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陈悦天,创新工场投资总监,看在线娱乐、社区和游戏,勾搭可移步知乎。本文是《创新工场文化内容投资手札》系列的第六篇,其他文章见文末目录。
内容产业的流量漏斗
在很多的商业模型中,我们都观察到了流量入口,留存和变现3个环节的有机组合
比如百货商店(Shopping Mall)的流量组织,是明显的流量漏斗,层数越高,消费频次越低
- 一层往往是玲琅满目的流量导入器:化妆品,鞋,首饰。这些高上新的商品进行流量导入
- 二层三层是固定的女装,然后再是男装
- 四五层是餐厅、食品和儿童用品
- 最顶层往往是娱乐设施,比如电影院和游乐场
比如暴走漫画:
- 前端是由高频的视频内容线构筑的流量入口,视频在互联网上的扩散也比其他内容门类简单;
- 中端是由社区和App构成的留存地,养成暴走漫画的粉丝文化,通过符号训练和共同表达来形成共同感;
- 末端是广告、衍生品、游戏和电影的变现方式。
整个链条是完整的流量漏斗,越往后人群认同度越高,消费转化越好。
比如闪购模型为什么在电子商务中有特殊的魔力,是因为每天更新的商品实际是一种内容,消费者每天都会记得上来看一下,自有流量就有了。
所以我前文提到的高频内容线不但是建立品牌和消费者粘性的保证,也是流量的保证。
从这个角度看起来,新闻和算命(包括星座)都是非常好的内容门类:每天都更新,持续、高频。
内容生产要做出层次感,和互联网产品的层次感是一样的:
- 有一些内容是流量入口,拉新
- 有一些内容负责用户留存
- 有一些内容负责变现
是需要做出一个内容系统的
比如AKB48的《马路须加学园》和《AKBINGO》就是流量入口(同时保留存和拉新),剧场公演就是用户留存和社群氛围培养(粉丝向和高转化率),衍生品、握手会、总选举就是变现,是一个完整的流量漏斗,缺了哪块都不行。
内容创业者们一定要想得完整一些。
生态体系是什么?
在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公司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 产品公司
- 平台公司
- 生态公司
在我看来,产品、内容、服务是最底层的形态,平台是二阶形态,而生态是最高级的公司形态。
生态是最稳固的,养活了系统中的所有平台和独立的产品、内容、服务,每一块部件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功能,养分从生态的一部分向其他部分流动,最终可能供给到更高阶的生态或者当前生态体系本身。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大系统生生不息。
举例子的话
- 淘宝就是生态体系,提供了原来在传统零售中无法开店做生意的小店家们发家致富的机会,但是同时围绕着淘宝除了卖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很多生意机会是基于淘宝的,比如商品物流,比如支付,比如流量运营;
- 起点中文网也是生态体系,给原来没有出版可能的人成为作家并且赚到大钱的机会,但也同时作为原始版权端带起了整个中国的内容IP产业;
- 滴滴出行也是生态,在出租车公司的体系外建立了一套服务于人们出行的生意逻辑;
生态体系和平台的差别是什么?
我想是除了给大家机会之外,还养活了很多其他的生意,比如上面所提的在淘宝内可能养活了整个商品物流体系;在互联网上的新的流量流向和分配逻辑;在购物层面也创立了新的信用体系。
生态体系建立了新的商业规则和模型,创造了新的产业。
平台却只是生态体系里的一个环节。
生态体系有哪些特征?
- 有产出,有消费,自循环,自供给。自产自销
- 在生态体系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养料
- 有某种东西可以从这套体系中不断生长出来
- 老的东西有空间越长越大,越长越热门,关注的人群、覆盖的面可以越来越大
- 生长的东西具有变异的可能性
- 老的东西的成长不会压制新的东西的源源不断地成长,甚至可以帮助新的东西不断地成长
- 成熟的生态体系中的部件有不同的分工,可以相互补充,彼此配合
- 以前成长过程中的经验、知识、工具、人际关系这些各类的积累和资源可以成为新东西成长的土壤
所以你看,按照这个标准,乐视是生态,复星国际也是生态,了解这两家公司运营方法的朋友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我是分割线————(´-ω-`)————————————————
目录(不断更新中):
- 为什么要投资内容?
- 什么是 NACG?二次元投资基础
- 内容的作用原理(上)
- 内容的作用原理(下)
- 内容的高阶形态:文化
- 文化是如何从小长到大的?
- IP 到底是什么?
- Media is Message
- 内容产业的生态体系建立(上)
- 内容产业的生态体系建立(下)
Attention !! 36 氪正在招募全职创业公司作者,如果你对报道互联网创业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新事物,又能沉心做行业研究,恰好又对企业服务、教育、文创或农业其中一个领域了如指掌,那么你就是我们想要的人 !! 快把简历投至:zhaopin@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