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生于这个时代,对我们而言是幸运的,想要学习的知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直接获取,每个人都拥有了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年龄与资历不再是能力的限制条件,所以,请随时做好叫“00后”前辈的准备。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乱槽之巅 (luancaozhidian),作者朱峰。
最近跟大家交流时,很多刚入行或者还在学校的朋友,总喜欢叫我“前辈”、“老师”,我不知道这是惯例还是学校老师教的。但无论怎样,每次这么说,我都会慌的不行,然后几乎都会纠正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谁可以自称前辈。
如果从ARPA网开始计算互联网的年龄,这个现在看来无孔不入、司空寻常的东西,仅仅诞生了46年。如果按通常意义上的互联网来讲,至少是得从WWW被广泛使用算起,到今天仅仅有22年。而在这22年间,技术、商业的互相叠加和促进,加之199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相关产品和技术飞速发展,才让一个纯学术用途、结构设计上甚至漏洞百出的网络,走到了今天,成了我们生活中除了煤水电以外的第四大基础设施。
如果回头看,我们会发现连互联网的创造者都没有想到这个网络和相关技术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我们都知道今天IP地址不够用了,但仅仅在十几年前,分配给苹果公司的IP地址还是整段的A类地址 17.0.0.0/8 ,足可以容纳下将近2000万台计算机。可以想见,即便是当年足以被我们称作前辈的创建者,也没有想到互联网会变成今天这样的庞然大物。
而中国互联网更是如此,90年代末的门户概念、21世纪初的梦网概念、2005年的WEB2.0概念、2010年的SNS概念直到今天的O2O概念,无一不是试错的过程,而照着大洋彼岸“前辈”完全照抄的项目,早就已经死绝了。从来没有一个人在90年代就预测到了今天的O2O,同理,也不可能有一个人在今天预测出来2年后的主流产品是什么。而作为所谓前辈,列出这些名词不代表我都懂,而是混久了必然会总结出来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很大可能并不能帮助我更好的看清未来。
正因为变化太快了,没有一个大公司能够一直保持优势,正因为此,年轻人才会有可能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充分创新,存在创造一片天地的可能。而如果你每天耳朵里面都是前辈们的经历和鸡汤,那对不起,可能你的思维已经受限了。
最近我和周围的一些朋友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概念:“敬畏90后”,90后在通常人看来是不靠谱的,但如果深入交往,你会发现他们的知识面、创新能力是70、80后没法比的。回头去看,十多年前,又有多少50后、60后在斥责80后不靠谱呢?而听从了建议,循规蹈矩的80后现在过得通常都不如人意足以证明了不靠谱的到底是谁。所以现在管理团队,我更希望以“教练”的身份而不是“管理者”的身份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他们空间和条件,充分信任他们,帮他们指出可能存在的坑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是整天高谈阔论自己相信的那套东西,就够了。
在互联网之前的世界,你需要前辈教给你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而当年的那些知识几乎是可以被你用上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那时前辈的话,是必须得到重视和学习的。而今天,你所在的是一个快速变化、需要时刻挑战固有模式的世界,互联网为你搭建好了学习的平台,没有任何知识是不存在互联网之上的,互联网行业里面,也没有任何知识的保鲜期会超过1年。
前辈固然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花花绿绿的互联网,但如果前辈想给你讲讲他的建议,那么,相信我,大多数情况下听听就好了,千万别当真。按你的所思所想做事,恐怕成功率更高一些也不一定。
所以年轻人们,放下你们口中的“前辈”和“老师”,拿起自信,用你们的直觉去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也许有一天,我们管你们叫“前辈”才是,因为你们才是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一辈。而你,也要有随时管00后叫前辈的思想准备。
明年,我会跟几个朋友一起,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一个没有人生道理、没有鸡汤的技术互助组织,我们只谈可能性和实现方法,不妄议谁也说不准的模式和格局,后者交给用户和市场回答就好了。我们相信,这恐怕才是90后创业者最需要的、无毒的营养品。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欢迎保持关注,我会随时在公众号上更新这件事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