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计算一下,其实开始 “奔三” 的 90 后已经逐渐成长为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本系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着眼于 90 后,通过对用户画像、购物行为和消费观三方面的数据统计,试图描绘当下 90 后的消费观;下篇则分析了了 90 后男性用户的偏好和行为。文章编辑自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首席数据分析师杨钦在 “新网上年度盛典” 上的演讲,演讲原名 “全渠道视角下的 90 后消费观”,活动由《天下网商》主办。
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小专题研究,叫做90后男性的审美。为什么提出男性?下面有一个简单的分析。
90后男性正在登上时尚的大舞台,在数据上看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90后的男性在服装上销售占比非常高,这种高对比其它品类,你会发现年轻人在服装这一品类,特别是男性年轻人在服装的品类尤其活跃。我们找了其它同样的品类,比如服装、鞋、男士化妆品,会发现只要跟男性的美相关的产品,男性很活跃。这是第一点,男性占比在增长。
第二点,男性自主审美意识在崛起。因为很多商品的销售并不是直接对应个人,就是去享受这个产品服务的人,很多情况下会帮助别人去买。像中年男人,可能你的钱包和审美都掌握在你家领导的手里,你会发现中年群体,他们的男装消费大部分是来自于女性。但是越年轻的男性群体,他们自己购买服装的比例会大幅攀升。男性自己买的越来越多,同时自己也越来越关注。所以得出来一个观点,就是男性的自主审美意识在觉醒。
那他们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审美呢?挑一个简单的纬度,就是不同人群的品牌偏好。
第一是18—22岁最纯真的群体,一类是大学生,一类是蓝领阶层的打工者,这个图非常有特征,可以看到他们的品牌偏好。总结下来,大学生群体最偏好的主要是美式休闲运动品牌,这些品牌基本上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而且品质方面也还是非常有保障的。但另外一方面,非大学生的这些品牌,我认识的不多,但是我们大概去看了一下,总结了一下,定位可能比较偏中低端一些,所谓的一些汗斑风格,包括淘品牌和网络品牌。所以这两个群体审美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第二点,我们讲到时尚,很多人会说时尚应该有一个传导的路径、一种风格,或者一个热门的元素、一个流行元素,它是在哪个时间点,从哪个人群流行起来的,然后又影响了哪个群体,产生逐步逐步在全国很多地区扩散开。
我们做了一个专题研究,也有了一个小结果。但是我们做的时候非常简单,就想看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品牌偏好有什么特征。下面来看一下。
先看一线城市的男性跟偏好的品牌。一线城市基本还是欧美简约潮流,可能大家对于这点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异,这也很正常,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线城市,而且大家都是90后。
再看准一线城市,第一财经有一个新鲜的概念,我们挑了这里面新鲜的城市,主要是研究经济方面稍微落后一点的地方。总结来说,二线城市里面有几个关健词,品质、大码、潮流,这里面也涉及到两个关健词,也就是品质和潮流。
再就是高收入二线城市,服装里面的风格,特别是在线上,所谓的日韩风在服装界的地位非常强。到底日韩风核心的主流群体分布在哪里呢?在哪些地方?我们理出来的这些高收入二线城市的核心品牌,总结下来的特征就是时尚、英伦、日韩,日韩和英伦都在其中了,非常有意思。
再就是三线城市,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关健词,是皮衣,但三线一个共同的关健词还是日韩,还有休闲、皮衣,但是价位跟一二线城市有一定下沉。
这是四线城市最偏好的品牌。总结下来它的特征是商务和休闲风,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大家关注这个行业,大家平时看电视应该会知道,特别是央视等一些传播性的卫视,这些品牌经常在上面打广告。我自己估计现场很多人是不看电视的,或者不在电视上面看电视,但你如果真正到电视上面看电视的话,可能对这些品牌有深刻影响。
第二中国地大物博,对于做零售的人这一点非常痛恨,因为这么大的地方覆盖非常困难,但是这些品牌做到了,而且这些品牌在四线城市也非常受欢迎。但是在一二线城市,可能这些消费者的感知正在远离他们。
回顾一下,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的演变,每下沉一级都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我们做了基于风格的研究,我们做了女装连衣裙风格的研究,比如日韩风是被人们样的人群带领起来的,欧美风呢?最后我们仔细去梳理了数据,日韩主要是三四线19—22岁这帮年轻人首先带动起来的,欧美一二线工作小白领,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风格影响和传导路径,很有意思。这其实就是我们围绕90后,围绕服装我们去尝试挖掘的行业的一些规律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