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军武次位面》出品方现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军武次位面》每周五在腾讯视频、优酷、搜狐视频、爱奇艺、bilibili、ACfun等网站播出,单集的全网平均播放量近400万,累计播放量破亿。《战舰世界》、《战争雷霆》、《火瀑》、《高达》、《全民突击》等热门网络游戏都曾经和《军武次位面》展开过合作。
其风格和传统电视台播出的军事节目差别很大,它的主力用户群是18到30岁之间的男性,节目加入了年轻化的解说风格和年轻人喜爱的画面,包括三维动画、游戏画面,并很注重讲解原理和知识,风格比较接近美国的discovery的节目。
“我们并不想把自己定义成一家做军事内容的公司。”
刚放完他们的军事视频节目《军武次位面》最新一集给我看,曾航就这样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更大的野心。这位前触控高级战略分析总监创立的“光速时光”,瞄准的是“男人的玩具”这个大品类。
只不过,军事视频恰好是目前最合适的切入点。
垂直领域和 PGC 视频
加入触控科技之前,曾航在互联网圈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五年的 TMT 媒体人生涯,以及他所著的畅销书《一只 iPhone 的全球之旅》。在作为一名“观察者”记录行业的那些年里,曾航积累下的不只是对行业的理解,还有大量的人脉、资源。
观察者的角色延续到了他在触控科技的一年半经历中。“我在触控的时候是战略分析总监,说白了,就是给老板当参谋的。”那时候曾航和团队负责的就是分析数据、研究行业和竞争对手,帮老板研究战略。
而促使他出来创业的原因,正是他所观察到的信息。“当时我发现,2015 年,垂直细分领域有机会。”曾航注意到,在大文化产业里,过去一两年好几个典型的细分领域崛起了,比如二次元,比如电竞。“A站、B站,电竞里的斗鱼,这些都是去年整个文化产业的几只明星。”在做了许多研究,写了很多深度报告之后,曾航对基于兴趣形成的细分领域垂直创业非常看好。
另一个他注意到的方向,是视频。我们都约莫能感觉到视频在移动端内容消费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通过分析数据,曾航的判断更加笃定。“当时我看到的是,在移动端,视频类的 App 日活用户量级大概是阅读类的 100 倍左右。”
曾航认为这个数据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视频一定是未来几年移动端上最主流的娱乐类型。
另一个可以见到的趋势是,在购剧成本越来越高、UGC 的质量和产出周期都不稳定的情况下,视频网站这几年的对 PGC 内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视频网站这几年的战争其实并没有结束,而是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和搜狐视频,在 A 股上线的乐视、暴风,大家都不缺钱。”不缺钱的状态下,缺的就变成内容了。各大视频网站对 PGC 内容的争夺愈演愈烈,只要有好的节目,各家都愿意拿出非常好的位置推广。
于是曾航的创业方向锁定在垂直细分领域和优质 PGC 视频内容。这种垂直领域+视频内容的模式在现在看来其实也不算少见,比如主打生活志趣的一条视频,从极限运动切入的 iDareX 等等。
而曾航相中的,是军事。
军事娱乐化
曾航本人也是一个军迷,他认为广泛的军迷群体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尽管具体人群数量可能难以界定和计算。
老一辈的军迷可能很多都关注时政,但更大量的年轻军迷只是因为军事游戏、战争类影视作品而喜欢上军事,他们关注军事只是因为兴趣。在曾航眼里,这种对军事的喜爱跟政治没有丝毫关系,就跟人们喜欢体育是一样的。
而不一样的是,这群人对军事内容的需求还没被很好的满足。
曾航留意到了《军武次位面》。这个网络军事节目从 2012 年开播,第一季于 2014 年完结,由作者 CRAZY262 一个人独立完成了整个第一季所有节目的策划和制作。和很多神秘的 UP 主大神一样,262 从优酷活跃到 A 站 B 站,但是真实详细的身份信息从来未在互联网上公开过。
和传统军事节目偏重度、时政不同,《军武次位面》在保持军事知识上的深度之外,增加了大量娱乐元素。262 在节目中使用大量游戏、影视节目里的画面,使得视觉冲击力更强,并且内容没那么枯燥。并且,262 调侃、戏虐的解说风格,也深得军迷喜爱。
所以,即便由于个人独立制作,《军武次位面》在质量和播出周期上都不够稳定,节目还是受到了广大军迷们追捧。单在优酷上,第一季的总播放量就超过了 1200 万次。
优异的口碑和播放量也证实了泛军迷群体的潜力。于是,曾航在今年年初找到 262,两人决定合作,成立了光速时光,曾航任 CEO。他们组建了一支专业的 PGC 视频制作团队,当中包括从凤凰卫视出来加盟的。“我们追求互联网的思维,但是电视台的制作水准。”曾航说。
团队的第一个产品是《军武次位面》的第二季,在一个多月前开播。
由于公司化的制作和运营,这一季的出品质量和周期的比以前 262 单干的时候稳定得多。在一些画面,制作团队还会自己做 3D 建模,让观众看得更明白。哪怕耗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那枚大炮,只在节目中出现几秒钟。
节目希望重度的粉丝在里面能看到深度,轻度的军迷在里面能看得过瘾。“我们强调画面一定要很酷、很燃 ,节目一定要让你看得爽。大量的火炮在齐射、一群坦克在冲锋、机枪在扫射,男性就喜欢看这种东西,他有发自内心的这种血脉偾张。”
现在节目能够稳定在两周一更,为接下来团队继续扩大后,会一周一更。“对于网络视频节目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就是你有没有实现每周更新。”曾航提到,稳定的更新是获得视频网站推广资源的基础。
“我们其实很幸运。今年是抗战胜利 70 周年,整个军事板块都很热,包括扎堆上线的军事游戏非常多。各大网站愿意给军事类视频的推广资源也非常惊人。”
目前团队的精力都在打磨《军武次位面》这个产品上,但曾航和 262 实际要做并不是军事节目,而是军事文化。
“军事娱乐化这件事情,在国外很多地方已经很盛行了,但在中国还没有。”262 和曾航告诉我。在日本,《枪械少女》这样的作品把军事和 ACG 融合,创造的军事萌娘形象在二次元族群中颇受欢迎。在欧美,经常有军迷穿上二战的衣服,一起扮演一个场景或事件。
通过视频节目,他们要聚拢这批军迷,在这个细分领域中站稳脚,成为市场军事文化的第一。当最核心的“人”聚起来了,后面的拓展就顺理成章了。
未来:撕掉军事标签,做中国的 Discovery
《军武次位面》在各平台的播放人次已经是几千万量级。但观众数量不重要,他们要的是粉丝。
“观众今天看你这个节目,明天就看别的去了。而粉丝是很忠诚地追随你的品牌的。”谈及运营粉丝时曾航多次提到了小米,“我们非常推崇小米的粉丝经济。它刚开始的时候针对一群喜欢刷机、拆来拆去的发烧友,这帮人其实是很窄的。但小米在这样窄的人群上做出了口碑,然后开始扩。”
曾航会给每一个加入公司的新员工都发一本黎万强的《参与感》。实际上在运营粉丝方面,黎万强本人也给了曾航很多建议和指导。
目前《军武次位面》已经很重视对粉丝的运营。他们建了几十个粉丝群,把早期的核心用户都聚起来,经常沟通、做活动。他们也把产品的一些环节开放出来让粉丝参与,不仅让粉丝参与主题制定,甚至还让粉丝参与“制作视频”——当《军武次位面》需要一些战争类游戏中的画面时,他们会号召粉丝跟他们一起“演”场景。比方第二季第一期里,有一个画面是一群游戏里的坦克冲锋陷阵,就是他们找了一批粉丝,用语音工具统一指挥演出来的。“给用户参与感,让他们觉得这个东西不是你的视频,而是我们大家的。”
粉丝的培育需要一个根据地,所以团队正在制作官方社区。这也跟小米的路径类似,小米早期的发展中 MIUI 论坛功不可没。
实际上,把粉丝都聚集过来之后,这个项目的想象力才开始丰富了起来。除了视频内容,他们能通过这个社区提供给粉丝更多与军事文化相关的娱乐。军事战争类游戏、军事影视、模型......这些东西,他们都可以带着粉丝玩。“我们社区的基调就是玩。军事娱乐。我们教大家哪些军事游戏最好玩,哪些模型值得买,哪些电影好看。”他们还可以打造自己的 IP,推出自己的品牌。
这些每一个方面都是和生活消费相关的。换言之,这个社区承载着广阔的粉丝变现的功能。“目前手游已经越来越垂直细分,市面上也扎堆出现了很多军事类游戏。相应的,上游的分发渠道也会细分化,通过军事类社区分发军事游戏无疑用户量更加精准。”曾航提到,这样一个有流量又精准的社区,光是给军事类游戏导量,想象空间就已经够大了。
而想象空间这种东西,永远都可以再大一点。
目前光速时光的想象空间来自“军事文化”。但在未来,摘掉“军事文化”这个标签,才是它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绝对不会只做军事这个点,这只是我们第一个节目和产品。很快我们就开始第二个、第三个。”
把握好这群军迷的特征和共性,就能沿着他们可能喜欢的其他东西横向扩张。军迷人群中 90% 都是男性,所以曾航说光速时光要做的是“男人的玩具”。
换句话说,曾航想做的是中国的 Disvovery(探索频道)。
“Discovery 其实是整个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频道,规模比 HBO、CNN、ESPN 都要大。Discovery 母公司在美国一年收入大概是 60 多亿美金。中国没有这样一家公司。”Discovery 涉及的内容包括科学、历史、军事、探险、科技等。而这条线,也将是光速时光会沿着横向扩展的线索。
要把整个 Discovery 品类给吃下来,需要非常长时间的积累和打磨。“这个品类的市场已经在西方被证明了,非常巨大。我们非常有耐心,在中国做这样一家视频制作者,并且是通过粉丝经济、互联网思维来做。这完全是革命性的,毕竟我们的商业化会比传统的视频制作公司好得多。”
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光速时光最后可能会变成一个男性消费入口。所有男性感兴趣的领域,从线上的内容到商品甚至到线下的活动,它都可以提供。
这当然是一个宏大的梦想,但是目前这个只有十人左右的团队,还是将精力放在第一个产品的打磨上。“第一个产品上线才两个多月,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包括初期团队的磨合等,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
但起码很多创业公司都很操心的“钱和资源”,他们不用太操心。这次创业,曾航找了圈内近十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 CEO 级别人物,“众筹”了一笔天使融资。这些大佬都是曾航曾经打过交道的,互相比较信任的。每个大佬个人出资,只占一点点股份,但任何时候公司有什么问题,他们会非常积极帮忙解决。
这种天使融资的方式很有意思,但却不具有广泛的可复制性,毕竟大部分创业者都不像曾航拥有这么多业内资源。我想这些资源,大部分归功于他当媒体人的经历。但从一个媒体角度的观察者,到亲身创业的参与者,这个角色转化还是需要适应成本吧?
“所以我很感谢在触控的那一年半经历,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当时我从媒体出来之后直接创业,会多走很多弯路。”曾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