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住、行领域,共享经济在“吃”上面还有哪些新的想象空间呢?36氪上海小分队近期拜访了今年六月份获得 1500 万美金 A 轮融资的觅食团队,他们在十月份上线了一款名为“红星午餐”的新产品,聚焦的正是基于邻里共享的白领订餐市场。
家的味道
简而言之,“红星午餐”的模式和我们之前报道过的“回家吃饭”类似,本质上也是基于 “吃” 的共享经济模式。家庭厨房入驻“觅食”平台后,成为面对 3 公里范围内食客的开放厨房,共享的是每日煮饭产能的余力。食客通过平台下单,通过外卖或自提两种方式拿到家厨做的热菜。
在冯晓看来,家常的口味和健康的食材是“红星午餐”是区别于普通外卖品牌的核心卖点。“最近天冷了,上海有些私厨阿姨还会主动地赠送一份暖身汤或者附上一个温馨小贴士给到用户。我觉得共享经济和 B2C 模式的核心区别在于,后者追求的是效率、成本,而前者更强调体验的多样性和人文情怀。”
虽然共享经济的模式能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但相比B2C,它的难度要高上很多倍。因为这是个双边拉动的生意,除了得具备消费者的招募能力外,还需要平台有持续挖掘小B的能力。
给阿姨们提供核心价值
“觅食”的策略是在开拓每个城市的时候都有明确的区域规划和商圈选择,重点覆盖那些需求较集中、且供给较丰富的地区。“这2-3公里范围内,不仅需要有符合我们消费人群的写字楼等办公设施,也要有80、90年代偏旧一点的小区(配备了独立厨房),那潜在的供给端比例也会比较高。” 冯晓表示,现在一个觅厨的“店小二”每个月平均可以招募到 30 个左右的家厨,包括进行前期的实地考察、试菜,以及提供免费的菜品拍照服务和培训。
要挖掘和发展潜在的供给端,鼓励从前封闭的家庭厨房变为开放厨房,团队认为关键是平台建起来以后有没有给阿姨们带来核心的价值。这里面包括两点,一个是让她们感受到做这件事情的快乐和社会认同感,主要通过用户评价、和平台与阿姨们的互动和磨合来实现;第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冯晓介绍说,家厨们做红星午餐的毛利通常在70-80%,受欢迎的每天可接到20-30个订单,按照每月20天来算,基本能做到六七千的收入。
作为平台方,“觅食”不参与菜品的具体定价,但会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给到一部分定价不太合理的家厨一些指导和建议。配送方面,“觅食”采用第三方物流和家厨亲自配送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用户在1小时内收到“红星午餐”。
不过白领午餐毕竟是个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场景,冯晓坦言,共享经济的模式在服务稳定性上天然略逊一筹,因为供给端是分散的,需要在物流、包装等多个环节都跟上,很难做到传统外卖半小时送达的相应速度。
零食超市开卖盒饭
至于“红星午餐”如何与觅食之前的零食业务相结合? 冯晓的解答是,两者其实并不矛盾,是个高频带低频的事儿。这就好比“原来我们开了一个超市,里面都是零食。但很少有人会专门跑一趟去买个零食,因此我们在零食店里开了盒饭业务,盒饭嘛大家都要吃的,是刚需。顾客一旦买了盒饭,通常都会顺带捎一两包零食回去,这就产生了带动效应和关联销售。”
目前,每进来100个红星盒饭的消费者,当中有三个也会购买原来的手工美食。但在冯晓看来,如果运营得好,未来点“红星午餐”的消费者都应该是老觅食品类的消费者。“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是一个吃货,对吃没有一点点讲究的话,他是不会来点红星午餐的,定普通的外卖就好了。”
据团队提供的数据,截止目前,“觅食”平台注册私厨近2万多家,覆盖杭州、上海两地,日常用户达百万级别。“红星午餐”的订单数从上线的每天几百单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增长了十倍,客单价约30元(包括配送费),消费者主要通过两大渠道来获取,一是口碑推荐,二是BD团队一栋栋写字楼进行地推。
作为平台方,“觅食”当前未从中间抽取佣金收入。冯晓表示,“觅食”现阶段的重点不是想着怎么去盈利,而是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去快速地占领市场份额,他们并不打算用烧钱的方式去进行大规模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