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36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9309

Benedict Evans:汽车、报纸以及不受约束的创新

$
0
0

Image title

Benedict Evans继续发挥他的软件蚕食一切论。实际上软件并没有蚕食一切,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无法软件化的,软件只是在开放、互联以及自由创新的作用下,作为顶层加载到了一个个旧体系的上面,成为控制消费者消费方式的关键,而旧体系的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无形中已经被取代了。

有一天我发现,只要我愿意,自己的那台HP无线打印机每天早上都可以打印《纽约时报》的摘要了。这是1990年时设想的未来。

回到1990,我们用来描述连接的数字化未来的术语是“信息高速公路”。现在没人这么叫了。

“信息高速公路”很好地捕捉了大家对当时这个东西是如何建设的假设。它应该是由AT&T、英国电信或者德国邮电部这样的机构来建设的,而“交互式服务”应该是由BBC、迪斯尼以及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公司来做的。当然,你会在电视上看这些东西,因为正常的消费者不会用电脑来看的。

也就是说,这会是一个集中设计、自顶向下的系统,官僚机构、大公司将决定建什么,以及你可以看到什么。Instagram会作为一项有趣的提案呈交到分管娱乐及青少年的副总裁副理的桌前。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创新是去中心化的:决定我们有什么的不是基础设施提供商或者媒体公司,而是web和实实在在的IP(知识产权)赋予了我们不受约束的创新(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权。任何人都可以造任何机器然后连上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任何类型的内容或服务,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任何东西。在推出这些东西前没有人需要大公司或政府办公室的任何人许可。

部分因为此,在旧世界占据着统治地位并不能保证你在新世界还能坐下去。对于纽约时报和Buzzfeed来说,知道如何写很棒的故事都很重要,但都还不够,而且无论你是纽约时报还是NBC环球也没有任何优势。新形态的公司会出现并创造价值,旧势力无权享用任何东西—就像大的电视台不是报纸的衍生物一样。

2000年代早期发生了几乎同样的故事,当时的移动运营商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你的在线体验应该是什么样子。那时候的移动运营商的战略文档描述了一半我们今天对智能手机干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他们认为可以全部自己干完。他们从未设想过自己拥有的“智能管道”—身份、位置、支付、消息等,一旦“终端”变成了软件,就会被同样的不受约束的创新解绑

今天你会在两个即将与软件发生冲突的行业里面再次看到这类思维—电视与汽车。体验的重要方面即将发生改变。一个全新的层会在顶部用软件搭建起来,连接上互联网,然后干全新的事情。一部分之前的控制杠杆—捆绑、打包及专有软件会彻底转化为软件、开放操作系统以及屏幕和设备,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不过不要担心,那些东西很容易学,旧世界的资产也可以用来控制它。只需招点程序员即可。”我们之前也见过这种情况。

因此,我最近读了一篇报告,里面讨论了汽车产业的未来,说如果汽车变成无人车之后大家会在车上观看大量视频,而且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在汽车内置的屏幕上观看,而汽车公司有机会从中获取丰厚利润—“如果”部分“互联网公司”不拿走的话。

如果……

AT&T、BT、Vodafone、Verizon Wireless以及NTT DoCoMo,甚至纽约时报都还会存在。其业务旧的部分—铺管道或者设基站是不会变成软件的(如Bull Gurley所言,铲斗机没有摩尔定律)。他们只是错过了所有这些很酷的新东西(如果他们不能抬高价格,针对数据额外收取费用的话)。与此同时,技术公司设法在甚至连一位艺人都没有签约的情况下去颠覆音乐产业—因为他们不需要。因此,塑造金属(汽车)或者塑造演员(娱乐)的行业本身未必会被软件颠覆,但下游的一切会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即在它们之上会打造出新的一层,是这一层决定了消费者如何花钱。旧势力并没有消失,但是重要性会降低。这一点跟打印机打出来的纽约时报摘要有点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93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