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36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001

关于互联网众筹,我的美国观察笔记

$
0
0

编者按:本文中,作者在北美观察了美国互联网众筹领域的发展,并和国内做出对比。本文作者基石合伙人,资深投资专家,长期从事产业研究、一二级市场投融资业务,欢迎跟踪公众号“基石合伙人”(brpartners)。邮件联系方式:brpartners@163.com,欢迎交流讨论。

众筹是另一个很热的领域,这次看到了几家很有意思的垂直行业众筹。

CircleUp

2011年成立,定位是消费品牌的众筹平台。

公司累计融资2300万美元,投资人包括著名的Union Squre Ventures,Cannon Partners,Google Ventures等。

领投+跟投模式,平台收取大约5%交易佣金。

向消费品牌提供股权融资,公司估值一般是按照P/S,比较保守,低于公开市场平均水平。

重要的驱动力是:1)随着美国消费市场的演变以及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市场需要更多的细分的,或者新的消费品品牌,例如,有机食品等;2)消费品牌早期阶段在私募市场上比较尴尬,VC主要投资高科技和医疗健康,PE多数投资后期的项目。

对于投资人价值:消费品的回报比较稳定;对于募资人价值:1)快速高效的股权融资;2)给部分用户提供参与感的机会。

主要5类消费品:Yogurt,Coffee,Bath,Skincare,Quick Services。

累计帮助100多个品牌募集金额超过1亿美元,平均1个大约100万美元左右。

有一个细节创新,产品有一个deal room,在deal room里面用户可以看到公司的很多DD资料,且可以安排与公司CEO电话会议。

投资人主要是美国政府界定的合格投资人,平台还刚刚完成自己的一个2200万美元的基金,目的是满足机构投资人的需求(机构投资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投一个个小的项目,还不如投资一个基金来代言)。

目前看起来用户的收益很高,但是还没有正式项目退出,未来的退出渠道估计是以并购为主。

图:CircleUp的在线MarketplaceImage title

图:一般认为pe是 我们的竞争对手,但pe更愿意投资大型的企业,平均133k,但我们认为小企业7k就可以做好了。Image title

一旦这些公司获得了我们的投资,我们也会继续帮助这些公司成长,亚马逊等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也是一个孵化器。阿里巴巴也在考虑如何进入美国,美国也有小的品牌希望发展起来,类似的也有ebay希望找到小的细分市场的品牌。Image title

投资回报,目前没有退出的账面回报IRR是81%,初始投资成本基本上是1.4倍ps。

标普500的消费型的企业年增长2%,按照1.5倍投资,而我们的项目年增长88%,投资倍数也只有1.8倍,如果这样的企业在高科技公司,基本上要7-8倍了。Image title

Wefunder Capital

2011年成立,YC孵化的一个早期项目股权众筹平台,有过小金额的种子和天使轮融资,也raise了一个fund专门投资平台上的项目。

累计支持了20多个项目,融资金额接近2000万美元,最成功的项目是鼎鼎大名的Zenefits,2013年4月以900万美元的估值在Wefunder上融资,最近刚完成了富达领投的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45亿美元。

看网站感觉融资的项目数量并不多,阶段都还比较早,app,软件,技术,新模式都有,相比其他的众筹网站,没有那么focus。

Patreon

2013年成立,艺术品众筹平台。

累计融资1700万美元,投资人包括SV Angel,Index Ventures等。

众筹的产品包括动漫,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

他们叫sponsorship,中文应该翻译为捐款,上线以来累计捐款2000-3000万美元。

平台自有流量并不多,主要来自于youtube,facebook等。

某一个艺术家的粉丝需要持续的每个月捐款,例如:10美元,确保艺术品可以持续下去。

对于艺术家而言,平台最大的价值是募资,其次是可以跟用户进行互动。

与kickstarter相比,用户的持续性更强。

RealCrowd

2013年成立,房地产股权众筹平台。

YC的上一届毕业生,完成1.6M的种子轮融资。

商业模式是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除了债务融资,传统股权融资,REITS之外的一种新的股权融资渠道。面对的投资人是美国政府定义的合格投资人,也就是有钱人(平台上的投资人平均年收入超过60万美元),也有一些机构投资人会通过平台参与投资。

主要做商业地产,上线56个房地产项目,累计募资超过5000万美元,最快的一个3天募集了130万美元。

本质是将原来进入门槛很高的REITS产品直接通过众筹变成中产阶级也能参与的固定收益产品。

挑战是似乎互联网扮演的角色有限,比较难有网络效应,迅速起量,或者占据用户,或者占据房地产开发商。

总结:

  • 众筹也是Peer to Peer的一种延展,只不过债务人端主要是企业,也有部分,例如艺术家众筹是个人。本质上是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期望更高效快捷,能让老百姓直接参与的募资渠道。
  • 众筹的三种形式,1)sponsorship捐赠,投资人获取的往往是内容或者权利,例如第一手看到某个漫画家的连载作品;2)债权;3)股权。
  • 同样也是降纬攻击,原来要参与一些房地产REITS,可能最低投资金额是1000-2000万美元,现在几万美元就可以参与了。
  • 美国的众筹逐渐走向垂直化,专注于一些大的行业,例如:房地产,消费品等,形式也是有债有股权,这是中国众筹网站可以借鉴的。
  • 这些网站成立的时间并不算短,多数都在2年以上了,但是实际上从募资的金额上看,并不是很大,几个原因:1)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募资渠道,不少项目似乎是象征性的给了一些额度;2)对于房地产等特定领域,我还是有些怀疑互联网在整个模式中扮演的作用,似乎并不是特别大。根据美国规定,很多的众筹项目只能是accredited investor才能参与,合格投资人占美国人口仅有3%。而这些人目前被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的还不错,一方面把他们拽过来不容易,另外,整个投资人基数还是有些小。
  • 众筹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在做,众筹网,36Kr,人人投,天使汇等等,目前还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核心的问题似乎都是缺乏持续稳定优质的项目,这点实际上美国也没有突破。相比lending club或者prosper,我觉得有一个挑战是,在债务人端都是B或者小B,这些人相对很理性,又有额外的募资渠道,并不一定选择线上平台。另外,lending club搜集很多个人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潜在借贷用户做了风险评级,或者给不能从银行借到钱的放了款,或者给潜在信用好的用户提供了更低的利息,这就提高了效率,也创造了新的价值。而众筹网站对B做DD更多只能是线下,互联网扮演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
  • 众筹的投资模式总的来说分为:领投模式和众投模式,领投模式本质是一种O2O,是一种去中心化模式,由优秀的投资人而不是投资基金来代领普通投资人来投资,而众投模式由每一个普通投资人独立做投资决策。众投模式的困境在于没有解决普通投资人的投资能力与投资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更多的被用于消费类品牌、艺术品的投资。而领投普遍用于更加复杂的科技类、技术类的投资。

本文整理感谢玉器贷的王金伟和愉悦投资的李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500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