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之后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叫做云栖大会,杭州峰会的地址在栖云小镇,一个被阿里寄希望成为 DT 时代 “中关村” 的地方。
阿里的名字不再被放到首位,但阿里气场还是渗透到大会的每一个细节,从只用了 85 天就建成的全新会场,到省级官员到场致辞,再到来自全球的开发者,长三角地区能围绕云计算来举办这样一场活动的公司用一根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通过两天的大会,阿里想要向外界传达这么两个信息:在技术和资源上,阿里云要对标 AWS;DT 时代,云计算是水电煤,阿里云是提供者
在接受媒体群访时,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这样解释云栖大会的举办时间:
今天为什么会放在这个时间点?就是在拉斯维加斯 AWS 在办开发者大会...未来的云计算就是中美两国竞争,中美两国竞争就是西雅图和杭州竞争,西雅图和杭州竞争就是亚马逊和阿里云竞争。
在他主持的产品发布环节,阿里云资深总监李津一口气发布了 15 款产品,之后还向媒体 “抱怨” 时间太少,讲不了很多内容。但他还是数次提到了阿里云和 AWS 之间在产品上相对的点,比如硬盘快递这事(AWS 的 Snowball),李津表示阿里云从诞生之初就支持硬盘快递,但一直没对外宣传,原因是感觉 “有点土”。关于产品的更多信息,可以移步这边。
针对媒体认为各家厂商抢做生态,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观点。胡晓明认为,国内 IDC 现状目标是供大于求的状态,国家需要在整体建设上更具有规划性和前瞻性,而从业者也要认识 IDC 与纯云计算的不同点,避免因概念兴起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类似马云的 “斗死地主也富不了你”,胡晓明也表示云计算厂商之间 “真不是竞争对手”,传统的 IT 企业架构及传统 IT 产品,总之先攘外敌。
关于阿里云和 AWS 之间的差距,胡晓明这么说,在基础产品性能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大板块上,两者实力相当,双方在技术上互有领先。在阿里这边,给到的例子是相比于AWS Xen 技术的 KVM,同时 AWS 也开始提供类似阿里云理念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层面的产品。
根据调研机构 Synergy 于今年 2 月份公布的数据,AWS 在公有云基础性服务方面的表现创下了 5 年新高,在 2014 年 Q4 中,其全球市场份额增长了 30%,营收的年同比增长也达到了 51%。市场份额排名 2~4 名的微软、IBM 及 Google 也在营收方面增长明显,年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96%,48% 和 81%。
在国内,根据 IDC 的数据,阿里云在去年上半年的全国 IaaS 领域市场份额为 22.8%,位居首位。微软 Azure 和 AWS 则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中国公共云市场年均增速超过 30%,2015 年市场规模预计 9.8 亿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 CTO 王坚在昨天的主论坛上演讲时把互联网比喻成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而数据则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阿里云想要成为国内云计算的基础服务提供者。
在这方面,在这方面阿里承担了一部分概念普及者和推广者的角色。这次规模空前的开发者大会就是一例,分论坛里有开发者听来自国内外从业者代表的分享,展厅里则有大大小小品牌为围观者提供声色俱全的产品演示,而阿里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品牌与云计算概念的缝合,大家各取所需。
与政府官方部门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阿里的 “云即基础服务” 概念起到了背书作用。根据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的分享,已经有 300 多个政府平台使用了阿里云技术,其中包括了为海关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公安部门的情报分析系统,国家电网做电力调配的数据计算,12306 的车票销售等等。
其中还包括了量子科学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的合作。根据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博士的分享,阿里的加入无疑为量子技术这极其底层的前沿科技在商业及民用方面的落地提供了巨大帮助。当然,成熟的时候,第一个尝到成果的也会是阿里。
此外,阿里云旗下 YunOS 也在其分论坛里发布了为智能穿戴设备打造的 YunOS for Wear。虽然与阿里云整体关系不大,但 YunOS for Wear 为硬件合作伙伴提供的 “全套” 服务却默默契合了阿里云的基础设施论,除了在软件层面深度集成阿里账号系统和在开发阶段收阿里的指导之外,产品的销售也会接入阿里电商渠道,比如在淘宝众筹上享受一定资源倾斜,从开发到分销全包。
马云说过,阿里要成为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是其三大核心战略之一,而云计算平台支撑三大战略的五个核心平台。通过云栖大会,开发者有了一个唱戏的台子。除了搭台子,阿里还利用自己的体量和资源为台上的拉来足够多的看客。无论出发点如何,这样一个平台对国内云服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规范化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