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36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655

轰轰烈烈的自媒体圈地运动中,今日头条的优劣势在哪?

$
0
0

张泉灵上一次跟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同台,是今年 6 月份,当时她身上的标签还是“著名央视主播”。主持那场活动的是著名媒体人林楚方,他年初刚从亲手创办的壹读传媒离职加入今日头条,负责公关和品牌。

或许林楚方的“转型”案例多少给了张泉灵一些信心。两个多月后,她主持今天的今日头条“头条号创作者大会”时(大会上张一鸣发布了包括资金扶植、自媒体孵化器、产品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宣告今日头条大力投入自媒体这件事上),身份已经切换为“紫牛基金合伙人”了。

媒体人转型、传统媒体式微,这些事情都在发生。但是人们对资讯的需求不会变少,有人提出过:CNNIC 的报告指出网络新闻、博客(空间)、网络文学分别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二、第五、第十大需求,移动端则少了博客;换言之,阅读资讯需求的体量之巨大,一点都不比微信小。

资讯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在变化。实际上让受众更低成本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是媒体演化过程中一直在遵循的一条优化逻辑。自媒体的出现和兴盛其实和这个逻辑一脉相承。人们通过垂直领域的自媒体们,能够精确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今日头条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遵循这个大逻辑的,人们从前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现在信息聚合+智能推荐引擎能够让这个成本降到最低。

所以今日头条将自媒体纳入版图内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它也的确拥有所需的其他条件了:今日头条称拥有 3000 万的日活用户;而且这些流量相对精准,有阅读资讯习惯的用户本身就是自媒体人所需要的;年初把林楚方招入麾下后,它在媒体圈的能调动的资源也多了起来。

但是从另一个维度看,今日头条产品层面,缺乏孵化出优秀自媒体的重要条件:关系。而关系不只是在信息的传播层面能带来好处。

自媒体除了内容之外,“个人品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吸引用户的因素。用今天出席了今日头条发布会的“罗胖”罗振宇的话来说,叫“魅力人格体”。而只靠纯内容层面的单向输出来传达“魅力人格”,是非常困难的。很多自媒体之所以在微信微博上获取了大量粉丝,是因为平台的“关系属性”使他们能跟受众有互动、能有更多人格展现的方式和机会。微信微博平台自带的“关系属性”是能够让内容在传播上产生“化反”的。

用一个词概括,叫运营。在今日头条的产品里自媒体人没办法去运营用户,运营关系。即使未来在产品上做些调整,增强自媒体人的自我运营空间,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强阅读的产品。所以百度百家和各种门户衍生的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但大多都是成熟自媒体拓展受众的一个渠道,不是能够让有潜力的自媒体脱颖而出的地方——后者还是大多发生在微博微信上。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今日头条要做自媒体孵化器。一方面是用人工孵化来帮助一些有潜力的自媒体运营起来,另一个方面也是在探索产品该怎么去结合自媒体人的真正需求去演化。毕竟只有通过产品解决,才是真正具有规模化潜力和可复制性的解决方案。

今日头条的机会在于,微信其实从来没有把自媒体这件事情放在最高的优先级上。更直接承载变现的 O2O 和电商似乎更能引起他们注意。再者,微信根本上是一个用以沟通的应用,在阅读属性上始终不能做到跟阅读产品一样。比如微信里从来没有优质订阅号的发现机制,人们发现订阅号只能通过“关系”。

但它的对手也不只微信。除了上面提过的百家等产品,最像它的产品“一点资讯”也一直都有自媒体入驻的方案。他们选在昨天刚刚开了个发布会,发布了一些新功能和策略,并提到自己拥有 1100 万日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65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