,而它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无人咖啡馆”。7月初将在淘宝造物节上面世。根据消息渠道显示,“淘咖啡”将是一个占地达200平方线下实体店,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达50人以上;而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另外,曾主导无人零售店 Amazon Go 算法的亚马逊华人科学家任小枫,也在近期加盟了阿里。
日系便利店巨头罗森将在中国试点“无人收银”门店。据悉,罗森将于7月份率先在上海香港广场和万象城两家门店进行试点。该项目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待试点完成后,罗森将重点从办公楼门店开始试点这项服务。
消费者可以通过“火星兔子”app、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app“罗森点点”中任何一项进入自助结账界面,系统将自动定位到当前门店。用户自助扫描商品条形码并确认支付后(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系统将生成一个聚合码。用户前往罗森专门开辟的快速通道,将聚合码给工作人员扫描后即可离店。目前该项业务仅支持客户一次性购买五样商品。
李彦宏在世界智能大会上说:“马云讲了DT时代好多年了,上个月我们在大数据峰会上也碰到,而且特别巧的是我们俩是一个平行论坛。我当时觉得压力很大,大家都去听马云讲不听我的怎么办?但是还好,我那场也挺满的。我讲的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算法。到最后闭幕的时候,马化腾出来总结说其实他们俩说的都不对,最重要的既不是数据,也不是算法,是场景。其实没有必要去做这样的争论,甚至我觉得这些都是套路,大家说的本不矛盾。”
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百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彦宏围绕“人工智能:现在进行时”进行主题演讲。针对最近百度贴吧陷入的关停风波,他特意在演讲中强调了贴吧的社交使命,并将之类比为Facebook。李彦宏认为人们要从ThinkMobile(手机思维)过渡到 Think AI(人工智能思维);手机仍会长期存在,“但留给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不多了”。
近日,文化部部署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50家主要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进行集中执法检查,YY直播、龙珠直播、火猫直播、秒拍等30家内容违规的网络表演平台被依法查处。此次检查,文化部部署全国29个省(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开展查处工作,共排查手机直播应用10562款。处罚“天使社区”、“映客”等20家手机表演平台等。
微软说下一代Windows 10更新,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抵御勒索病毒了
日前微软方面透露,下一代Windows 10更新将会具备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抵御恶意软件的功能。如今,一个反恶意软件的App不能仅仅只做软件的更新。为了抵御新型的以及变种的病毒,这些安全软件需要更加的聪明。另外,它们还需要监测你的电脑正在做什么,去收集和解析线索。它们还需要使用这些信息来判断恶意攻击什么时候发生,并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进行干预。
据外媒最新消息,美国高通已经推出了屏下指纹识别方案,明年的智能手机有望普及这一技术。该方案使用了超声波技术,这已经是第二代技术。高通表示,新的指纹识别技术可以穿透650微米的铝制材料,800微米的玻璃,以及1200微米的OLED显示屏玻璃基板,不过针对不同的隔离材料,指纹识别所使用的传感器略微有所不同。
高通介绍说,这一超声波传感器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识别指纹,还能够用来测量心率、血流等信息。换言之,这一技术能够识别它所看到的“手指”是否是真正的人类手指,而不是其他假冒材料。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在河南南阳机场启用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旅客在登机口刷脸即可秒速验证登机。据了解,在安检环节,该系统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比分析旅客头像照片、身份证照片、实时照片是否为同一人,辅助安检人员对旅客身份进行甄别。当旅客通过安检到达登机口,经过自助闸机面对摄像头时,无需持证件和登机牌,人脸识别将与旅客名单自动进行人脸匹配,匹配成功的旅客一秒之内即可过闸机完成登机。
在竞争残酷的智能手机市场,电池寿命一直是个持续性的问题。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的两位化学家可能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家公司开发了一系列使用热电技术的智能手表,这些智能手表永远不需要充电或更换电池,只需人体的热量即可保持工作,且能够计算用户体内卡路里的燃烧数量。Matrix目前已开发出3款PowerWatch智能手机,将在今年9月和10月开始发售,售价在139美元至179美元之间。
基因治疗公司LogicBio Therapeutics低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Arix Biosciences、Edmond de Rothschild Investment Partners和Pontifax等。这家公司专门为早发性且具有致命性的疾病研发治疗方案。公司核心的GeneRide技术能通过同源重组,无需启动子或核酸酶,就能将治疗性的遗传物质传输到特定的位置。
提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的Swift Navigation公司宣布获得一笔3400万美元的融资,本次由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领投,Existing investors Eclipse 和 First Round Capital跟投。迄今为止,Swift共融资4760万美元。据悉,Swift Navigation公司主要负责提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GNSS),本次融资将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扩大销售及团队扩张。
我今天不是为不同而不同,我自己觉得我们在进入数据时代,一个很重要的事,每个人对每个问题的看法、角度、深度和广度必须是不一样的,只有不一样,你才是你。其实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
我最近一直在讲,我说我念高中,从小到达,没有考试当过第一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知道我当不了第一名。第二,当第一名太累。第三,第一名只有一个,一个班五十个人,做个二十名的人其实蛮好的。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有特色的自己。所以我们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必须要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和不同的广度去看这个问题,我一直坚持自己这么想。
6月28日,企业云服务管理初创公司Platform9宣布完成22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Canvas Ventures引投,惠普企业(HPE)、Redpoint Ventures和Menlo Ventures等跟投。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平台销售和营销团队的扩张,以及为平台服务添加新功能。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融资3650 万美元。
Platform9成立于2013年, 是一个基于 OpenStack 的云计算平台,帮助企业迅速完成云服务部署。它既支持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的私有云,也支持公有云,而且还能够为在混合云环境中的企业提供支持服务。
Platform9 公司通过 SaaS 模式,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就把企业服务器转换为类似 AWS 的自助式私有云服务,效率非常高。目前,其服务可以支持 VMware,vSphere 等虚拟机应用。
目前,Platform9正在考虑CEO Sirish Raghuram所提出的cloud arbitrage模式,它背后的逻辑是,让公司能够利用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现场计算资源的实用性,将云账单最小化。Raghuram表示,“这些实体的定价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从这些实体中得到的效用也会有所不同。”
在Raghuram看来,Platform9主要是为在多云和混合云环境中工作的企业量身定制的服务,其重点是帮助企业管理其所在的软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公司都同时在私有数据中心和公共云上运行应用程序。
Platform9还提供了一个管理控制台,处理针对基础设施管理的OpenStack部署,以及针对容器管理的Kubernetes。它还开发了Fission——构建在Kubernetes顶部的“无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
目前,市面上为企业提供云服务管理的创业公司不在少数,比较突出的有Box、Snowflake等,而中国的华云数据也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编者按:这里是36氪推出的【每日投融资速递】栏目,盘点当天国内外投融资动态。今日国内的焦点是报销易、爱宠医生等公司,海外的投融资推荐为美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 ChargePoint。
本日国内外共有36起融资事件,分布在14个行业中。国内27个项目获得融资,国外9个项目获得融资。
1. 报销易获得1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一家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体验来“提升”企业级财务管理水平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公司旗下核心产品“报销易CEM(云费用管理)”,将移动互联,企业服务资源和云技术跨界融合,彻底“变革”和“重构”了PC时代传统预算与费用管理系统,解决企业预算与费用管理环节中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痛点。
相似竞品:闪电报销 易快报 喜报 每刻报销 汇联易
2. 山天大蓄获得新三板融资
山天大蓄是一家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为知识产权的诉讼与非诉服务,商标、版权的确权与维权服务,著名、驰名商标的认定服务,并为企业用户提供知识产权的运营与管理服务和无形资产评估等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相似竞品:法律猴 百博电商 好文易 佰腾科技 国信集团
3. 筑库网获得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筑库网是一家建筑行业B2B电商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建筑企业找订单、找采购、找人才、找管理、找资金等经营痛点,专注于实现建筑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为建筑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竞品:建筑网 兰花医疗 上海盟创 衣手包办 EHSY西域网-西域机电
4. 创而新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创而新专注于提供数字教育的产品线,面向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数字教育应用和互联网云平台的集成、开发、推广与服务,为学校提供知慧云教育大数据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辅助备课授课系统、知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ForClass),学业测评系统、网络教研和培训系统,以及面向2-12岁儿童的数字阅读子品牌WaWaYaYa+爱读等。
相似竞品:极课大数据 拓思德 作业盒子 作业123 北斗互联
1. 爱宠医生获得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
爱宠医生App是一款宠物医生在线问诊App。宠物主人查找周边宠物医生进行实时在线问诊,并通过问诊选择周边靠谱的宠物医院和宠物医生,同时宠物医生可以给医院招揽客源,管理自己的客户,形成一个宠物医生的CRM+宠物主人的问诊平台。
相似竞品:E宠商城 波奇网 优宠医生 狗大夫 宠信
2. 凌笛数码科技获得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凌笛数码科技是一家3D时装合成软件研发商,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手段提高行业效率,从3D数字化服装作为技术切入点,通过其自主研发的3D时装合成软件Easy Style,实现从设计到订货,线上沟通完成订单的一系列服务,将供货时间从三个月缩短到十五天左右。
相似竞品:点图承衣 M+定制 特别网 Made Gold Gogoboi
3. 中移电力获得300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中移电力是一家共享wifi充电服务商,将充电宝租赁、移动wifi服务和手机用户服务为一体链接融合,为用户提供wifi充电服务,并在商场、餐厅、医院、公交站、高铁站、高速公路等场所投放使用。
相似竞品:小右共享充电宝 金颂科技 小宝充电 松鼠电电 友电科技
4. 合悦贵妃凉皮获得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合悦贵妃凉皮是一个凉皮餐饮连锁品牌,主要以销售凉皮为主,面食为辅。并以堂食、外卖加电商零售的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零售包装产品,并已在无锡、常州、宜兴、苏州跨区域等城市布点。
相似竞品:和万兴 和府捞面 美味阳光 一品蒸湘 斗椒
1. 天衡医疗获得4000万人民币战略投资
呼和浩特天衡医院,是专业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正规医疗机构。开发了专门的患者管理软件,给每位患者都建立了详细的电子档案,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和跟踪服务。
相似竞品:糖小护 我医 糖护士 美云健康 依聊
2. 科域生物获得新三板融资
科域生物是一家体外诊断分析仪器及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主要涉及尿液分析与粪便分析方面的产品,包括尿液分析仪和粪便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等,所有产品均通过了ISO13485和SGS CE认证。
相似竞品:康美生物 华睿生物 博奥赛斯 科方生物 金准生物
3. 再鼎医药获得3000万美元C轮融资
再鼎医药是一家生物创新药物研发商,集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和销售于一体,针对目前尚无良好治疗手段的疾病领域开发新药,通过内部研发和授权许可等方式建立全面的产品线,独有布立尼布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推广权利。
相似竞品:荃信 美华鼎昌 Sigilon Therapeutics Vivace Therapeutics 翰宇药业
1. 韬蕴资本收购易到
易到是一个网约车服务平台,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采用“共享加盟+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通过下载手机应用终端,或者登陆网站等方式,用户可以随时发出订车需求,距离最近的车辆就会来接。
相似竞品:神州租车 神州专车 一嗨租车 凹凸租车 PP租车
2. hellobike获得亿元及以上人民币B+轮融资
Hellobike是一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轻活、自由出行工具的共享单车公司,未来将投放全球市场,让每一个人都能便捷出行。
相似竞品:摩拜单车 ofo共享单车 永安行 小蓝单车 小鸣单车
3. 精英智通获得1995万人民币定增融资
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交通行业科技公司,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智能驾考系统和智能监管系统的产品研发、系统销售、软件与集成项目实施、应用开发与监管服务类业务,面向的客户包括:全国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全国驾驶人培训机构等。
相似竞品:驾校一点通 东方时尚驾驶学校 易构软件 逸兴泰辰 板凳科技
1. 喜结网获得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喜结网是一个婚嫁网站,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打造专业的婚嫁服务推荐平台。隶属于成都婚礼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竞品:爱结网 DIYWED DIY婚礼网 婚礼纪 爱度网 婚秘
2. 魔范获得天使轮融资
魔范是汇美集团旗下于15年底孵化的项目,以明星艺人、网络红人、影视文化IP作为切入点,从粉丝的热爱和需求出发,从而缔造鞋包、服饰、护肤品等多品类时尚品牌。今年广东省移动经济协会评选其为“最具商业价值红人经济平台”。 汇美集团是一家电商女装品牌公司,旗下知名品牌有茵曼,初语,生活在左等十几个,其中茵曼是淘宝前十的品牌。
相似竞品:杭州缇苏 宸帆电商 模界 多红网络 千悦
3. 盒子科技ToBox获得A+轮融资
ToBox.cn为中国B2B及SaaS平台,为中国卖家提供出口供应链及其他跨境服务(如翻译、支付等服务),帮助中国生产企业有效快速地将商品展示给各海外卖家及终端用户,同时海外卖家和用户可以通过ToBox.cn平台快速向中国工厂下单,并选择平台内优质物流商来完成物流配送。ToBox.cn在中国工厂和境外买家之间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交易通道并提供完善的跨境出口服务。
相似竞品:速卖通 敦煌网DHgate 格致优品 鑫世界 跨境猫
1. 媒体星球获得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媒体宣传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流行普遍,也是最刚需的品 牌广告宣传手段。媒体的优势性十分强大,它存在于人类的 生活当中,并且是方方面面都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而且也 是第一时间面向观众。在中国,随之脱颖而出的强大龙头自 媒体也陆陆续续问世,如腾讯、申通德高、分众、优酷、爱 奇艺、触动、乐视等各大领军自媒体。
相似竞品:MIX视觉设计 姜茶茶 众耘科技 Fyber 新悦文化
2. 66闲号获得数百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66闲号力图打造专业的直播周边领域服务平台,1.0专注为直播平台观众账号服务,聚焦映客、陌陌、快手、花椒、熊猫、斗鱼等主流直播平台,主要业务有直播观众账号交易、账号租赁、人气、充值等。
3. 中技控股收购宏投网络
宏投网络是一家游戏公司,旗下控股Jagex游戏公司,拥有该公司100%股权,是一家在线游戏的开发商和发行商,研发了核心游戏RuneScape系列。该公司是英国最大的在线游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之一,旗下核心游戏RuneScape系列已拥有累计2.49亿注册用户。
相似竞品:盛大游戏 蓝港互动 掌娱无限 游道易(Yodo1) 绿洲游戏Oasis Games
1. 马路创新获得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马路创新是一个可定制的智能仓储及搬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致力于开发自动化智能仓储系统,自行研发自动充电模块、举升模块、防打滑系统、机器人结构设计。
相似竞品:欧铠机器人 Geek+ 嘉腾机器人 意欧斯 厚达
1. 乔家大院获得新三板融资
乔家大院是一家旅游景区运营商,以丝绸之路(万里茶道)文化为主线,打造以传统民居为主的“中国院子”,带动周边大院景区协同发展;突破旅游产业吃住行游娱购的传统模式,把多个“中国院子”打造成复合型情景式博物馆式的文化体验小镇。
相似竞品:灵山股份 苏州园林 景域旅发 中惠旅快乐旅游 一路乐
1. 咔哒故事获得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咔哒故事是一家主打儿童有声绘本与阅读的教育类移动应用,隶属于杭州红花朵朵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竞品:小伴龙 有伴网 宝宝巴士 网趣宝贝 宝贝英语说
1. 问聊获得15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问聊是针对年轻社交用户群体的移动问答社交平台。以问答为桥梁促进用户彼此互动,用户可以把自己的动态和想法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发布,并可通过实时定位发布到指定地区和国家。问聊含有与好友及陌生人聊天、支持添加好友、卡片式问答、通过回答每日问题,赚取An币等服务。
相似竞品:知乎 有问必答网 集思录 朋友印象 Quora
1. Glooko获得3500万美元C轮融资
Glooko是一家糖尿病管理平台,致力于让用户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来跟踪自身的健康情况。将血糖数据传送给医生,通过患者的真实数据情况的分析对比,对糖尿病的监测、治疗形成帮助。
2. Vivace Therapeutics获得2500万美元B轮融资
Vivace Therapeutics是一家肿瘤生物医药研发商,主要从事研发治疗肿瘤疾病的组合药物,通过研究Hippo-YAP信号通路创新抗癌疗法,为需要的用户提供新颖的疗法,降低用户癌症复发的风险。
3. LogicBio Therapeutics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
LogicBio Therapeutics是一家美国早发致命性疾病诊疗方案提供商,通过基因治疗法,为用户治疗早发性的罕见疾病。公司研发的GeneRide技术(基因编辑平台),能通过同源重组,无需启动子或核酸酶,就能将治疗性的遗传物质传输到特定的位置。
1. ChargePoint获得1.25亿美元 G 轮融资
ChargePoint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桩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了推出的名为Express Plus的模块化充电系统,通过提供独立充电桩、移动APP,为用户构建便捷充电的充电网络。
1. Dream Reality Interactive获得天使轮融资
Dream Reality Interactive是一家英国VR游戏开发商,专注于VR游戏内容的制作,已经开展数个项目和原型的开发,已开发出VR游戏《Hold The World》。
1. Sycamore Partners收购staples
staples是全球办公用品零售和分销商之一,通过整合各种办公用品,扩展企业服务,实行线上加线下的购物方式,致力于使全球客户都能更简单地采购到品类齐全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和各类商务服务。
1. Rubique获得300万美元A+轮融资
Rubique是印度一家在线借贷平台,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推广者提供服务。在中小型企业领域,主要为商用车和建筑设备公司提供贷款;在零售领域,主要提供住房贷款、个人贷款等。
1. Niki.ai获得200万美元A轮融资
Niki.ai是一家印度智能聊天机器人研发商,专注于通过简单的聊天交互,为用户提供快速下单的服务。采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和用户进行对话,帮助用户在平台的合作品牌中进行下单
1. Swift Navigation获得3400万美元B轮融资
Swift Navigation是一家GPS导航模块研发商,目前主要生产Piksi Multi和Duro两种型号的GPS接收器。致力于将其廉价的厘米级精度GPS导航模块推广到农业、无人飞机和建筑等各个领域。
注:本文相关数据由“创投助手”提供。
“未来世界会出现大量的机器与人的交互,或机器之间的交互。而机器的管理和机器的数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CEO贺东东在2017商业新生态峰会上如是说。
贺东东认为,工业4.0没有到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我们90%以上的机器对象,还是一个物理的对象,没有转变成一个数字的对象。所以现在需要做的是打通和连接工业的物理世界和互联网的数字世界。
工业互联网创新不仅会给机器产品、工业软件带来质的飞跃,还会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将来的工业企业将从卖机器到卖服务,从卖服务到卖金融。
以下是树根互联CEO贺东东的演讲实录节选
树根互联CEO贺东东发表了《树大根深,赋能创新》主题演讲,为大家解答了根云是如何推动智能化转型的。
根云是树根互联打造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2008年开始做了机器设备的智能管理,有着强大的基因。基于机器设备根云做了大量的研发、制造、服务等等应用。根云强调为客户带来价值,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云平台。
根云定位为一个多行业赋能的平台,根云帮助制造行业或使用行业,龙头企业或创新企业,让其最快的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根云提供一个一站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最基础的哑设备连接开始,到能够产生数据,反过来再提供一个下行通道,通过AI的智能决策下发到机器。
贺东东说到:这个世界是被机器驱动的,互联网的未来,全世界会有几百亿的机器,几百亿的软件起来。将来会有大量的机器与人之间的交互,或者机器之间的交互。每一个基于机器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场景上可以驱动的点,也是人工智能可以大展宏图的场景。
所有的这些场景想象,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能力就是建立起机器的数字镜像。怎样通过传感器连接,各种数据采集,对接成百上千种机器的接口,怎样建立通用的可跨企业的机器模型,这都是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场景上来说,工业是人类最大的场景,是作为支撑整个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领域,这可能是AI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也将是AI最大的场景。从整体架构来讲,根云要解决的,就是工业的物理世界怎么去跟互联网和数字世界打通连接。从最底层来讲,就是要解决便捷接入的问题。要解决把纯物理的机器转换成一个数字的机器镜像,再通过技术,对数字模型做各种优化和智能化,再反向作用于物理的机器。
另外,贺东东提出,安全也是工业互联网有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原来的设备是物理的,反过来讲它是安全的,因为它很孤立。但当几十亿台设备连上互联网以后,就给工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大多数硬件终端的安全还处在一个完全不设防的阶段,很容易破解挟持设备的终端,所以人工智能至少在这几个层面会带来非常大的需求。
AI是如何让根云更加聪明的?贺东东介绍到通过AI的方式根云可以让建模的过程更加自动,在大数据建模中做可预测性维护更加自动化和快速。另外智能的运营、工业决策这类复杂的工作是最适合AI去做的,能够大幅度改进整个制造业的效率。在产业链金融方面,根云已经基于机器的数据,能够做出保险的精算模型。最后就是根云跟区块链和AI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生态。
最后,贺东东表示:我们根云的愿景是为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的时代刚刚到来,它给在座的各位打开的是一个万亿级的制造业大门,我也希望能有幸跟各位大咖合作,谢谢大家。
据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以应用(硬件、网络平台以及服务)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市场有望从2016年的90.2亿美元达到2022年的184.5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13.8%。
以蔬菜种植为例,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温室大棚的产量和效益,目前基本还是靠人工方式来实现。而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亟待借助先进可靠的智能化的控温产品和技术为大棚农户们提供低风险、高附加值的服务,同时提高他们的种植效率。
为此,洲涛智能作为一家农业智能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商,便致力于"互联网+农业"智能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通过温室大棚智能化控制设备,打造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大数据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全套智能化控制解决方案。据悉,公司已于2016年获得金沙江创投和著名风险投资人王刚数千万级的投资。
据创始人崔新华介绍,考虑到农户对智能产品的接受程度,目前洲涛智能主要从温控器切入,面向蔬菜大棚用户提供温度控制器以及整套放风、控温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通过硬件产品的部署,结合相应的软件服务,每十分钟自动推送温度信息到手机端,农户可以直接在APP端进行相关的操作控制。
上海洲涛 型号是SGH-610 霖鹏大棚智能放风机
从性能来看,产品可靠性,100000转,每次工作小于十分种;工作温度范围在 -20℃~+65℃,湿度在15%~90%,具体耐高温、耐恒湿、抗腐蚀性,能够适用于日光温室、塑料拱棚、连栋温室等多种蔬菜大棚控温。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平均3个大棚便可节省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一年至少可以帮助农户节约2万元人工费用;通过分段精确控制棚内温度,整体可以帮助果蔬增产30%以上。
至于如何推向市场,崔新华则表示,公司在成立之初更多是以自有团队进行推展,提供整机产品。但后续发现进展较慢,故而根据农业市场的特殊性,随之做了相应的调整,转而主要通过跟下游设备厂商合作,提供电子模块产品。
据悉,截止去年年底,洲涛智能的霖鹏智能放风机共销售近2000台,农民平均每天使用App频率为20次覆盖山东寿光、青州、内蒙应城等地区。崔新华也表示,公司后续将逐渐由温控器向其他控制器扩展;未来,当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则将利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逐渐打通农业种植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并进行相应的的市场布局。
而论及竞争差异,目前市场上典型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类:其一,系统集成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政府单位,订单相对有限,且产品多是大而全的;其二,传统设备商,相对欠缺独立研发能力,产品性能存在一定缺陷;其三,互联网科技公司,典型比如紫蜂、紫藤等,同样是从温控器切入,但产品性能及目前的销量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比之下,崔新华表示,洲涛智能的核心优势在于三方面:其一,产品本身性能优势;其二,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多年的电子设备行业经验;其三,创始人本身曾具有实际种植经验,对行业以及客户的真实需求点理解更为深入。与此同时,崔新华也表示,鉴于农业大棚复杂的种植环境,以及农村电压不稳定等特殊情况,公司的产品以及算法也会不断快速迭代。
团队方面,公司现阶段整体规模达25余人。创始人崔新华,毕业于上海交大,作为专家级电子工程师就职于安捷伦,3年海外工作经历,具有多年电子行业供应链管理经验以及APP独立开发经验;团队其他核心成员也均来自电子设备行业的资深人士,对于电子设备质量的性能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据悉,目前洲涛智能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预计年底还会开启下一轮融资计划,主要用于产品的量产和市场推广。
编者按:这是一篇旧文,刊载于 2008 年 10 月的《 Esquire 》杂志,今天是 iPhone 发售十周年纪念日,特拿来编译后的文章供大家阅读,追忆多年前的 iPhone 以及那时的乔布斯。
终有一天,史蒂夫·乔布斯将离开这个世界。
因为,他是一个凡人。还因为,加之其身的磨难并非仅仅点到即止——那些我们都会面对的无可避免的磨难,它们是那样的冷酷无情。四年前,他在一份备忘中告知员工自己接受了一次手术,以切除其胰腺上的恶性肿瘤。而这场手术,在他看来,相当成功。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擅长于将其自身特立独行化(作为一个推动经济发展三十载的人物,我们却依然难以界定他的作为,甚至很难说清他都做了什么),而他也依旧以特立独行化自己的病情作为对这场磨难的回应。他煞费苦心表示自己所患之症并非你我所想的那种胰腺癌——不是那种希望渺茫、可能只剩六个月时间的不治之症,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症状,大约每年只有百分之一的病例,而且可通过手术切除。”即使大限将至,乔布斯还是那么乔布斯:他坦言事实,他简化事实,他夸大事实,同时,他遗漏了部分事实。诚然,那生长于胰岛而非胰腺输送系统的肿瘤生长缓慢,而且根据一位专家所言,可以“根据治疗意向”处理;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即使接受手术,患者平均也只能再活五年。
得知此后,我们着实应当敬佩他所拥有的那种力量,那种他在今年六月初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表演讲、并在介绍公司改进和革新的常规蓝图时,举手投足间所表现出的令人震惊的力量。他如一只螳螂般瘦削,但因为乔布斯之所以为乔布斯——一如曾经的乔布斯之所以为曾经的乔布斯,他依旧像一只螳螂般昂首阔步:尽管羸弱,他始终迫使你不愿与之为敌。不过,当演讲一结束,一位参加会议的开发人员便通过 iPhone 告诉他的妻子:“也许咱们应该卖出手里的苹果股票了。 ”而在短短几周内,这场会后的不祥之测达到了及其强烈的势头,以至迫使乔布斯打电话告诉纽约时报:诚然,他身患重疾,但绝非病入膏肓。
其实,人们不该为此惊奇。乔布斯一直在说他在死亡线上已经徘徊了多年。从一开始,死亡便是那追寻其踪迹的地狱犬;从一开始,他便将他对不朽的需求建立在自己未曾真正理解的学识之上。在接受手术一年后,他在为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做毕业演讲时,认为自己已“完全康复”,并希望再活“几个十年”。与此同时,他像谈论一件苹果最新产品般谈论着死亡——就好像它“极有可能是生活中最杰出的一项发明”一般。“我每天早晨对着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是否会继续做我原本打算做的事?”他说自十七岁开始,他就一直在这样问着自己。
好吧,人们在毕业典礼演讲上总会说一些这么矫情的话。但毫无疑问乔布斯是认真的。当他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他就在对自己重复着那个问题,而他对“人固有一死”的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生命中,也体现在苹果的每一件产品之中。他对产品所苛求的美学并非是那种在企业标志下所表现出的华而不实,而是他对自己人生所苛求的美学。这种美的哲学是对某些事物——某些及其个人化的事物——的体现,这使得它们始终神秘并且无法复制。如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所言,“就像所有产品都能映出他的影子一样。”正是此人,在乔布斯成长的加州库柏堤诺的车库中组建了第一台苹果电脑。
这是道利·格雷寓言在 21 世纪的翻版:乔布斯通过完成前人从未完成的事而铸就了乔布斯——通过将电脑视作一面镜子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通过将科技化作卓越的象征而不仅仅只是卓越的源泉。但总有一天,他不得不去完成所有前人都曾做过的事,并将结束作为一个凡人一生的展示,即便是在这个华丽的机器时代。既然他已无可否认地接近那个使其余生付之一炬的日子,既然那张在镜子中回望的脸已经失去了他那秀发摇曳的加州魅力、而被一张苍老的阿拉伯商人般贪婪无疑的神情所取代——我们着实应当一探究竟:那毫无休止的存在主义意识的压力到底对他造成了什么影响。
1999 年夏,乔布斯向世界展示了两件作品:其一是 iBook,它在笔记本行业完成了第一代 iMac 一年前在台式电脑行业所完成的一切;其二是一个完美化的,而且就现在来看,其自身的最终姿态。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么一页,那是摩尔定律——计算机性能呈指数增长、每隔 18 个月提升一倍的理论——同时推动着科技发展和经济预期的时代;那是经济预期因此而理想化的时代;那是人类突然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电脑芯片的方法来超越该理论本身的瓶颈、而不管它们被集成地多么粗俗和不雅的时代。而就在美国历史上这个令人眩晕而失去理性的时刻,乔布斯自负地站出来,嚷道,他有个更好的想法,因为他有一款更好的产品。
如同 iMac ,iBook 不是作为一个应用的工具、而是一个渴望的结晶而设计;如同iMac ,它为感官和使用的双重享受而设计;如同 iMac ,它为设计而设计。在乔布斯重返苹果两年、推出 iMac 一年后,通过推出 iMac ,他向世人表明,自己关于科技革新的想法不像某些家伙那样,只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安插在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致敬。取而代之的是,他完全颠覆了技术革新的理念。虽然无法与基于摩尔定理——以增强性能和降低价格为基础的 PC 直接竞争,但乔布斯通过将人们对计算机更新的期望扩展至设计领域的方式而与之抗衡。让 Windows-Intel 的革命在对可预测的指数利益的追求中化为乌有:从那一刻起,乔布斯开始着手一个使自己并且只有自己登峰造极的艺术;从那一刻起,乔布斯开始着手一个只有他的产品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大众期望的艺术;从那一刻起,乔布斯将会极其成功地证明:设计标准即是技术革新的定义,甚至成功地使人们开始对科学技术产生质疑:原来它们毫不美丽。他将如此行事,他将反复如此行事,他将穿着那身推出 iBook 时穿着的装束永远如此行事。
在 1999 年的演讲上,在桌面电脑还没有彩壳的时代一举推出5种彩壳颜色的 iMac 之后,苹果推出了越橘橙和蓝莓蓝的 iBook 。这给乔布斯身着的黑半高圆领 T 恤、蓝色牛仔裤和纽百伦运动鞋赋予了意义。但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脱下它们。他再也没有穿过其他衣服。两年后,他身着这套装束推出了 iPod;在这六年之后,他又穿着它们推出了 iPhone 。这个决定使他再无决定,这个选择使他无从选择,直至终结。苹果的生产线将会更新换代,而乔布斯不会,他宁愿变成一条苹果将其产品推向世界的流水线。在乔布斯演讲将至、话题逐渐向其转向的几周时,没人会去猜测乔布斯将会穿着什么,因为人们早已知晓。猜测仅仅集中在乔布斯将会推出什么——他的下一步,即乔布斯到底想要如何。那身装束不仅仅是他光环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他的光环,一个他是谁与不是谁的物质表现。而至少有一个不得不与其交流的家伙觉得那真令人费解:“什么人会有一个塞满上百件黑半高圆领T恤和上百条蓝牛仔裤的衣柜?告诉你,是疯子。”
从此,他幸运地发现了一套可以胜任任何场合的装束……任何场合,确切的说,除了疾病和死亡。这是这个一意孤行的问题注定的结局——它们最终注定没有结局。那身装束本该是苹果产品变革的一个标杆——那是乔布斯的天赋的表达,只要乔布斯没有从根本改变它们。然而,它们却不仅预示了他所经受的改变——他的权势的减弱,而且还预示着那些改变将会带给苹果的挑战。他的身份、他的公司以及他的产品已经圆满至极、个性至极、特别至极。每一台苹果电脑、每一台 iPod 和每一台 iPhone ,都被史蒂夫·乔布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尽管不是在字面意义上。抹去这个签名,抹去他那满载生机的主人翁精神,它们便少了些什么,它们成了电子产品,而苹果公司也只是一个时尚的电子产品公司,就像 80 年代的索尼。
只要乔布斯还在,苹果就不远远不止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远远不止是一家电脑公司,远远不止是一家 iTunes 公司或者 App Store 公司——甚至远远不止是这些的总和。它将是人机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从一开始,乔布斯就意欲通过采取一些不人性的方式从机器中挖掘属于人性的角落;他通过异乎寻常而不随和的探寻以使机器随和人类的感触。但他一直专注于机器。如同一位前苹果工程师所言:“你永远不应忘记苹果是一家硬件公司,过去一直是,将来也永远是。”
乔布斯永远坦率着他对不朽的渴望;同时,他一直将他对不朽的赌注压在机器的不朽之上。然而机器总会落伍。无论它们流行了多久,落伍总会在尽头等候。这是一个长远的观点,而从长远角度看,苹果事实上是另一家索尼;而 iPod 则是未来垃圾场中的随身听。因此,尽管乔布斯永远地改变了三个行业——Apple II之于个人电脑,iPod 和 iTunes 之于音乐,Pixar 之于电影——而且正在凭 iPhone 改变第四个行业,但他的遗产却太过庞大以至于它难以界定,他的成功太过深远以至于它阻碍了继任者的脚步。他是苹果机器中的幽魂,“没有他,苹果将会成为一个形式完全不同的公司。”苹果工程师如是说。在美国、甚至可能在世界上都不会有另外一个企业家,将他的个人理念如此深远地灌输进他的公司甚至他的国家文化之中;不会再有另外一个企业家可以完全如同一种理念般在人海中流传。但是乔布斯的思想的迷人之处不在于它的存在方式,或是它的难以定义;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在人类岁月中无法传承……
这便是为什么乔布斯在六月推出 iPhone 3G 时的场景是那么的感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枯槁憔悴、以至于它的黑色半高领如同无风日子里的旗帜般皱缩在一起;而是因为乔布斯正在他的思想中风烛残年。身着之前象征着他的无懈可击的服饰,却如同海盗般憔悴;他依然有着如米基·鲁尼电影中的少年发明家一般的腔调,他依然在介绍着苹果“及其杰出……及其优美 ”的产品,他依然血气方刚,他依然在为只有他知道方向的目标而努力。那个目标——为了不朽、为了震撼、为了散播自己而无论这是否还是他的时代,化作最新版的 iPhone,在他的掌心翻舞,而这正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只不过人们都明白,这一次,也许乔布斯开始了一段无法亲身到达终点的旅程。不仅因为他是那么的羸弱不堪,还因为 iPhone 是那么的生机盎然。
去年十一月,世人先后目睹了两款差异巨大的科技产品的发布,一款毫不避讳地企图对乔布斯模式进行模仿,另一款则含蓄地试图为乔布斯模式提供一个替代。前者是亚马逊的 Kindle,一款白色的塑料“阅读器”,意图在书籍方面实现 iPod 在音乐方面的作为;后者是 Android ,Google 的开源手机操作平台,意图找到使自己进入成千上万种手机的途径并将这些手机转变为“gPhones”。时隔两个月,在另一次 Macworld 的另一次演讲后,乔布斯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并对这两款产品做出了评价。对于亚马逊的骄傲——杰夫·贝佐斯的白色电子产品,他极其不屑地说,显而易见,它的好坏无关紧要,“事实上人们已经不再读书了”。至于 Android ,他强调自己在 iPhone 发布前便赢得了六个月的时间优势:“创造一款手机,其难度要比看起来复杂得多。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软件有多么优秀、消费者到底多么喜欢它以及它会被市场多快接受。”
有多种方式解读他的观点。一种理解是那是乔布斯本人及其思维方式的典型表现——它们如此迅捷、如此尖刻、如此真实以至于如同市场修正一般客观。
另一种理解是那是如此的主观,主观到可能连乔布斯都不曾察觉。乔布斯是一个养子。他是天下所有养父母最渴望的梦想,不是因为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富甲一方,而是因为他一直将自己的养父母——已经去世的保罗和克拉拉·乔布斯——全然视作自己真正的父母。同时,是否可以说他有一种许多养父母都曾意识到的,在控制欲方面的问题。有许多人,无论长幼,都为自己被收养而深感幸福;然而,这并非他们嗷嗷待哺时所作出的选择。这是人类在年幼时于控制权方面所可能经历的最严重的缺失,控制权也因此如同爱一般被许多收养子女所渴望……甚至被视作爱的基础。
乔布斯与其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同辈——比尔·盖茨的对比,都是基于其阶级出身(盖茨生于豪门,乔布斯出身中产)以及创新意识(盖茨认为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极客,而乔布斯是一个浪漫诗人)而得出结论,但是与其竞争最密切相关的差异是那么的基本以至于它被忽略而过:乔布斯是被收养的,而盖茨不是。毕竟,乔布斯在桌面电脑霸主之争中输给了盖茨许多年,但这并非因为他出身贫寒或者缺少学校教育。那是因为他拒绝放弃对他的创造和他的公司的控制,因为他坚持将硬件和软件捆绑出售的决心,因为他决意苹果不会涉足于无法“一网打尽”的行业,而盖茨则乐意去共享——及其贪婪的共享。一个设计顾问说:“有人说盖茨比乔布斯更有钱的原因是他没那么贪得无厌。”这个定论虽有些残酷,但它却极其准确。乔布斯是贪婪的,而与盖茨相比,乔布斯所贪求的是些难以言说的事物。乔布斯的贪婪是一种育婴室弃儿般的贪婪,一种当他唯一的权力是被他人选择的权力时,奢图控制的贪婪。
乔布斯的养子身份使定义乔布斯的工作极其复杂。如果说一个创造者拥有创造力的天赋,那么乔布斯的天赋从何而来?如果乔布斯是如此的非凡以至于后继无人,那么他继承了谁?“他的爸爸是个热爱技术的好爸爸”,沃兹尼亚克说,“他喜欢向乔布斯展示物体的运作方式。我知道当史蒂夫回忆往事时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孝心。”是否因为保罗·乔布斯是一个机械工人,才使乔布斯敢于去追寻有关机器的梦想?或者是因为乔布斯的收养身份,使他总是将自己创造的机器与创造生命相提并论?他曾创造过生命——他有四个孩子。他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家庭型男人,他及其珍惜与孩子们共享天伦的时间,以至于当 Maria Shriver要求他去参加将其引入加州名人堂的典礼时,他以时间与其家庭之夜相冲突为由推脱。(他怒气冲冲地去了,Shriver 说:“他去的很晚,走的很早。”)可他还是坚持着“发布产品如同创造生命”般的理解;随着 iPhone 的发布日渐渐临近,当他说道将 iPhone 推向市场像是经历了一次“感情创伤”时,着实令一个与之相识超过十年的人感到惊讶。“我知道他为癌症手术付出了很多,而且 iPhone 是苹果在手术后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然而,当听到一个人如此形容将一款手机推向世界的感受时,确实很让人惊讶,特别是你知道他已经有孩子了。你也这么想,是吧?”
但即使没有那种使其复杂化的影响——被收养所造成的影响,乔布斯依然令人深感困惑。他的创造血统或许是因其亲缘血统的复杂而复杂。似乎他并不是其血脉中唯一具有创造天赋的后代。他的亲生妹妹同样天赋异禀。她在他之后出生,与乔布斯同父同母——即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中所说的“将自己为收养而生”的那对父母。他们那时是研究生,在乔布斯出世时还未成婚,但后来他们结为连理并有了一个叫 Mona Simpson 的女儿。之后她的父亲抛弃了她们,Mona 的母亲在威斯康星的 Green Bay 将其养大成人。Mona 并不知道她在加州有一个亲哥哥,直到她的第一本小说 Anywhere But Here(在别处)即将出版时。她将这本书或多或少献给了“我的哥哥史蒂夫”,并且出于对他们共同的牵挂,出于对那个在某种程度上同时遗弃了他们兄妹的男人的幻想,她写了第二本小说,The Lost Father(离去的父亲)。后来她写了 A Regular Guy(一个凡人)。而事实上,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不凡的人。它描写了一个腰缠万贯的的企业家,一个从开始就具有“不仅无法与他人苟同,甚至对他人愿望和奇想都丝毫不予考虑”的性格、并希望“这个星球因为他的诞生而从此改换新颜”的人。这是一本小说,那个不凡的人名叫汤姆·欧文斯,他选择的那个把自己看做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企业家的工作是生物技术。但这本书同时无情地描写了这个因其复杂的生育状况而使之拥有复杂的生育思想的男人——一个如同乔布斯一样,在第一个女儿出生时未婚并因忙于开创一个永恒的技术,而为是否应当承认她为自己亲生而迟疑的人。事实上,在此书出版十二年后,在乔布斯即将重返苹果、距 iPod 诞生还有五年之时,A Regular Guy 依然是乔布斯其人及其思想的最好写照——这不是一本如果 Henry James 发现他有一个名叫 Henry Ford(福特公司创始人)的亲哥哥后可能会写的书。虽然并非出自乔布斯之手,它依然是由他的部分血统所著,而它也回答了为什么在 2008 年,当乔布斯被问及对于 Kindle——这个明显是对其创造天赋致敬的产品——的看法时,他不仅蔑视了 Kindle ,而且意义深远地对其表示了蔑视。乔布斯不是那种会公然表明“人们不再读书”的人;他是那种在他的妹妹——那个被他亲生父母养大的人成为美国知名小说家后,公然表明人们不再读书的人。当她写了那本关于他的书后,没有人再读书了。
有一个乔布斯的故事。不是一个基于详细时间地点的故事,因为人们在讲乔布斯的故事的时候通常都不想带上时间地点——他们害怕他会追查出自己。虽是一个平常的故事,但一个故事之所以平常是因为它所讲述的事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这是一个关于乔布斯在不受欢迎的地方现身的故事。有些让人惊讶,但却难以避免,因为他对其反对者的口袋同样具有吸引力。那或许是一个与之敌对的公司的会议,或许是一些认为自己似乎并未得到乔布斯关爱的苹果员工的集会。总之,他站在他们面前,身着那套装束,解释着他的立场——关于为何这个公司应当站在他这一边或者为何这些员工不值得他的关爱。这个故事并不长——那个在苹果销售人员面前破口大骂他们是“一群窝囊废”的乔布斯和那个在斯坦福毕业生面前慷慨陈词“ 你们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活在别人的生命里”的乔布斯一样真实。他的理论并不像他的设计,在逻辑上毫无破绽;他的简约与之同行,而他的简约是那么的令人信服、一针见血,而且几乎无可辩驳。但问题是,总会有一个大胆的家伙。总会有人站出来试着说,眼前的这个问题并不像其他问题那么简单。而乔布斯,会在几乎瞬间将其击溃,毫不迟疑。“听着,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你将会想些什么,你错就错在这里。你知道,我也知道,所以别让我们浪费对方的时间。”过后,人们纷纷慰问那个不幸的家伙,但人们安慰他并非因为人们认为他是对的,而是因为人们认为对的是乔布斯。他们的忠心也随之转移,他们的看似安慰的话语其实饱含歉意。他们已经在给乔布斯卖命了。
现在,没有人想要成为那个家伙,没有人妄图凭着自己对“现实”片面的理解而去挑战乔布斯宏大而深邃的思想。没有人想去指出乔布斯是个“可恶的混蛋”或者“ 彻底的恶人”——因为乔布斯已经赢了,简简单单地在思想规模上胜出。一位前苹果雇员说得好:“问题不是乔布斯是否是个混蛋,这不是重点,问题是他能不能在作为一个混蛋的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佛教徒。”这才是个好问题,因为它承认了显而易见的事实并将问题转移到:乔布斯伟大的简约是否隐藏在矛盾之中。一个佛教徒——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怎能将那么多人如同虫豸般捏碎?一个在科技时代如同阿波罗般的艺术家怎能同时又是一个如同马基雅弗利般的企业家?这个人如何在含蓄地将自己与甘地、约翰·列侬、鲍勃·迪伦、马丁·路德·金相提并论的同时又鼓励我们去想"不同凡'想'"、而事实上只是关于胜利之想?“对大众而言,他将作为一个使科技平易近人的家伙而载入史册。”一个高管说,“但对商业圈的人而言,他将作为一个只肯在他掌握所有筹码的领域进行交易、并且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而被铭记。仅仅他获胜远远不够,你必须失败。他完全地不可理喻。”
那么,这真的是那么自相矛盾吗?这个关于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是否能成为佛教徒的问题其实是在问:他是否活在自己的信仰之中。而答案是肯定的,绝对肯定。乔布斯完全依照自己的思想行事,并深知你我并不如此。这便是他的筹码。“他过去常常谈论着历史上的伟人,使你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他想要成为他们或者觉得他已经成了他们,”沃兹尼亚克说。乔布斯在苹果的领导是对其内心矛盾的自我拯救。那么,他在苹果都干些什么?首先,他在工作。一位在 iPhone 发布不久采访乔布斯的商业伙伴说:“他告诉我在最后四十天,他熬了二十个通宵。这吓了我一跳,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像听到我妈妈的声音在脑海中盘旋,说道:看见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是乔布斯而你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工作非常努力。但是我在过去四十天中的二十个晚上干了什么?我参加饭局了。”
还有,如同所有伟大的专制者,他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追求着自己唯一的梦想。他给予肯定。他给予否定。他通过断定一件事物要么卓尔不群要么不值一提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二分法,并一直坚持这一方法。他正是以此起步的。乔布斯“第一次领导苹果的时候,这个公司一直以自己为先导而引以为豪”,另一位前雇员说。“比如说牛顿。还记得牛顿吗?它是第一款 PDA。可能它没取得什么成就,但它是第一。现在他们不这么做了,现在他们的目的是证明一件已经存在的经历的不值一提。这就是乔布斯高明之处。这就是他的冷酷的发挥之处。他对自己冷酷,对他人冷酷——他同样对技术冷酷。他完全清楚是什么使一件事物赏心悦目,又是什么使之糟糕透顶。在 iPod 之前有许多 MP3 播放器,但它们一文不值。所以他就会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们卓尔不群呢?iPhone 也是一回事。在 iPhone 之前许多手机都有网页浏览器,但没人用它们。为什么?因为它们糟糕透顶。现在,即使没有 iPhone 的人也会在自己的手机上使用网页浏览器,但这是因为 iPhone 。这都是乔布斯的功劳。他使科技的体验更加美妙。”
在苹果公司没有冗多的管理部门——在雇员与乔布斯之间只有六个阶层。所以如果苹果以一次乔布斯式的技术体验开始,它会在雇员的乔布斯式体验中结束。“有时候可能你见不到他,”一位前软件工程师说,“但你总会感到他的存在。你总会感到你的作为是否令他满意。我是说,他可能不知道你是谁,但毫无疑问他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正在干什么,以及他是否喜欢你的所作所为。”
而正是在这里,乔布斯渐渐化身为一个思想,一个也许能、也许不能传递给后人的思想。按 John Maeda——一位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现任罗德岛设计学校校长的工业设计专家所言,乔布斯“证明了在一个科技公司,你不需要任何人去了解你的思想,你只需要你自己。只需你自己。这不是一个民主的模式,而是一个基于收敛的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你不需要让他人理解。他人或许理解,或许不解,而乔布斯比任何人更了解。有许多公司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想做另一个 iPod。就是说他们想让它是白的,就是说他们想要这些或者那些,那些与 iPod 类似的特性。但这没有任何意义。iPod 之所以如同它看起来的那样是因为它的内在,而你看不到这些。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乔布斯只专注于优美的硬件。不,他只专注于软件。他可以看到软件,这就是他的天赋。软件对他来说是可以触及的。所以他只专注于无形。他只专注于让无形之物现形,专注于让人们看到他所看到的。苹果的产品之所以有一种特定的外形是因为它们必须是那样。这便是设计的意义。乔布斯不是一位设计师,也不是一位软件工程师,但他是在这两者之间斡旋的人,他是那个知道无形与有形在何处相遇的人,他是那个知道我们与之在何处相遇的人。他是那个知道人类处于何处的人,他是那个确保那个坐标停留在人间的人。”
乔布斯并非无往不胜。他输给过比尔·盖茨,他对掌控的嗜好使他离开了苹果,他走上了流放的路。他在自己的下一个公司,NeXT,经历了失败。当他重返苹果时,他将苹果转变为一个“尊重失败”的地方,一位前苹果雇员说。如果你尊重失败,并从中学到了教训,你不曾真的失败。正因如此,乔布斯在 NeXT 开发的操作系统成为了 Mac OS X 的基础。“正是它真正地挽救了苹果,”现已成为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的原 NeXT 雇员说。而根据苹果从 Newton 的失败中学到的教训,Mac OS X 成为了 iPhone 的平台。之后忽然间,乔布斯仿佛回到了他二十岁的那个时候,那时他正和盖茨并驾齐驱,为台式电脑的霸主之位而激战。盖茨出售无形,乔布斯为其塑形,为其雕琢,然后用其构成他的漂亮盒子。他从未放手。苹果是而且会一直是一家硬件公司。乔布斯会一直专注于机器,坚持着机器似乎有着灵魂的库布里克式观念。真真切切的,即使机器看似不过是积聚在其中的智慧的入口——Google 正在蒸蒸日上,而比尔·盖茨在散尽万贯尝试处理他的 Zune。乔布斯却并未在他最初的梦想之上做出任何让步,坚持认为人类在桌面电脑时代末期真正的需求是将这个时代的经历复制到网络之中。人们谈论着计算机虚拟化,谈论着一个正在数十亿功能强劲的手机中诞生的新一代互联网。但似乎这个世上任何人在性情方面都比乔布斯更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他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他如何成为人类沟通新时代的奠基人?如果乔布斯在他极端的本性操纵下不肯放手,iPhone 如何升级为新沟通时代的必备桥梁?
之后,发生了两件事。
首先,在乔布斯一生中,人们第一次认为他的一件产品比他本人更加优秀。还有,乔布斯开始渐渐被淡出人们的视野。
有些性格是乔布斯所不具备的。首先,他不民主。“他不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沃兹尼亚克说。乔布斯以救世主自居,而他的一生仿佛就是这两种目标不同之处的写照。他从未被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梦想所驱动,驱动他的是一个以其自身为世界主导的梦想。他渴望制造一个带动世界前进的设备,从而使人类走的更远。他渴望建造一个并不存在的现实。他渴望成为伟人中的一员,而与此同时,他也不具有博爱之心。如同一位曾与乔布斯一起工作的慈善家所言,“许多投身慈善界的人目前正在努力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用于慈善,以使他们可以改变慈善事业的现状,而我并没有在他身上感受到这一点。我所感到的是他过于专注他的事业,以至于没有遗留下丝毫的创造力。史蒂夫,他是个艺术家。他对他所审视的一切爱憎分明。他豪不关心他在做着什么样的贡献,他只想震惊自己,为了他自己。”
即使创造 iPhone 本非出于意欲震惊自己的本意,乔布斯还是通过自己未曾预料方式达到了这个目的。曾经,他通过改变人类家庭中的电脑之精髓而改变了二十世纪;现在,他通过改变人类口袋中的手机之精髓而获得了改变二十一世纪的机会。而当 iPhone 在 2007 年 7 月面世时,乔布斯坚持认为它正是像其诋毁者 ——比如微软 CEO 史蒂夫·鲍尔默所言,一款 500 美元的手机。他坚持认为:“ iPhone 更像是一台 iPod 而不是一台电脑。”他坚持认为苹果应当控制所有为其编写的应用程序——“运行在这台手机上的一切都由我们来规定。你肯定不想让你的手机像是一台PC。”简而言之,他坚持认为 iPhone 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苹果产品—— 一款物有所值的奢侈品,一款会影响却未必会拯救我们生财末路的工具,乔布斯救世主思想的繁花与硕果,以及他对控制欲的追求。
之后发生了一些事。先是人们认识到 iPhone 根本不是一款手机,它是一台电脑—— 一台带有 OSX 操作系统的性能强劲的电脑——而且还可以打电话。而因为它是一台电脑,它可以被破解;而因为它可以被破解,它可以被解锁——解除乔布斯与手机运营商所签订的协议的限制。而因为它可以被解锁,它变成了,用 Matt Murphy ,一位 KPCB 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伙伴的话说,“很有兴趣去了解它会在什么地方被破解——它的需求在什么地方。”如你我所见,这个需求在中国和第三世界,在那些 iPhone 甚至没有被官方发行的地方。如你我所见, iPhone 对乔布斯影响力的扩张最庞大的潜力并不在他创造的苹果商店之内,而是在他所掌控的渠道之外。
而当乔布斯在发布另一份谈及 iPhone 的公共声明时,它已经不再那么像 iPod了。在去年三月的演讲上,他推出了一套使 iPhone 应用程序开发更加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并宣布 App Store 的出现将会使苹果完全掌控所有开发完成的应用程序的线上发布。在同一会议上,一位 KPCB 的股东——约翰·杜尔宣布,KPCB 已投资一亿美元用于组建 iFund 风投基金,以鼓励 iPhone 程序的开发。现在看来,iPhone 其实是一台电脑,而又不仅仅是一台电脑;用杜尔的话说,它“远超一台 PC ”,因为它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计算提供了第一个平台。
听上去,这似乎是个胜利的时刻,是一个为救世主思想所作的决定性辩护。但事实上,iPhone 是逼迫乔布斯做出让步的施压。“iPhone 的故事是迫使乔布斯将改革权力下放的故事”,一位与 KPCB 委托人相识的设计师说。“但这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在乔布斯身上。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被迫给予 iFund 批准。 ”而当他在六月走上全球开发者大会的讲台时,新闻头条并非如同以往出自乔布斯的演讲——一件新生活方式的附属品不可避免的发布、并在乔布斯推销手段的作用下莫名其妙地成为生活必需品。头条是他的身体状况看起来不妙。头条是超过250000人下载了软件开发工具包,而 iPhone 的未来——用一位开发者的话说,依托在“无人知晓的应用上”,包括乔布斯本人。头条是这款更新、更快的iPhone——iPhone 3G ,也同样是一款更廉价的 iPhone。或者像一位将其资金投于 iPhone 相关行业的金融家所说,“当我听说他们将 iPhone 价格降到 199 美元时,我说,这就是了——这就是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一直在念叨的 100 美元笔记本。还记得苏联解体后,从未有过电话的东欧人民开始用上手机的事吗?那么,这也是将会发生在 iPhone 上的事。没有台式电脑的人们不会再为台式电脑烦心,他们甚至不会为笔记本烦心。他们只需弄一台 iPhone,而这就是他们的第一台电脑。我不是仅仅在说东欧地区的人,我是在说那些生活在电脑从未普及的地方的人,我是在说第三世界……”
简而言之,iPhone 被重塑为乔布斯所未曾具备的一切——被重塑在乌托邦化和民主化的时代。一款为富人而面世的奢侈品在富人的眼中成为原本贫困的人们的必需品,一件电子时代的启示品和摆脱经济困扰的利器。即使下一步是迈入陌生甚至不存在的领域,iPhone 也会使这一步成为可能。不,乔布斯不会“在手机行业停步”,在演说后一位开发者说。但在手机之后,在机器之后,是什么?那是“云”,如同极客所述——那是我们的虚拟化数据的无主珍宝,那是我们超越自身存在的数字化形态,那是人类对虚拟化体验的下一步。“云”被假想为移动网络的基础,或者如人们所说的“新一代网络”,但它的诱惑是找到一个脱离凡胎遁入无形的途径的诱惑,而这正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正因如此,当人们还在为如何触及“云”端、如何在虚空中追逐利益而困惑时,乔布斯带着他的iPhone ,如同过去那样提供了一个可能,通过每次提供一个光彩夺目的盒子而实现达到目的的可能。但他的灵魂在这些盒子里,它从未被开启过,而他在六月演说上所推出的服务——MobileMe ,这个承载着乔布斯对无形世界的渴求、或者至少宣布他已为无形世界控制权的竞争做好了准备的服务——在发布一个月后,被公认为“一场灾难”……“一次惨败”……“自乔布斯从流亡中回归后苹果十年来所发布的最糟糕的产品”。数字化的虚空也许如同天堂般不合乔布斯之意。然而它还是在召唤,而乔布斯还是不得不回应它的召唤。还有其他选择吗?
他已经上路了。
【编译组出品】编辑;杨志芳
据有关数据显示,现有的医疗数据中超过90%是来自医疗影像,这也意味着医疗影像领域拥有孕育深度学习的海量数据;与此同时,医疗机构也存在着借助深度学习提高医生“阅片”诊断的效率的需求。由此可见,深度学习可能率先在医疗影像领域进入临床阶段。
其中,成立于2016年底的 MediRadar(麦迪雷达),便是一家以消化道为切入方向,致力于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医疗影像自动化分类,以辅助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早期筛查的AI医疗影像公司。
据创始人李江介绍,目前死亡率排在前五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道癌症。其中,中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癌症发病率的43.5%。对于患者而言,若消化道肿瘤能在早期发现,治疗几率很高。但目前,鉴于采集设备、以及人工方式阅片等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较多的误诊、漏诊情况。
从目前来看,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医院、医生、医疗器械厂商、患者都着各自的痛点需求。在医疗机构方面,对于已经积累大量数据却不知道如何有效进行临床使用;对于医疗器械厂商而言,也想借助人工智能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以扩大市场;对于医生而言,则希望消减读片时间成本并降低其误诊概率;对于患者而言,则更希望在二三线城市的医院既能享受一线城市医生水平的医疗服务,减轻检测的痛苦感受。
以目前的消化道为例,小肠胶囊内镜从吃入到排除体内产生6万张小肠图片,传统通过医生人工阅片的方式需要6至7个小时。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根据8大类40小类的病灶特征进行自动化分类和诊断。所以在数据获取方面,MediRadar首先采取通过与消化道学术权威的科研机构及行业龙头影像硬件设备厂商合作的方式,快速获取海量标定后的样本影像数据,并通过消化道学会快速建立学术影响力,从而在临床进行大规模部署。
据悉,目前MediRadar的算法已经能够识别小肠内镜胶囊影像,临床小肠胶囊图片的二分类识别上达到99.7%的成功率;实时检测服务的胃镜、肠镜在临床科室部署嵌入式深度学习终端,达到秒级诊断。
关于未来如何推向市场,李江则表示,一方面,通过与医学影像硬件厂商的合作,在设备中加入不同病种的智能诊断模块,降低这些设备的使用难度。另一方面,即通过软件智能化,与医院临床影像科远程平台合作,为平台上的影像专家提供人工智能助手,帮助专家进行初步筛查,并生成初步诊断报告,以大幅度提高远程医疗平台的诊断效率。而在盈利方面,MediRadar则选择采取SaaS服务模式,医院临床科室,设备厂商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并相应付费。
论及差异,目前市场上在医疗影像方向的创业公司并不在少数,多集中在肺癌、脑科等CT影像、病理影像方面的处理,典型的如雅森科技、推想科技等。相比之下,李江表示,MediRadar主要的差异在于公司是专注于消化道影像识别,包括小肠胶囊影像,胃镜影像和肠镜影像。
团队方面,创始人李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模式识别博士,15年机器视觉行业经验;曾服务于HP、ASM等跨国企业,具有15年机器视觉行业经验;联合创始人刘震,曾任华为移动终端部研发主管,GPU并行算法专家,具有丰富的软硬件产品开发经验。核心成员是由计算机视觉、医疗图像深度学习、临床医院学术专家组成。
目前,公司正处于天使轮融资阶段,将主要用于组建临床、算法团队扩建。预计在一年时间完成跟多家重点医院间的科研合作协议,采集小肠胶囊、胃镜、肠镜的医生标定数据30万张以上。
36氪近日获悉,加糖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京基集团。本轮融资过后,公司将开始自建线下运动场馆,首期场地以健身房为主。
加糖2016年初上线,主要以兴趣社群活动为主,主要的项目包括跑步、健身、球类和户外运动。公司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的等渠道,聚集用户,再在线上的场地方运行。收费方式以按次和小额月卡制为主,每周举办的项目上百场。在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将重点开始自建场地,沉淀自有用户。
创始人郭志伟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加糖的竞争力在于社群的组织能力,通过各种有特色的活动,在深圳地区聚集了数十万的用户。目前平台的付费用户近万,而注册的用户达到数十万。加糖在选择线下场地方面,首先选择了健身这个领域。在他看来,相比球类和跑步运动,健身是一个用户痛点明显的领域。
在郭志伟看来,目前国内的传统健身房由于获客成本的提高和年卡制的限制,服务质量正在下降。而相比之下,互联网基因的健身房,正在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主打操课的超级猩猩、和24小时健身的乐刻等等。
而相比国外估值近20亿美金的LA Fitness 和 24 Hour Fitness 等,国内目前超过5亿美金的公司并没有,市场机会巨大。
加糖 活动
和其他的健身模式不同,加糖主打的是“运动空间”,除了基本的运动外,更多注重分享、社交和互动。比如用户在加糖小程序可自由分享运动记录、健身照片及生活。用户户在小程序内可购买服饰或健身 卡赠送给空间内的所有用户。加糖重社群的做法,是提高用户黏性的主要办法。
在场地内,除了基本的器械外,未来将拓展更多的运动类型,包括操课和社群运动。除了室内运动外,加糖的跑步、球类比和户外运动,也将通过线下店承载和延伸。按照郭志伟的说法,线下是一个品牌和社群承载点,未来可探索的运动空间将更大。
目前,加糖已经正在对深圳两处的运动空间进行选址,一个面积在600平米左右,一个在300平左右。预计在8月份建成。场地采取199的月卡制,并开设团课等其他内容,收费相对较低。收入方面,除了会籍收入外,未来公司将拓展电商和户外等增值收入。
相对来说,加糖的特点在于社群运营,通过强社群运营的方式做线下场地,提高了获客能力和用户黏性。创始团队多年的产品经验,也为团队线上产品的运营奠定了基础。
目前公司团队人数在20人左右,创始人郭志伟在腾讯有7年产品经理工作经验,为腾讯拍拍网创始成员 。早先创办多米儿童商城,后被上市公司收购。
这是36氪前沿科技小组近日推出的机器人日报,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每日机器人领域国内外重大新闻,希望可以为关注机器人的广大读者朋友提供每日实时资讯。
近日第52届巴黎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巴黎东北部的布尔歇机场开幕。作为世界三大航空展,今年的巴黎航展吸引了近50个国家超过2300家企业及组织参展,其中以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为代表的中国参展企业高达15家,中方总展览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
首次亮相巴黎航展的航空检测机器人CobotAI-A2是由中智科创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武汉中新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国内第一款航空检测机器人。CobotAI-A2集红外智能检测、光学视频检测和人工智能检测技术于一体。2016年年底,第一代航空检测机器人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
其中,自主导航技术(静态定位精度可达1cm,动态定位精度可达10cm)使CobotAI-A2可通过预设路线可以实现24小时自主巡逻,重要区域定点监测。同时,CobotAI-A2可以利用超声波实时距离探测技术精确探测周身障碍物距离;用时序热成像检测专有技术和高分辨率光学视频技术对飞机起飞前及着陆后进行常规绕机表面扫描;通过蒙皮下缺陷检测快速准确找出缺陷位置。
近日,Dürr和kuka携手为一般工业开发了一款紧凑机器人作为自动油漆喷涂的集成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油漆喷涂技术源自Dürr,KUKA则负责机器人部分。作为一款预安装的即装即用喷漆解决方案,机器人采用全兼容组件。其应用领域包括木材、塑料、玻璃和金属喷漆。
喷漆机器人系统由采用最新油漆喷涂技术的小型六轴机器人组成。该技术提供不同的配置,可根据每个不同的客户项目进行定制。系统及其所有不同组件均在Dürr 完成组装和预先调试。如此一来ready2spray机器人就能在客户现场快速安装,同时确保高效流程。
“Dürr 还可为一般工业提供大型版本方案(采用自有机器人),这已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实践检验。这是一种适用于较大工件喷漆的自动系统。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满足所有的客户需求”,Dürr Systems AG 的董事会发言人Schumacher博士表示说。
韩媒称,虽然韩国经济不景气,但今年1至4月机器人等玩具的进口额仍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据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28日消息,今年1至4月玩具成品进口额为2.759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8元),同比增长3.1%,创同期最大值。
据韩联社6月28日报道,按种类来看,机器人等玩偶类玩具人气最旺,1至4月进口额为7063.9万美元,同比大增75.8%,增幅为同期新高。其中,产自中国的比重最大,达88.3%。与此相反,组装型玩具、拼图、球类、电动火车、乐器类等其他玩具进口同期减少10.4%,为1.94亿美元。
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变形机器人动漫深受小朋友欢迎,机器人玩具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由于大部分机器人玩具从中国进口,这带动玩具成品进口额创新高。
另一方面,今年1至4月韩国玩具类出口额为2623.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8.2%。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28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的五名学生合作发明了一种会倒酒的机器人,并声称该机器人有一天可以取代调酒师的工作。这五名学生是受到了当地工程公司Quality Bearings的委托,进行这一项发明。学生们会定期前往西约克郡的索尔泰尔啤酒厂,研究调酒师在倒索尔泰尔金啤时的手法。
倒酒机器人配备了互动屏幕,人们可以点击屏幕来选择自己想喝的啤酒。接着,点击按钮,啤酒瓶就会自动倾斜,啤酒滑入杯中,倒酒的量和速度会随着杯中啤酒的量自动调节。该机器人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倒酒机器人在圣诞节之后基本成型。就在昨天,倒酒机器人在索尔泰尔啤酒厂接受评估。专家们对倒酒机器人倒出的啤酒的味道、倒酒的稳定性和机器人的损耗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我是孙榕泽,关注工业机器人,邮箱:sunrongze@36kr.com
本文图片来自Yestone 邑石网正版图库:http://www.yestone.com/
我们每天的消费记录都可以被别人或是自己看到,但你自己的生命数据你自己有看过吗?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黎浩在36氪主办的2017新商业生态峰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黎浩在题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生命》的演讲中解释了生命数字化的三个前提,即生命是以碳为基础,可以被数字化;数字生命可以被人工智能化;数字生命可以被网络化。黎浩认为,我们每时每刻监测、记录并管理自己的数据,比医院一次切片性的诊断更为重要。精准记录的生命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和对比,从而提供一些健康建议。这能使我们在发生疾病之前,改变生活方式,达到精准健康。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数字生命信息的对称。“我们希望把管理生命数据的权利还给每个人,你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数据,掌握自己的数据,管理自己的数据,能够了解这样的信息,能够更多的去跟你的医生做信息的对称。”黎浩在演讲中说到。目前,碳云智能的产品“觅我”正在探索这一领域。黎浩希望,未来有更多IT的能力融入到BT行业中去。
当人体像一个程序一样运行到最佳状态,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活到150岁。
以下为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黎浩演讲实录:
谢谢36氪,谢谢各位来参加这个活动。很高兴受36氪的邀请来参加智汇 智变 智成这样一个商业新生态的峰会,刚才主持人说没有医疗方面的马上会上来一个。其实我也不是做医疗,我是在碳云智能做首席信息官,原来是标准做IT的,今天主要是来讲讲IT和BT怎么做融合。
我的题目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生命,今天的大环境都是在讲人工智能,现在看看我们有什么数据,我们在座的各位进门的时候做了安防扫描,我们每天去超市、商店的时候你的数据都会被获取,你在淘宝、支付宝、微信上各种各样的数据都会被记录。但是你对你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了解呢?你生命有没有数字化呢?你说不是啊,我有很多的数据在医院里啊。但是这个数据你自己掌握吗?我们现在在座的各位每天的消费数据都被别人,或者自己看到,但是你自己的生命的数据自己有看过吗?碳云想做一个什么事呢?我们想做一个数字生命的运营商。
我们大家今天可以讨论这个话题,有几个基本的前提假设。这同时也是碳云智能存在的基本假设。第一,生命是以碳为基础的。碳元素为基础的生命在今天可以被数字化。上个世纪最大的三大工程,原子弹计划,登月计划,最后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世纪初测了一个人,这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有多大呢?大概在300G到600G左右,DNA数据这么大量,可以被数字化,这是一个前提。第二,这么大量的数据要被人工智能化才有可能解读,这有赖于计算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提供了可能。最后一个人的数字生命是有价值的,但是更多数字生命的连接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连接、需要网络化。
我们来看看一个人的生命化的数字有多少,上面一部分看到的是基因组、转录组、微生物组、蛋白质组、表型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没有这些数据。右边的有生物学的影像数据、生理生化数据、智能硬件数据等等。这样的数据量大概有多大呢?每个人一生的数据有4-10T,这样的数据量我们未来怎么应用呢?我们就需要数字生命的智能化,智能化这个事情其实说起来也很长,从深蓝1997年的国际象棋,到今天的AlphaGo的围棋,这些过程都是人工智能,大部分都在语音和棋类竞赛上面,AlphaGo对战的时候我也预测了一下我预测的是4:1,但是反方向的,我没想到机器的智能发展如此之快。随后,到Master的时候,已经不以人的下棋的思维做围棋的运算了,所以这个过程更令人恐怖。结论是:人下围棋3000年,也许都下错了。
最后数字生命的网络化,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共性,但是每个人又是特异性的。刚才有嘉宾讲到《人类简史》,每个人都是在七万年前从非洲走出来的。当年我们中学的课本可不是这么讲的。说我们是山顶洞人的后代,从那儿挖出化石来了,为什么不是呢?我们这些从一万年前走出的非洲智人的后代,之间有很多的连接,是一个共同的祖先,大家的差异性不太大。但是每个人的表达都有特异性,所以这里面既是共性又是个性的问题,需要网络连接才能解决。
人到底能活多久呢?按理论寿命的预期应该是150岁。人作为哺乳动物,寿命的理论值应该是生命成熟期的7到8倍,就是120岁到150岁。为什么大部分人达不到这个寿命呢?第一是程序错了,在座的各位能健康的生活到今天,基本表明你在遗传学上没有重大的缺陷。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完美无缺。DNA的程序会变异,就可能是肿瘤。现在大家说每个人都死于癌症是很痛苦的事情,但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活得越长,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更大,活更长,最终死于基因突变的癌症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上个世纪人均寿命是70岁,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作用。那么我们何时能达到150岁?这还有另外一个程序运营的非最佳状态,就是慢性病,这会导致我们在生存的过程里面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
如何来定义健康的影响因素呢?健康15%是遗传因素,10%的社会因素,8%的医疗条件,7%的气候条件和60%的自我行为,这段话不是我评价的,而是WHO的标准评价。如果说15%来自你的DNA,剩余85%的影响因素都是后天的。我们能做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饮食、运动、情绪,就是你的摄入、消耗和干预。那么在我们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你的DNA在你父母选择你的时候已经选择过了,在未来的饮食和运动方面到底怎么样做才能管理好你的健康,你是不是需要数字化记录和监测,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健康管理的系统来指导帮助你?
那么这个过程AI(人工智能)在做什么?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特异性的,有一些你自学习的过程,到未来还有对照学习的过程,最后利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的过程来解决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会有一些已知的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数据和结论,这个目前看相对比较少的,这是白盒的模型。未来我们可以在不断的交互过程中,运行计算、训练学习、推理预测、干预反馈的过程里找到黑盒模型,解决你在互相交互过程中的数据的偏差和确认。这个过程中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共识,这是很漫长的过程。
当前最重要、最基本的还是数据。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数据,可以监测自己的数据,可以去管理自己的数据。相对于大家去医院做检测来说,每时每刻的记录可能相对来说更重要,相对于医院的一次切片性的诊断,你的定期的监测可能更重要,相对于我们得病以后的治疗,可能你的早期预防更重要。这个过程是什么呢?就是你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管理的过程,碳云想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希望更多的IT的能力融入到BT这个行业里来。上个世纪我们考大学的时间,很多人都说生物是下一个发展最快的行业,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转行了。目前大家又把目光聚焦到生物产业,但需要更多的IT人进入到BT这个行业里来,去改变BT行业的基本的算法。未来生物学就是计算生物学,就是BT+IT的融合。
此外每一次人类的进步都需要有认知上的新的改变。塞麦尔维斯是教会医生洗手的一位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发现两个病区里面产妇死亡率明显差异,区别在于有的医生和护士在尸检后直接去接生。而他要求医生在接生前去洗手,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他的理论不被接受,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并在1865年死在精神病院。也在那一年,巴斯德发现了细菌,证明了他的理论。后来在匈牙利广场上立了一个塞麦尔维斯的雕像,这说明认知对一个行业来说多么重要,也多么困难。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抗生素,人的寿命从19世纪的35岁到了20世纪70岁。21世纪大家有可能用数字生命,利用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组学数据来解决你的健康问题,延长你的寿命。
数字生命信息的对称是我们这次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看到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的发病率是11.6%,大概1.1亿人,但是30年前中国人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只有1%,这30年发生了什么?是基因突变还是雾霾?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大家基本上都吃饱了,甚至过分吃饱了。说起来很可笑,大家以为吃饱这个事情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每天每个人都要吃三顿饭,但是我们的DNA可能在几万年的演进过程中并不是为吃饱设计的。DNA的逻辑一是预计吃了上顿没下顿,二是在能获得饮食的时候就过分去吃,储存能量。但是你想想,现在你每天这顿吃饱以后到下一顿,你饥饿是多长时间,第二顿又是过分的饮食,你的胰岛素就发生了紊乱,导致二型糖尿病的高发。尤其在你不运动的情况下二型糖尿病发生持续上升,而且近期这个数据大部分都发生在农村。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高达25.2%,昨天看到了一个新数据已经是2.9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而且大量的也发生在农村。现在城市里更多人关注到了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但是农村更多人还没有关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记录和观测你在每天的饮食,每天的运动,包括最基本的你的基因组的数据,你可能去更好的管理你自己,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更好的去数字化。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每个人应该都是自己最大的sensor(感应器),如果你说利用人工智能去解决你的问题,你应该最早解决的是你自己这样一个感应器对外界的反馈,和你的基本数据基础上对外界反馈的合理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希望把管理生命数据的权利还给每个人,你自己能够了解自己的数据,掌握自己的数据,乃至管理自己的数据。未来你能够了解更多这样的信息,能够去跟你的医生做更好的信息对称。
碳云做了这样一个平台,叫觅我,上面有一些管理自己的方法,可以给你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我们的APP也会在近期推出。在这里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有美容、有健康、有营养、有运动。最近做了一个极端的测试,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我们已经做了三次尝试了,是一个断食的测试。刚才讲了很多关于饮食和运动的方面的事情,在断食过程中人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准确的记录、分析和对比,在这个过程里你的身体在前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了什么,有可能给你未来提供一些健康的建议。在座的女性可能对于美容的需求比较大,目前大部分的美容的诉求都是依靠营销手段来影响选择的。如果现在测了你的皮肤微生物,测了你的肠道微生物,知道你基因类型,你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护肤品是合适你的,甚至是专门为你开发定制一款属于你的护肤美容产品。
“管理数字生命——寻找碳基生命的硅基未来”这就是碳云想做的事情。
谢谢大家!
文 / Gioia、Qian
想到威尼斯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是华丽的面具、氤氲的泻湖水面、纸醉金迷的舞会、带有东方情调的香味,还是精美优雅的威尼斯式花窗?
历史上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交流给这座水城带来了丝绸、香料、珠宝、颜料、毒药等一系列珍稀物品,为威尼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从公元十世纪开始直到公元十六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欧亚贸易交接地的威尼斯,一直是欧洲最富有最有权势的城市。然而,16世纪之后,威尼斯逐渐衰落,但几个世纪的繁荣和财富为这里留下了数不清的精美建筑和艺术作品。
我去过威尼斯两次,两次都在下雨。其中一次赶上威尼斯狂欢节,出了火车站到圣马可广场的路上人头攒动,不用自己移动就被人流推着往前走。
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实体店长啥样?
这次去,我是专门去看最大的免税店连锁、隶属于LVMH的DFS在欧洲的第一家 T Galleria系列商场,这家商场开在了威尼斯的历史性建筑物Fondaco dei Tedeschi里面。DFS此次选址的Fondaco dei Tedeschi正是历史上德国商人在威尼斯贸易的根据地。
从外边看来,一幢白色的方正大楼在众多妖艳华丽的威尼斯建筑里面显得低调。一位身着黑色西装的典型意大利帅哥为我们拉开玻璃门,略显空旷的大厅一层在我们面前展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除了正中间的鲜花,还有一座中世纪的古水井,同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浓不烈特别好闻的东方风情香味,让我忍不住深嗅了几下。
走进四四方方的中庭,我怎么感觉不像进入了商场,而更像一座剧院。这里一共五层,方正的中庭边环绕着一圈商店。每一层的每一面都有很多拱门面朝中庭。在寸土寸金的威尼斯能找到一座大楼建商场,还把中间宽阔的中庭空了出来,也只有将奢华植入DNA的LVMH集团才能做出来吧。
围绕着中庭的是一圈商店,感觉像剧院每一层的包厢。但在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和Jamie Fobert的手中,每一个包厢都被自然打通了,整个行走过程流畅自然,商品陈列错落有致,每一层的大窗户都提供了完美的自然采光。
一楼有意大利奢侈品代表GUCCI和出自威尼托的大牌Bottega Veneta的门店,还有一系列时尚配饰:太阳镜、手袋、装饰品等。
礼品专区精选了百分百产自威尼托地区的特色:食品、装饰品、玻璃制品、酒等。大眼一扫就和威尼斯其他小巷上贩卖粗制滥造纪念品的店铺区别了开来。比如说有Bonomelli的橄榄油,这个橄榄油品牌小众到好多维尼托当地人都不知道,但确实是意大利最好的,国际上排名前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
一楼即将开业一家由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大厨Massimiliano Alajmo管理的餐厅AMO(意大利语中这是“我爱”的意思)。
二楼汇集世界各地品牌和珠宝品牌的女款系列,不少是大本营位于香港的DFS为亚洲顾客精选的牌子。在这里我居然找到了像Love Moschino,Kate Spade,Rebeccaminkoff,Tiffany&Co.等被亚洲时尚博主钟爱的品牌。
三楼主营男士鞋类、手表、手袋等配饰。四楼女士鞋类、护肤化妆品和香水。
五楼有客户服务区、活动举办区和被乔治瓦萨里称为威尼斯最佳观景地的DFS威尼斯景观天台。我们去的时候正逢一个艺术展览。登上景观天台,可以尽览整个威尼斯的壮丽风景。
在不同品牌专区之间穿行时,我被提醒要留意那些和店铺完美结合的古老壁画,或者原属于建筑本身一部分的特殊装饰。设计师把这些文物同店铺整体融合,用来体现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自身的线条美感和空间感加强了奢侈品购物的体验,你会觉得这个空间和里头装着的品牌是绝配。
纠结的运营方
不过,在这家DFS里面购物的大部分顾客,都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没有问题,毕竟当消费力富强之后,豪气买下世界1/3奢侈品,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但我留心观察下来,这些如同赶集一样的客人,显然是没有闲暇欣赏这座建筑和其内部设计的美感的,而且对Bonomelli这样的品牌也不感冒,他们一心向着大牌,毕竟这里的品牌价格,拥有比专卖店更大的折扣力度——在我看来,都不知道这是优势还是劣势,毕竟最后吸引来的都是对价格敏感的顾客。
这家店的业绩,证明了我的推测。据这家DFS的一位运营人员介绍,该店80%的销售都来自中国游客,而且这些游客大部分来自国内的中低端旅游团,往往欧洲游的参团价格不超过1万(这1万包括了机票、签证、酒店、所有中餐报餐)……每个人当然都有去任何地方买买买的权利,但我会在心里可惜了这家DFS的美好,生得这么好看,却没有人欣赏。
还有包括Bonomelli在内的小众品牌,大概也是没有人会留意了。
这家DFS的运营团队,因此显得很纠结。他们一方面当然知道中国游客对这家店的重要价值,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聆听中国团队的建议,比如他们不愿意找中国本土的KOL做宣传,却把钱都花在国外的KOL身上。我猜测,可能是他们认为中国旅行社之间的销售渠道已经建立,下一步是要招徕国外的自由行客人。其实为了给来这里的每一个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家DFS的每一个店员,在上岗之前都要接受1-2个月非常细致的培训,需要对每个在售品牌都有所了解,不但了解品牌故事,还要了解最新产品系列。但我面前的这些意大利店员,却并没有展现出受过良好培训的样子,他们懒散地站着,不时还互相之间闲聊两句。也许是来的客人让他们提不起兴致,也许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在贩售什么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奢侈品——不过只是一家免税店罢了。
中国顾客的购物单一性,外加上销售人员的服务不到位,导致威尼斯的这家DFS虽然进店人数和香港DFS差不多,但是客单价低,销售比不过香港。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家造得如此考究、精良、漂亮(请允许我的词穷)的免税店的宿命:会去顶层看展览和天台拍照的基本都不购物,而花钱买买买的都没时间去看顶层。
从威尼斯回来,我又重温了几集讲述伦敦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创始人的英剧《塞尔福里奇先生》。美国人塞尔福里奇为伦敦人带来了百货商场,他所倡导的精神如今还在DFS里面延续,但是服务的对象已经从百货公司所在地的城市人变成了在不同国家旅行的世界公民。DFS的市场策略也开始从机场店向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的大型百货转变。
DFS威尼斯是这个旅游城市的第一个大型百货公司,你在这里反而比在威尼斯大街小巷里更能找到百分之百产自这片土地的精品。它的及时出现对于不擅长进行市场营销的意大利公司来说也拥有积极的宣传意义。哈哈,比起擅长marketing的法国人,意大利人又一次失败了,让我为那些大喊Italians do it better的意大利人默哀一下吧。
在全球化的今天,也只有像LVMH这样能够将资本力量运营好的大集团能够有实力召集一流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在威尼斯或巴黎创造出这样的商业奇观吧。
Qian,旅居意大利,意大利旅游专家,生活美学的研究者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Linda)
零售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今天,《零售老板内参》与36氪联合举办的“2017商业新生态大会—新零售时代”峰会在北京举办,我们邀请到了九位零售行业企业代表及产业链大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零售行业人士,共同探讨与分享新零售未来。
会上,苏宁物流集团仓储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海峰向大家介绍了,苏宁物流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的进化历程和思考,以及,在新零售/智慧零售的新的大背景下,苏宁物流的判断和规划。
以下为张海峰的演讲全文:
首先,感谢主办方,感谢全老师,还有之前各位嘉宾的分享。
我代表我们苏宁物流把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跟大家说一下,在实践和践行的一些事情跟在座的各位同行,或者是致力于新零售变革的一些同行路上的同仁做一些简单的分享。
首先,先说一个词,叫人设。苏宁在我们多数人的心目当中,他的人设是一个电器的企业,或者是以电器流通为主的企业。
但从2009年左右开始,我们就开始最大程度的拥抱互联网,我们做过很多尝试,最早做图书,做全品类的快销,线下做Shopping mall。从现有的践行来讲,我们觉得这是一个过程的累计。我们相信,通过我们自有体系的努力,也一定能够为未来的新零售做一些贡献。
在现有的新零售的场景之下,我们觉得有两点需要去做,第一是如何做产品,第二是如何做服务。围绕着客户做更多、更深度的平台,这也是我们想要致力于去做的事情,这是我们苏宁围绕着愿景的一个点。
马云老师说过未来1天10亿包裹不是梦想,我们去年年底的时候,并购了一家快递公司,之前对每天上亿包裹这个概念感觉还是挺遥远的一件事。但是合并了这家公司之后,有了对行业更深层的认识。如果每天订餐的需求都累计到快递包裹里来,一天都上亿包裹或者更大的目标都是可能的。再加上类似于盒马这样的新物种出来之后,这种变化会更快。
在物流行业大力的倡导之下,无论是智慧也好、绿色也好,所有围绕着物流、技术的革新和变革,也会越来越快。
我们在物流这个领域,原来大家定义的是傻大黑粗的观念里,我觉得在近5到10年里,也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变化。大家以后可能不会觉得说顺风一定是高大上的,可能会有拥有更多好的技术能力、服务好C端的公司也一定会出现。
大家现在更多的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在聚集资源,但是真正的技术的改变,我觉得在未来的5到10年会真正的到来。
从平台服务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把货源和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实实在在的物流平台,把资源聚集起来,更好地为我们的商家去服务。举一个简单的场景,三星S8的发布,接下来下半年还有苹果iPhone8的发布,一定会有一堆人去门店排队。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技术能够让发烧友体验到更好的服务,不用排队?这也是物流行业的人一起思考、努力的地方。
今天会上所说的,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智慧零售,大家所表达的想法、观念、理念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最终还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从原来的终端为王(占店)转化到我们所说的场景、智能的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一些服务中。
以上是我们简单说了一些苏宁在这样一个大的体系下,在零售交易环节的一些想法。
下面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在物流领域实际上做的一些践行。
1、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平台的公司。
在前年年底,我们就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跟阿里系做了深度融合。现在全北京每一个消费者在天猫平台上购买的消费电子,无论是你的包裹也好、产品也好,还是最终到户的,仓储的生产基本上都是在我们这边做的,最终的递送可能有2到3家在为消费者服务。说这个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多的把我们现有的资源开放出来,为前端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有很多的转变,包括我们的硬件设施、开放软件系统。如何从原来一个仅仅只是为苏宁这样一个集团服务的平台,转化为能够具备开放服务能力的一家企业。一方面是在管理体系和软件上的一些变化,以及人的意识和观念的变化。
这是我们现在具备的末端的实际能力,刚才很多嘉宾都提到,我们要去做服务,作为做物流这样一项实际的货物流通的服务商来说,没有一些实际的硬件平台做好服务的话,它的可控性也一定会打很多的折扣。无论是自有的仓储网络,还是末端服务网络,都是我们能够拿得出手,跟市面上任何一家做2B,2C的物流公司提供服务的。最终,还要突出我们大数据的平台。
今天有高德的专家,他也做了一些分享。我们在客户数据上的累计接近20年。从06年开始做系统改造升级,应该是在全球第一个用工业管理的软件来做商业的管理。从体系化结构上来说,我觉得我们在数据沉淀上的一些价值一定能通过现有的大数据的技术,能够挖掘出更多的矿产。
这是一些网点实际的数据,我就不一一做赘述了。这里面有我们自己自有资源的运用和整合,包括去年年底整合的一家快递公司,也会作为我们后期的一些资源加入进来。在未来,我也相信我们的触角和服务能力,会随着我们基础设施的变化变得更好。
下面着重说一下,我们在这三点上的一些努力。第一是智慧仓储,第二是大数据、第三是全渠道。
首先,说一下智慧仓库。我们在物流领域,在新零售这个场景下,我们围绕着去做的无非是通过技术改变、代替、提升我们原有人的体力和脑力。在无人机、无人车等,可以接触到消费端的设备、服务能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感知。今天为什么要说仓储内部?这是作为今天的消费者看不到的,我们认为这些能力结合我们在末端的一些设备、设施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行业里有两个词,一个是人找货,一个是货到人。在商店里选东西的时候是依照人的需求选择我们想要的一些产品,我们希望做到的是,在我们的仓库里能够输出我们的订单,通过我们的设备替代原有人的一些工作,能够真正的实现我们在仓库作业过程当中最小的能耗、最快的速度。这样的技术在全球已经存在10年以上,只不过现在由于电子商务、新零售的原因,大家对订单碎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服务实效越来越高,这样的技术也在逐渐进入中国。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我们今天没有做过多的展示,更多的是在货物分捡环节,比如说小黄人,还是分捡设备也好,我们希望是可以把人的劳动逐渐的由机器替代掉,这可以提高准确性、提高货物的保障。
2、软件系统上的变化升级
理论上就是铺仓的能力,和在仓内产品的布局。我们要把货放在每个地点,我们希望做到的是,知道怎么把货在一个具体的位置,能够提升我们在仓内产生的效率,这就涉及到的软件的技术,所谓的大数据的能力,还是说数据运算、算法运用也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实际的运用和践行,能给我们在物流这个领域带来一些变化。
这不光是在物流环节的应用(大数据),还有营销的环节,如何做精准的营销,如何做精准的捕获。在目前来说,可以讲,这都是大数据入门级的应用。从行业专家来看,这些可能是最基础的。怎么升级大数据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基于我们高德专家所说的一样,拥有更大的数据量,这样你挖出来的矿就会更多,拥有更长时间数据的累计、更多关键字符、关键字信息的累计,可能就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变化。
最后,说一下我们自己在全渠道能力方面的案例。
我们希望通过库存的统一、物流系统执行的统一、通过上游数据的归口,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做类似的信息归拢软件,比如说做OMS平台的,还有一些做打单平台的,他们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在交易信息流上的轨迹。我们希望把这些流、实物、技术归拢到一起之后,可以更大的发挥我们的价值,能够更好的为我们全业态的用户进行服务。
我们始终相信,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只要秉承这两个点的推动,我们一定能够更好的给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我们不是技术的创造者,或者是行业的引领者,更多的,我们希望自己可以变化技术实践、应用的引领者。
我们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技术,或者是宣传的很多技术,其实在物流这个行业,已经存在5年甚至是10年的时间。只不过在现有的零售背景下,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更多的技术会涌入到国内,我们作为这样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在更多的运用这样的技术。今天在会的,无论你是基于位置、设备还是数据的,我们都希望彼此可以成为合作者,可以更多的、更好的为我们苏宁物流的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在服务的场景下,我们始终相信,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坚持的自有人员的体系,通过这样一个强有力直营的体系,能够把跟消费者接触群体带来的能力,更多的赋能给我们的客户。
以上是我代表苏宁物流给大家做的一些简单分享。
简单概括一下,新零售的环境下,作为一个物流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希望更多的能够把我们在技术领域,设备也好、大数据也好,各个领域的一些技术融合到物流服务当中,更好的为我们C端、B端的消费者做好物流领域的服务工作,谢谢!
零售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今天,《零售老板内参》与36氪联合举办的“2017商业新生态大会—新零售时代”峰会在北京举办,我们邀请到了九位零售行业企业代表及产业链大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零售行业人士一起,共同探讨与分享新零售的未来。
会上,TalkingData合伙人&执行副总裁林逸飞提出,过去企业抢占心智占有率和提高获取便利性的竞争,已经因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竞争正朝着数据、流量(尤其是自己可管理的流量)展开。
以下为林逸飞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我是TalkingData林逸飞。TalkingData 顾名思义,我们是一家企图用数据来说话的公司。
零售类的课题从前面三位嘉宾的演讲来看,涵盖了很多方向,从3C电器到盒马生鲜,到买车买房。对于此,我也有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企业主还是渠道商,卖衣服、卖车,在今天这个年代你要经营的是你所拥有的数据是否可以挖掘出相应的智能。
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件零售行业的相关事件,我认为具有一定风向标意义。
1.可口可乐全球CMO下马,不再设这个岗位。
2.前两天花了巨资,有人买了一个公司(指Amazon收购全食),有人在讨论他是买了一个样本回来帮我们设计AI吗?他是在买我们的供应链吗?
无论是做零售还是其他的生意,都在做两件事,心智的征服和获取便利性。
心智占有率:当我想买电视的时候我是想到索尼跟TCL还是国美和苏宁?现在又不一样了,我是想618还是双十一了?
获取便利性:一公里之内我是否可以买到报纸,三公里之内我是否可以找到一家国美的实体店,八公里之内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大型商场。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我不在意我家旁边有没有实体门店,因为京东会送过来,阿里也许会慢一点,但也会送过来,还有很多垂直电商,比如说盒马,也一样会给我送过来。
流量可用性:我做传统的广告,或数字化的广告,流量很贵,但我不知道客户在什么地方。当我拥有了线上的客户群体,构筑成属于我的流量时,我开始下沉到线下。许多线下企业,也在过去3年中逐渐往线上部署这样的流量资源。
可以看到,大家都在争夺流量及数据。前面国美的老总也谈到了数据,数据在干什么?数据在帮助我们刻画消费者形象、业态、生意。
流量变贵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是《王者荣耀》?他的流量是什么概念?跟你卖一个电视、卖生鲜产品不一样。在你所属的市场上不竞争,就没有办法获取你可以管理的流量。
你今天去剔除M、P跟T这三件事情之后,你要考虑你的数据是不是可用?
跟刚才提到的国美一样,我们前几年就在布局,我们部署了很多智能设备去积累数据,我们希望在数据上挖掘出更多的智能。我想提的问题是,是不是每个企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都做到了这一点?
这张图是TalkingData经常用的。逻辑上来说,今天所有的企业做事情是在红线的那一边,交易门里面。交易门外面的数据,可以通过高德、TalkingData等渠道便可以很便捷的获取。但很遗憾的是这些数据在今天仍没被纳入企业的数据范围之内。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做了这样一种设定,叫作时、空、人、物。零售领域里会谈人、场、物。
人跟场之间缺少地理信息,跟人属性的联合,目前是缺失的。第二个属性是人跟货之间,我没有交易,没有货源系统,我就不知道货跟人,跟外面的天气、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大数据要干的事情就是把每一个消费洒落到自己身后的每一个面包屑集中起来,还原它,帮助我们去做各种各样的生意。
线上流量竞争的对手是《王者荣耀》,线下的店那是你自己的流量,但是如何做流通、汇聚。在这里我就不举案例了。
人的数据:所有数据都按照一定的逻辑组装:所有的人,在什么场景下有什么样动作的意向。这样一种数据组织形式的关键点在于说,既有外部的数据,同时帮助大型企业构筑你自己家数据资产的能力,而不是仅仅靠外部的数据。
2、3年前,我们开始进驻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我们帮助企业构筑数据能力,解决不同类型数据间融合的问题。
那么多线上数据的接触端,这么多线下数据的接触端,能不能帮助你刻画人、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据处理的能力最终应该构筑在企业的内部,是你可以经营的能量。
我们所有的逻辑是这样的,营销这两个字一定要拆开,没有营哪有销?营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借助移动互联网了,如果人们只在经营我们自己内部的交互数据,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跟一家大型的快销品合作,他引入了什么样的数据?外面的数据有天气,里面部署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传感器、Wi-Fi、货品、SKU的数据,甚至包括人脸识别、情绪识别。他在探索什么?是人、场、物、时空。
选址是2、30年的话题,不是说今天出了一个新的技术,就让我的选址变得不一样了,而是说我们今天利用到的这些数据模型,对传统的数据模型、对传统数据客流的迁徙有没有什么修正?这个还需基于所处的业态、部署情况做相应的分析。你可以把自己的一方数据和外面的数据以及场内数据整合起来。
触达这件事情非常重要,通过线上、O2O的形态,我们可不可以跟每一个走进来的客户、潜在客户,在他变成我的客户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增强我跟他之间的黏性。
很多企业在这个领域里面临着很多问题,他在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下如何运营上面所谈到的各种能力以及能量,我们对企业内部的数据如何进行整合?从TalkingData来讲,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完整的闭环服务。
举个例子,这是一家建面在8万平米的综合Shopping Mall,我们通过建立营销闭环的模式,帮助他提升了销售额,最终效果大概是以往销售额的1.5倍左右。另一个例子,某品牌连锁店,每天大概只进来7个人左右,但是我们帮他做了运营之后,每个月单店大概增加2000个客户。
金融在营销闭环所带来的提升效果方面,展现得最为直接。国有大型银行做理财产品的营销,在7个月过程中提升了20倍,为什么?没有制造、没有生产、没有物流,不用考虑供应链,《王者荣耀》也一样。
我演讲的内容到此结束,做一个结语,TalkingData是这样一家公司,月活跃用户为6.5亿,长期合作的,非常流行的APP超过十几万款,我们服务传统的企业,包括金融、房产、航空、酒店、零售等。我们唯一想做的事情是想把数据的心智跟企业一起挖掘出来,一块去看在今天的竞争趋势已经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把自己的数据挖掘出价值,如何经营一个自己可以管理的流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