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其实我并不是“马斯克粉”,但以媒体人的身份旁观了特斯拉入华一年半之后,也对Elon和他对于美好世界的梦想,多了一些认知和景仰。
去年4月Tesla入华之初,我看了他现场录制《对话》的腼腆和尴尬——这个偶尔抛出点冷幽默的工程师;第二天我和其他媒体对他做群访,听到他的自信和理想主义情怀;今年他已经三次来华,摆出了更加务实的态度,也使得特斯拉在华境遇向好。
昨天(10月22日)他在清华大学参加与钱颖一教授的对话活动,想借着他在这次活动上的演讲,写一篇简单的流水账。我想抛弃他日渐务实的作风,只聊聊他的梦想。
Elon Musk之前一直说,自己是一名工程师。今天他改口说,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这是自谦么?拍马屁一点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配得上“梦想家”这个称号,那也非他莫属了——还是一位很有可能实现梦想的“家”。
其实Elon并不是个异想天开的人,在昨天与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的对话中,他说,未来所有交通工具都会是电力驱动的,很快补充说“除了火箭”,然后详细的给钱颖一计算,电力推动火箭是不现实的。
不过,Elon照例在对话中抛出了一些预言(有一些预言是曾经他说过的):
- 十年之内,送人类上火星。钱颖一说,就是你送嘛?Elon毫不迟疑的说,对,似乎没注意到钱颖一的惊讶,继续说开来。为送人类上火星做准备的,是Elon旗下SpaceX研发的可多次使用的火箭,尽管最近又遭遇了失败,Elon说,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就可以实现火箭的降落,可能性是……90%。
- 2030年,一半新生产的车都是电动车。他的计算方法是,按全球有20亿辆车计算,每年生产1亿辆,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现有的内燃机车辆。他还曾在五年之前与朋友打赌,20年之后(从今天算也就是15年之后)马路上的车都是电动车,他现在仍然对这个赌注非常自信。
- 还是20年内,人类驾驶车辆将会不合法,因为人驾驶车辆将没有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未来在有些地区,人开车不安全,所以不该开车。”
- 5-10年,他设想的超级高铁会有部分路段通车。他认为交通应该是3D的,向空中发展会收到天气的影响,况且已经有了飞机,所以要使用隧道——在他看来隧道是一种被低估的方式。他通过论文证明了行驶400多英里只需35分钟的超级高铁在技术和经济上全部可行。“我只是没时间做,其他人做当然可以,我觉得这很令人激动。”
- 人类走向会是两个方向,要么在其他星球找到栖息地,要么灭绝。所以必须在其他星球开拓栖息地,火星是一个现实选择,所以应该尽快行动。这是Elon的梦想之一,而他也认为这“绝对是可以实现的”。
* * *
这个在南非出生的梦想家,在年轻的时候移民加拿大,进入皇后大学,用一年的时间修完了商科课程,然后又去学物理,本科获得物理和商科的双学位,然后申请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被录取并获得奖学金(Elon自己说如果没有奖学金他就读不起了)。毕业之后,他申请到了斯坦福的博士课程,但仅三天就辍学,然后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创业生涯。
说到这段经历,Elon是这么回忆的:首先他迟疑了一下,“究竟是入学两天还是三天退学的”。根据维基百科,答案是两天,但他歪头想了下,最后说“嗯三天”。之后他透露了两个可能不为人知的细节:
“去读书的一个原因是我当时没有绿卡,所以必须得去上学,否则就得离开美国了……斯坦福的价值在于有很多好的实验室可以免费用,对电动车的研发有帮助,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但后来并没有用。”
“其实我是休学的,如果没有好的出路,我就回去上学……去斯坦福我想好了要做研究,想研究一些电池容量的技术,这在当时是融合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学科。”
从Elon的回忆中似乎能感觉到,他在读书期间做决定也没有特别坚定,在本科期间他涉猎非常广泛,在离开沃顿商学院的时候,也曾纠结过是继续深造理工科,还是去华尔街工作。
* * *
不过在此之后,Elon就没再学习的问题上纠结过。在现场,钱颖一问:作为一个只读了三天博士的人,我确定你后来的所有发明和创造都是自学,所以不经过正常的项目,你怎么自学了这么多?
Elon的回答相当不近人情。他说,自学的秘诀是读很多书,跟很多人交谈,做很多实验,他觉得读书的速度比听讲更快,读的速度也远快于听。他回忆说,基础物理学(原话是“Physics 101”)是最有价值的,能帮助他通过物理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这里就要说到Elon在各种场合都会提到的“第一定律”。他认为,第一定律帮助人们从本源上思考问题。昨天钱颖一适时的问到了这个问题,而Elon也很乐意再说一遍:
物理是一种框架思维,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新生事物,尤其是那些反直觉的新生事物。比如说,量子力学就是一种反直觉的、但在假设情况下确实会出现的情况。物理学就是要将所有事情拆开到本质,然后从那里开始思考。
与第一定律相对的是类推思维,类推是一种演绎的方法论,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捷径,大部分时候人们都在这么做。钱颖一说,有时候为了生存要使用类推,但为了创新必须回到第一定律,然后Elon点了点头。
* * *
在离开学校之后的创业,Elon相继拥有了若干家牛逼透顶的公司。Elon说最开始他想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也是那时候唯一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他投的简历石沉大海,他又跑到公司大厅里晃荡,想找人聊天,依然碰壁。所以Elon决定创业,与他的弟弟做了Zip2(为新闻机构开发的线上出版软件)。钱颖一在旁忍不住发问:“所以是找不到工作,就去创业了?”
Zip2之后是PayPal,卖掉之后,Elon又做起了Tesla,SolarCity和SpaceX这三家公司。对于这条路径,Elon之前有所解释,这次他又说,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参与到能够对人类未来促成积极影响的事业中,他设想的五大领域分别是,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其他星球、基因、人工智能。后来他参与到前三项中来了,因为他认为后两个领域,更像是“双刃剑”。
在这里他分享了一个给创业者的建议:如果找不到融资,那第一次创业可以在互联网、软件等领域内找机会,有了原始积累之后,再去投入到诸如电动车、发射火箭等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中来。
关于Tesla和SpaceX的故事已经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圣诞节前夕拿到关键融资的Tesla,比如SpaceX的火箭发射第四次才成功,而Elon其实只有发射三次火箭的预算。Elon觉得自己仍然是幸运的。他说,最开始他只想把卖掉PayPal所得的钱,投入一半到新的创业中,这样还有一条后路,但“创立的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饿了的时候怎么能不给吃的”,所以就不断投入了进去。
说到这两家公司,就又回到了Elon的梦想:让人类脱离化石能源,使用可持续能源——当然SolarCity也承担了相同的使命;以及让人类在地球之外建立栖息地。
而超级高铁似乎偏离了这两个梦想,所以他写了篇论文,希望有人帮他实现。所以当被问到他是一名工程师还是企业家的时候,他说:“如果只有这两个选项,我选工程师。”我依然记得,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参加对他的采访,他毫不迟疑的说自己是“一名工程师”。也许他对自己的认知又发生了变化?
这次,他的概括是,最终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无论创业,还是做工程师,都是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想,当人类乘坐SpaceX离开地球的时候,或者摆脱化石燃料的那一天,会记得Elon Musk是个有用的人。
* * *
当天晚上,他给创业者的另外一条建议是,在找到痛点,找到团队之后,要多倾听朋友的负面评论。他说,可能你的朋友知道你的问题,但碍于情面没告诉你,所以要去和那些在意你的人,获取负面言论。“他们的判断不一定一直正确,但有了这些声音会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他说。
当然Elon很推崇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之后尽快创业,理由是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是承担风险的最好的时候。他还建议大学生多学一些学科,因为很多创新都来自跨学科的知识,包括工程、文学、经济,了解各个学科的“101”,然后在不同领域中自由切换,并建立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