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译自Linkedin,作者Ambra Benjamin。
作为一个面试官,拒绝人是我们工作中最糟糕的部分。相信我,就像求职者害怕接到拒绝电话一样,我也害怕打出这样的电话。虽然你也会遇到一些公司会详细解释原因,但多数情况下,你得到的将是简单的拒绝电话或者邮件,没有更多的详细解释。求职过程中你投入了不少精力和时间,结果却让人失望。但它们总归是有原因的。
不管你信不信,不解释被拒的原因总归是有合理的含义的。在一个热爱争论的社会,尤其是90年代后期20世纪初,企业为保护利益是高度敏感的,因此,许多企业给求职者的拒信上拒绝填写详细信息。很多企业不想做任何可能把企业置于负面的事情。企业不提供任何信息,这样一来前雇员就不能因为没有获得工作而批评他们,也不会对事情产生误解。即便是面试官一句简单的“你不符合团队的文化”,都可能引起失望的求职者的一系列质疑。在我看来,任何时候,团队文化都是一个难以讨论清楚的概念。
面试者方面也有原因。对面试者来说,对面试结果进行反馈是个很容易掉进坑里的事情。很多时候面试的结果是相当主观的。技术或程序类面试,有比较清楚的正确或错误,但其它时候,我发现关于什么是正确答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我面试过的求职者曾经用我发给另一个软件工程师的代码和我争论对错。一个求职者被拒可能有很多原因,很多原因并不是求职者想听到的。我发现,10次中有9次,当我向求职者反馈了他们的面试结果后,他们变得非常有防御性,话题也变成他们试图证明我的观点是错的。如果把一个人的争论时间乘上面试的人数,每天我们就别指望能干别的了。
当求职者成熟而专业时,我通常会慎重地稍微给他们一些反馈,因为我们知道他们能够接受。有些面试者我们希望在给他们反馈后,下次他们能够有明显的提高和改进。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不能很好地接受反馈意见。这可能和文化有关,也可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和求职者争论面试结果的正确与否显然不是个好主意。在我所从事的科技领域,有些公司为了防止求职者在LinkedIn上反复向面试官发邮件争论面试结果,甚至不会提供面试官的姓氏信息。现在信息渠道非常多,Twitter , Medium , Glassdoor , Reddit , Quora等等,你不会知道求职者会在什么渠道发表对于面试的抱怨。
我很理解人们在倾注了精力后,很想知道面试结果却又得不到的失望。你要了解到,你之所以得不到面试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数不专业的求职者毁掉了少数求职者本可以拥有的权利。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属于能够接受面试结果的少数时,我的建议是不论是否满意面试结果,简单地说一句“感谢您的意见”就好。面试本就是不完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