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某两性类微信大号在每日推送的末尾突然来一段品牌露出,或者是某星座类微博大 V 总是在分析每日运势时插入一段营销软文,这些互联网中聚集了上百万粉丝的 KOL(意见领袖)早已在互联网中找到舒服的赚钱方式,可这放在普通人身上是否可以实现呢?一家公司想用数据分析的方式试试看。
Robin8 就是这样一个营销工具,在该平台上,普通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品牌进行传播,从而获取一定的收入,其中的产品逻辑也不难理解,公司创始人 Miranda Tan 给我举了 Uber 的例子,“用户平台上注册、接单、传播、收费,算是广告营销系统里的共享经济。”
具体来说,Robin8 利用大数据算法、文本抓取等处理模型,在用户注册并扫描登陆微博、微信后,基于他们好友数量、群聊活跃度、关注领域等标准,将个人用户的影响力“量化”,并生成一个社交账号的影响力分数。
之后,Robin8 再与有营销需求的公司合作,将甲方希望传播的品牌形态与能够提供的预算放在平台上,用户领单后就可以放在社交媒体中传播,最后根据 CPC(Cost Per Click 按点击收费)让品牌给用户进行动态定价并付费。
举个例子,用户在连接自己的微信、微博账号后,Robin8 通过数据计算识别该用户的影响力与适合传播的内容,并为其推送相关领域订单(一般就是产品介绍的广告语,附加图片和链接),用户领取后粘贴在朋友圈或者微博,让身边的人点击链接,每点击一次即成功获得一笔收入。
Robin8 于 2015 年在美国纽约成立,创始人团队是毕业于康奈尔,斯坦福等知名院校的人工智能和市场营销专家。公司起初以提供 PR 软件为主。“我在 PR 行业做了十几年的agency,始终觉得传统的营销项目运作方式效率太低了,就想用互联网的思路去解决。” Miranda Tan 告诉 36 氪,而之所以从美国市场来到中国,Miranda 坦言,中国的互联网上,所谓营销效果的相关数据造假实在太严重。
广告营销方面的数据分析已经是甲方越来越关注的方向,之前我们还报道过一家针对广告虚假数据识别的公司 RTBchina,不过,Robin8 做得这款营销分销系统更面向 C 端,并打出了一个“常 V”的概念,即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朋友圈的大 V。
目前 Robin8 的这款营销工具刚刚上线一个月,申请报名的用户达到1.5万,合作企业目前有30家左右,以中小型品牌为主,盈利方面,Robin8 可以在广告商提供的营销定价与用户实际获得的 cpc 赚取差价;融资方面,该公司已经在去年年中获得华睿互联、凯洲资本、线性资本、SOS Ventures 和 Pre Angel 200 万美元的 Pre-A,并计划接下来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与团队,并完善对用户以及品牌信息的数据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