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对Quora这个名字有点眼熟,但又不想起来什么时候见过它,这很正常。在成立五年以后,这个坚持用英文生产高质量内容的问答社区近期宣布了它们的最新用户数:4000万。
这则消息的来源当然是Quora自家网站,公司 CEO Adam D' Angelo 在12月16日发起了一场自问自答,“目前有多少人使用Quora?”“我们有8000万的月访问人次,其中一半来自美国,15%来自印度,不过我们并不在乎数量的多少,用户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有人在这则问答底下立刻提出了质疑,一位用户说道“有这么高的浏览量吗?很多我认识的人都从来没有使用过Quora啊。”D' Angelo也对此做出了回复,他表示数据完全是可靠的,并且他们的计数单位是用户数量,而不是网页浏览量。
用户规模的扩大对大多数网站运营者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严格把控UGC内容的问答社区Quora来说,新增用户究竟是高质量的某领域大拿,还是无聊的搅局者,这对于Quora社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Quora公司的创始人也坚持着“质大于量”的发展模式,在两年前公司CEO D' Angelo 接受美国科技网站gigaom(这家科技网站已经于今年3月关闭)专访时曾谈到“扩大规模比盈利更重要,如何保证内容质量是我们未来的专注点。”
在2009年从Facebook首席技术官的位子上离开之后,Adam D' Angelo与前Facebook工程师Charlie Cheever 共同创立了Quora,并在一开始的时候采取名人邀请制,请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美国知名演员 Ashton Kutcher 来回答用户的提问。这使得网站很快就积累了大批用户,光是2011年的1月,用户量就增长了5倍,独立访客数达16.4万。
在融资方面,自带Facebook光环的Quora在试用期间就获得了美国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 Capital 1100万美元的投资,估值高达8600万美元。2011年2月,Quora的估值达到3亿美元。2012年5月,Quora完成B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已达4亿美元。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不论从问答机制和扩张规模上来看,Quora社区的运营模式无异和知乎拥有较高的相似度——后者于2010年12月上线,比Quora晚将近一年;截至2015年3月,知乎已拥有1700万注册用户,月独立访客接近1亿;投融资方面,知乎最初就获得了李开复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2012年获启明创投的千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6月,知乎完成由软银赛富领投的2200万美元B轮融资。
不过,和Quora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类似,相比火箭式的融资速度,知乎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则显得小心翼翼,除了将平台上的精华问答与中信出版社集结成书以外,连广告都很少植入的知乎似乎并没有把盈利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在针对如何使流量变现的问题上,知乎创始人、现任CEO周源的回答也与Quora方面极为相似,“将持续产生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作为网站的成立初心。”当然,这样的回答不免有些官方,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知乎对于未来的困惑——是继续高冷地团结用户,还是放低身段植入几则广告,不论是知乎还是Quora,都还在探索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