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技术进步是通过规模化的设备、平台更新换代体现的。我们现在都说PC已死,欢迎来到移动时代。但是什么是移动我们搞清楚了没有?来看看Benedict Evans有什么看法。
技术进步的方式之一是规模化的世代更替。从大型主机、微机,到工作站、PC,然后到现在的移动,每一代都会带来大规模的阶跃变化。不算上平板,iOS与Android智能手机跟PC的销量之比已经达到5:1,未来几年甚至接近10:1。所以,这是一种规模不同以往的生态体系。
移动设备规模很早就超PC了,但现在光智能手机也已经超过PC的出货了
每一代都是首先通过建立全新的市场而获得一定的规模和空间,然后过来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蚕食上一代的市场。10多年前,PC还是当作PC来卖的,但后来(因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等)慢慢干掉了工作站并控制了数据中心。移动会不会也这样?移动能不能干掉PC?能的话怎么干掉?或者说“真正的工作”是不是就得用PC?
以史为鉴。1960年的时候,真正的工作是下面这个样子的—一部打字机、一台电话以及一台机电加法机。
每个人就是Excel表里面的一个单元格
图上的每个人就是电子表格里面的一个单元格—那栋建筑就是一份Excel文件,顶楼的人(管理层)每周会按一下F9(重新计算快捷键)然后整栋楼就开始重新计算(比如营业数据)。这就是当时的真正工作。当然,10年后公司购入了大型主机,加法机也就被束之高阁。然后,到了我们的时代,每周成百上千公司的成千上万的VP会从内部系统取数到Excel里面,制作图表,粘贴到PPT,写上总结,再把PPT发到一堆股东手上。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不是写PPT而是别的事情,PPT只是工具而已,而PPT本应该是实时的SaaS型仪表盘。
“真正的工作”并没有随着新工具而改变—首先是工具适应工作,然后才是工作根据工具做调整。
与此同时,“玩具”也变得越来越好。2000年时,如果让你列出有哪些任务是不大可能Web化的话,CAD和视频编辑可能会是其中两个。但是现在这两个都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很不错了。那些所谓的只能在PC上做的事情正在逐步减少。我们的观念要改一改了,现在有局限的设备是PC,而不是智能手机(内嵌了各种传感器并且与云端连接)。
所以,每一代新的计算平台永远都不会用来进行真正的工作(作者这里对真正工作的定义显然还是有点局限性的),但是平台会变得越来越好,然后工作会调整来适应新的平台。在技术界,“从来不会”的期限似乎只有5到10年(‘很快’大概也是这么久,:))。
好,我们说工具会变化,所以移动会变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移动”到底指什么?“PC”—个人计算机就包括了范围很广的设备。除掉ATM、机床这类设备, 15亿左右的PC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个人的,而不是家庭或企业所有的?同样地,“移动”这个词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移动”并不是真正的mobile(无线蜂窝网络)众所周知,大部分的互联网上的“移动”设备使用都是通过wifi进行的。大多数人用手机是在旁边有手提电脑的时候。在街上走或者咖啡厅等的时候“移动”设备使用相对较少(下图对英国的调查,这一点判断有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不是这样)。
“移动”并不是字如其意
如果移动不是指你所处的位置(行动中、外面)或者网络连接(蜂窝网络),那它是什么?
显然还有另一种定义方式—“移动”意味着没有全尺寸的键盘,一个较少的屏幕,还有就是操作系统不做多任务处理……好吧,这样的话那些有键盘、大屏幕或者能进行多任务的“移动”设备除外。不过问题来了:iPad和Surface Pro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它们都是PC吗?我们知道它们应该是不同的,但重要的不同在哪里?这两个跟Macbook比起来不同究竟在哪里?跟插入键盘和屏幕的运行Windows 10的Lumia相比呢?这样一台Lumia跟接上键盘和屏幕的Mac Mini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不能用屏幕大小或者键盘去定义“移动”与“PC”的区别。
这些设备屏幕、性能大致相同,哪个算是“移动”设备?
当然也不是性能—至少不用很久才能赶上。在某些指标上iPhone 6S击败了Macbook,iPad Air已经击败了上一年的Surface,而且iPad Pro很有可能会赶上Surface,讨论这些没有太大意义。对于一切带电池的东西来说,摩尔定律表的曲线走势正在汇合。软件方面看得见的区别也一样。说PC可以通过多任务多窗口来区分是相当短视的。那只是软件。软件是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