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的命令行
通常每天早上,我都会在硅谷大牛的博客里读到一些很有营养的想法。
今天Fred Wilson就写了篇文章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命令行格式的交互界面将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为了避免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命令行界面——对,没错,它长这样:
Fred Wilson在文章里说,他的第一台电脑运行的是MS-DOS,一种命令行驱动型的操作系统。
当Windows和Mac的图形交互界面出现之后,命令行界面就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只剩下从事编程行业的码农们才会习惯这种黑白分明的操作窗口。
但命令行界面或许马上又要回归我们的生活了。
写下一段代码,叫来一杯咖啡
为什么认为命令行界面会重出江湖?Fred Wilson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 文本消息的比重增大(关于文本消息的魅力,参见这篇文章)
- 藏在文本消息里的AI越来越强
telegrambots、虚拟助手Facebook M和一系列Magic模式,都是同时支持这两个论点的例证。当这两个前提成立时,命令行界面或许就是最强大的一种表达形式——Fred Wilson给出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我希望以后能这样订一杯咖啡,在命令行里输入:
“ @STARBUCKS / Caffe Latte / toleave ”
然后星巴克那边就会收到一份拿铁咖啡打包带走的订单。
为什么你需要为了订一份外卖学习“写代码”?
通过命令行格式去获取一项实体服务,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比如我要叫一份外卖,只要在命令行里输入
“@KFC / Fried Chicken Legs / Spicy Hot ”
肯德基就能收到超辣炸鸡腿的订单。
Magic模式已经可以让很多人通过自然语言形式的文本消息直接和后台服务交互,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用命令行这种更“死板”的贴近于代码的形式进行交互呢?
唯一的好处在于——高效。
此前我曾多次提到过信息和服务的关系:
在PC时代,信息是互联网内容的主流,为了更方便的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信息尔后产生了搜索引擎Google,又从Google进一步产生了RSS订阅、微信公众号这类进化形式。这个过程中,信息从被动的搜索变成了更主动的推送和订阅。
到了今天的移动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已经出现了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信息” 增长到一个体量之后,“服务” 开始大面积跟上。在移动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去获取 “打车”、“定外卖”、“团购” 这类跟线下挂钩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线上信息。并且,随着占据比例的增大,服务变得跟信息越来越像,他们都有了长尾化的特点。
但比“信息”更晚出现的“服务”,发展必须顺着“信息”曾经走过的轨迹。于是,当服务产生电商、团购之后,将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的Magic模式也出现了。一如信息从搜索到推送和订阅的发展。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更有趣的现象是,信息还产生了Twitter这种披着社交外衣的公共通信高效运转平台。Twitter的真正奥义在于,它是一个优美高效的公共通信协议,可以高效的运转信息。你把任何人写出的东西丢进这套协议构建出的网络里,都可以简单快速的把信息传达给其他人。而信息高效运转的好处也很明显:它可以加快人们消费信息的速度,从而提高人接收信息的效率。
服务有没有可能像信息这样,也产生一个高效运转的“Twitter”呢?
我觉得命令行格式有这样的潜力。就像Twitter之所以能高效的运作信息,得益于平台当初设计的那套包含了140字符限制的基础架构,命令行格式很有可能会通过更严苛、更简短、更明确的表达形式,让服务像Twitter里的信息一样高效运转起来。而高效运作服务的好处也很明显:它可以增加消费服务的速度,从而提高商品流通、提升人们的效率、产生更多的价值。
但首先,你需要一个系统
但如果我们真的想用命令行格式去获取线下的实体服务(比如外卖、鲜花、机票、咖啡)的话,无疑会需要一个处理命令的系统,一个庞大而又充满活力的即时服务运作系统:
这个系统后台集成了各种品类的服务,每一种服务有严格可区分的参数(所以这里的服务会是标品),可以被调用、重构、继承;系统的前端则是一个命令行界面,用户通过输入代码,写上服务的各项参数,系统就能更快速更精准的定位用户的需求,让服务像信息那样高速流动起来。你把任何人可以提供的服务丢进这样一个系统,都可以简单快速的把服务运转给其他人。
这样一个系统一定会非常有趣。任何人为了使用这套系统,都会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写代码去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但这里的写代码显然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coding,它只会是一连串更高效简单的短命令,就像Twitter为了加速信息流通限制了你的每条推都不能超过140个字符一样。
而这样一套系统,跟Magic模式的思路很不一样:
- Magic模式在做“提供服务”这件事时,是寄希望于用未来强大的AI来提升服务的效率,它的逻辑是用后端的技术更高效的处理用户的各项需求,因此它现在的前端是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意味着不高效)交互的短信或者应用,未来前端进化的方向一定会是更拟人化的机器人;
- 而命令行格式的交互界面,则利用了相反的逻辑:既然如今的AI发展并不够完美(大部分magic模式现阶段还需要用人工客服辅助AI),用后端的技术来提升服务效率这件事,短时间内看来是实现不了的——那么,给人们另外一套更标准化的表达形式,依靠命令行格式这套更标准的表达工具,从前端来提升服务的效率也是有效果的;
未来人人都是码农
在人们迎接真正的AI之前,在语音识别、语音分析技术得到明显改善之前,这种命令行格式的交互界面也许会拥有这样一段适合自己生存的时间窗口。正如Fred Willson所说的,That’s a shift,maybe temporary but an important one for now。
如果这个时期真的到来,人人或许都会有码农的气质。这会变得很有趣,而且,这样的“代码”也并不难学,人们现在其实已经表现出了使用这种短命令的倾向:
上面这条推,看起来更多的就是使用类似代码的语言结构,而非自然语言。
大神Stephen Wolfram曾经说过:世界是可编程的。在判断这句话的真假前,我似乎更期待,每个人能先通过命令行敲下一小段代码,就能享受到相应的线下实体服务。
此前在一篇文章里,我曾有过这样一个想法:VR世界或许可以让程序员写代码的方式发生变化,在虚拟现实里敲下一行这样的代码:System.create (MobilePhone,“iPhone 6 plus”,“32”),然后回车运行,你的手里就会多出一把 32G 的 iPhone 6 plus——现在看来,现实世界或许可以比VR更早一步实现类似的场景。
这篇文章或许脑洞有点大。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对着交互、技术、界面这些词语胡思乱想的话,欢迎邮件讨论:suxiaoqiang@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